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9901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18:14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组合物,组方中含有重量份为:焦山楂10-25份,天麻8-13份、马齿笕9-16份、紫苏3-10份、山药10-15份、陈皮10-15份、甘草6-9份、牛蒡子5-8份、干姜5-14份、透骨草5-10份、艾叶5-16份、川穹8-15份、白芍药7-14份、川楝子2-10份、藿香3-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成药的组方合理、理气健脾,温中祛寒,行气止痛之功,各类药材的原料易得,各类药物的性质、性味、归经、功效、配伍相互组合,并且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总有效率达到100%,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使用方便,颗粒剂符合儿童的吃药习惯,制备过程简单适,合工艺化大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组 合物。
技术介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联系。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或 发生腹泻或便秘。该病多见于7岁以下的儿童,疼痛多呈阵发性,反复发作。腹痛有时象绞 痛在右下腹部,也可在其他部位,故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5-8岁多见,近年研 究显示男孩患病率稍高于女孩,该病多因病毒、细菌感染所致,随着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 查的普及及技术的提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率明显上升,临床上以腹痛为主要症状, 常伴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纳差、便秘等。因本病腹痛的特点为阵发性腹痛,以右下腹 及脐周多见,疼痛间隙无明显不适,故部分家长未引起重视,未予就医诊治,以往也有部分 医家仅考虑为胃肠道痉挛,或认为是肠虫症,给予口服肠道益生菌或驱虫药,治疗效果不理 想,但仍未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而导致漏诊,且病情易迀延,导致腹痛反复发作,甚至影响 小儿的作息与活动,对患儿和家属均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而且腹痛长期反复发作,胃肠道 功能受影响,致使患儿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受损,引起营养吸收不良,长期以往导致小儿营 养不良,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祖国中医学将肠系膜淋巴结炎归属为"腹痛、瘰疬"范畴。易于感触外邪,复感外 邪,邪壅气滞,脾常不足,易聚湿生痰,痰气交阻,结于腹部,不通则痛。中医学根据临床表现 将本病归属于腹痛证范畴,认为其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内因主要为小儿出生之后,五脏六 腑均较娇嫩脆弱,其形体结构、精血津液和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熟和相对不足。机体各系统 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外因为小儿饮食不能自节,饥饱不 能自调,或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肥甘、鱼腥、油腻之品,少食蔬菜,饮水少或临卧多食等使 脾胃受损。目前普遍认为肠炎发病原因主要由饮食不当、滥用药物以及致病性细菌如大肠杆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耶尔森氏菌、沙门氏菌,真菌如白念珠菌、曲霉菌,病毒和寄生生虫等 引起。肠炎为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全世界每年发病在30-50亿人次。针对这种极为普 遍,发病率又高的疾病,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常用药物已有不少,西药有土霉素、阿托品、呋喃 唑酮、美沙拉秦缓释片、奥替溴铵片等,这些药物在治疗肠炎等疾病方面均发挥了很大的作 用,西医对本病暂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主要以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但临床效果 欠佳,难免会造成抗生素过度使用及滥用。而中药相对副作用小,且某些方面可起到标本兼 治之功效,如肠炎宁、香连片、藿香正气水等。但这些药疗效慢,不适合长期服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经过专利技术人深入地研究,得到了一种治疗淋巴结炎的 中药处方,尤其是适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对于处方本专利技术人惊喜的发现,该处方的药剂 的效果佳,无毒副作用。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专利技术人对药物组分的用量进行大量探索性试验,提供 了一种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处方,处方的各原料用量在本专利技术的重量份范围都 具有较好的疗效,所述的配方以及组份为:焦山楂10-25份,天麻8-13份、马齿笕9-16份、 紫苏3-10份、山药10-15份、陈皮10-15份、甘草6-9份、牛蒡子5-8份、干姜5-14份、透骨 草5-10份、艾叶5-16份、川穹8-15份,白芍药7-14份、川楝子2-10份、藿香3-8份。 对上述的重量份的配方进行优选,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优选的配方为:焦山楂 15-20份,天麻10-12份、马齿笕10-14份、紫苏5-10份、山药10-12份、陈皮12-14份、甘 草7-9份、牛蒡子6-8份、干姜10-12份、透骨草8-10份、艾叶5-10份、川穹11-14份,白 芍药9-12份、川楝子2-8份、藿香5-8份。 对上述的重量份的配方进行优选,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最优选的配方为: 焦山楂18. 5份,天麻11份、马齿笕12份、紫苏8份、山药12. 5份、陈皮13份、甘 草8份、牛蒡子5份、干姜7. 5份、透骨草10份、艾叶7. 5份、川穹12. 5份,白芍药11份、 川楝子4份、藿香6份。 本专利技术的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中药制剂中所使用的各味中药材的功用如 下: 焦山楂:味酸,性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 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天麻:味甘,性平。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马苋菜:味酸,性寒。 归经:入大肠,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 疬。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 紫苏: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山药: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 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陈皮:味苦,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甘草: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 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牛蒡子:味辛,性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 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干姜:味辛,性热。 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主治: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 微,痰饮喘咳。 透骨草:味辛,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疡肿毒。 艾叶:味辛,性温。 归经: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 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焦山楂10‑25份,天麻8‑13份、马齿笕9‑16份、紫苏3‑10份、山药10‑15份、陈皮10‑15份、甘草6‑9份、牛蒡子5‑8份、干姜5‑14份、透骨草5‑10份、艾叶5‑16份、川穹8‑15份、白芍药7‑14份、川楝子2‑10份、藿香3‑8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兴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麦瑞特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