智能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系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70398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系统,其包括:电池单元;电能交互单元,包括收发兼容电路以及与所述收发兼容电路连接的电磁线圈,用于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发射电能或接收电能;发射单元,用于将所述电池单元的电能输入到所述电能交互单元发射出,对外部的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接收单元,用于将所述电能交互单元接收到的电能输入到所述电池单元,对所述电池单元进行充电;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处理器,所述控制处理器根据从智能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收发兼容电路设置于发射模式或接收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包含如上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系统以及包含该无线充电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大屏幕移动终端时代的到来,便捷式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越来越广,人们随时随地都在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查资料、看新闻等。然而,目前摆在各大移动终端制造商面前,也是最令他们头疼的事就是终端的耗电问题。终端产品的续航能力已成为用户需求的一个重点。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时,如果遇到电池电量不足,导致不能有效、及时通讯,难免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而目前解决电量问题的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携带移动电源,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其不足是:要随时携带备用电源,给出行带来麻烦,而且也有可能遇到移动电源没电等情况。二是携带备用电池,其不足是:目前很多智能手机是不支持电池拆卸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性。三是及时充电。其不足是:在发现电量不足时,受当时身处环境限制,找不到电源或充电器。但这些措施都有他们的局限性。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已经成为旗舰智能手机的标配,而智能手机每日一充的情况并没有改善。在用户外出没有固定的供电设备时,如果碰上手机没电的情况下,无法拨打电话或查阅资料,而通常地,用户可能会携带有手机、平板电脑等多个智能移动终端,如果可以在多个智能移动终端之间实现相互充电,则可以给用户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很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系统,具有该无线充电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在多个智能移动终端之间可以实现相互充电,给用户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很大的便利。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系统,用于在具有该无线充电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之间进行充电,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池单元;电能交互单元,包括收发兼容电路以及与所述收发兼容电路连接的电磁线圈,用于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发射电能或接收电能;发射单元,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和所述电能交互单元之间,用于将所述电池单元的电能输入到所述电能交互单元发射出,对外部的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接收单元,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和所述电能交互单元之间,用于将所述电能交互单元接收到的电能输入到所述电池单元,对所述电池单元进行充电;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处理器,所述控制处理器根据从智能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收发兼容电路设置于发射模式或接收模式。其中,所述收发兼容电路包括第一可变电容Cb和第二可变电容Cs,所述第一可变电容Cb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可变电容Cs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可变电容Cs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处理器向所述第一可变电容Cb和第二可变电容Cs分别输入控制信号,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电容Cb和第二可变电容Cs分别形成不同的电容组合,以使所述收发兼容电路设置于发射模式或接收模式。其中,所述发射单元包括依次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和所述电能交互单元之间的滤波电路和逆变整流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逆变整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可变电容Cs的两端。其中,所述控制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逆变整流驱动电路,以调整所述发射单元的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于所述电能交互单元和所述电池单元之间的同步整流驱动电路、智能电压控制芯片以及充电电路,其中所述同步整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可变电容Cs的两端。其中,所述控制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智能电压控制芯片,以调整所述接收单元的充电功率。其中,所述控制处理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单元的电量信息,当所述电池单元的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一预设电压值时,所述控制处理器才可将所述收发兼容电路设置于发射模式,否则,所述控制处理器将所述收发兼容电路设置于接收模式。其中,所述预设电压值为3.8V以上。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检测模块,连接于所述发射单元的输出端;在发射模式时,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发射单元的输出功率反馈给所述控制处理器,所述控制处理器根据该输出功率以及输出时间,计算对外部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充电量,当充电量达到一预设比例时,所述控制处理器将所述收发兼容电路从发射模式调整为接收模式,停止对外充电。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系统,其中具有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具有该无线充电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可以从其中的一个智能移动终端向另一个智能移动终端充电,给用户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很大的便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收发兼容电路的电路图。图3是如图2的收发兼容电路在发射模式时的等效电路图。图4是如图2的收发兼容电路在接收模式时的等效电路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终端,该智能移动终端中包含有无线充电系统,其中,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或平板电脑。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可以用于在具有该无线充电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之间进行充电,例如,包含有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平板电脑可以向包含有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充电。具体地,参阅图1,实现如上功能的无线充电系统主要包括电池单元10、电能交互单元20、发射单元30、接收单元40以及控制单元50。其中,所述电能交互单元20包括收发兼容电路21以及与所述收发兼容电路21连接的电磁线圈22,其用于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发射电能或接收电能。所述发射单元30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10和所述电能交互单元20之间,用于将所述电池单元10的电能输入到所述电能交互单元20发射出,对外部的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所述接收单元40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10和所述电能交互单元20之间,用于将所述电能交互单元20接收到的电能输入到所述电池单元10,对所述电池单元10进行充电。所述控制单元50包括控制处理器51,所述控制处理器51根据从智能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收发兼容电路21设置于发射模式或接收模式。其中,如图1所示的,所述发射单元30包括依次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10和所述电能交互单元20之间的滤波电路31和逆变整流驱动电路32。所述接收单元40包括依次连接于所述电能交互单元20和所述电池单元10之间的同步整流驱动电路41、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系统,用于在具有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之间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池单元(10);电能交互单元(20),包括收发兼容电路(21)以及与所述收发兼容电路(21)连接的电磁线圈(22),用于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发射电能或接收电能;发射单元(30),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10)和所述电能交互单元(20)之间,用于将所述电池单元(10)的电能输入到所述电能交互单元(20)发射出,对外部的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接收单元(40),连接于所述电池单元(10)和所述电能交互单元(20)之间,用于将所述电能交互单元(20)接收到的电能输入到所述电池单元(10),对所述电池单元(10)进行充电;控制单元(50),包括控制处理器(51),所述控制处理器(51)根据从智能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收发兼容电路(21)设置于发射模式或接收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剑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