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脱氯剂的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9753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脱氯剂的混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侧壁设有两个入料口,入料口共同连接于壳体内部的中央混合区,所述中央混合区另通过管道与壳体外设的气泵相连,且中央混合区与壳体内的过滤套直接相连;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搅拌器,底部设有出料口和排渣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壳体外部气泵控制原料进入并混合,且过滤套的通孔保证了混合出料后的细度,再次通过搅拌使之进一步的充分混合,提高了脱氯剂的有效浓度,避免原料中杂质过多导致浓度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脱氯剂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天然气、炼厂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氯化氢、羰基氯、氯醇、氯醚等杂质,其中氯化物燃烧生成对环境有污染的氧化氯。因此天然气、炼厂气中硫化物需要净化脱除,二氧化碳一般无需脱除。制备脱氯剂的过程中,需要将各个原料组分进行混合,在混合过程中,要保证混合充分,单位体积下脱氯剂的有效浓度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传统的制备过程是在反应釜中简单搅拌,往往会造成局部浓度偏低,脱氯效果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脱氯剂的混合 目.ο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用于脱氯剂的混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侧壁设有两个入料口,入料口共同连接于壳体内部的中央混合区,所述中央混合区另通过管道与壳体外设的气栗相连,且中央混合区与壳体内的过滤套直接相连;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搅拌器,底部设有出料口和排渣口。其中,所述过滤套表面开有通孔。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的数目为2?4个。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壳体外部气栗控制原料进入并混合,且过滤套的通孔保证了混合出料后的细度,再次通过搅拌使之进一步的充分混合,提高了脱氯剂的有效浓度,避免原料中杂质过多导致浓度达不到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脱氯剂的混合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侧壁设有两个入料口 21、22,入料口 21、22共同连接于壳体1内部的中央混合区3,所述中央混合区3另通过管道与壳体1外设的气栗4相连,且中央混合区3与壳体1内的过滤套5直接相连;所述壳体1内设有若干搅拌器6,底部设有出料口 7和排渣口 8 ;所述过滤套5表面开有通孔;所述搅拌器6的数目为2个。【主权项】1.一种用于脱氯剂的混合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侧壁设有两个入料口(21、22),入料口(21、22)共同连接于壳体(1)内部的中央混合区(3),所述中央混合区(3)另通过管道与壳体(1)外设的气栗(4)相连,且中央混合区(3)与壳体(1)内的过滤套(5)直接相连;所述壳体(1)内设有若干搅拌器出),底部设有出料口(7)和排渣口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脱氯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套(5)表面开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脱氯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6)的数目为2?4个。【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脱氯剂的混合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侧壁设有两个入料口,入料口共同连接于壳体内部的中央混合区,所述中央混合区另通过管道与壳体外设的气泵相连,且中央混合区与壳体内的过滤套直接相连;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搅拌器,底部设有出料口和排渣口。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壳体外部气泵控制原料进入并混合,且过滤套的通孔保证了混合出料后的细度,再次通过搅拌使之进一步的充分混合,提高了脱氯剂的有效浓度,避免原料中杂质过多导致浓度达不到要求。【IPC分类】B01F15/00, B01F7/16, B01F13/10【公开号】CN105233726【申请号】CN201510726373【专利技术人】顾同新 【申请人】宜兴汉光高新石化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申请日】2015年10月2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脱氯剂的混合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侧壁设有两个入料口(21、22),入料口(21、22)共同连接于壳体(1)内部的中央混合区(3),所述中央混合区(3)另通过管道与壳体(1)外设的气泵(4)相连,且中央混合区(3)与壳体(1)内的过滤套(5)直接相连;所述壳体(1)内设有若干搅拌器(6),底部设有出料口(7)和排渣口(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同新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汉光高新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