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9680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3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以解决显示面板亮边的问题。该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量子管、导光板、显示面板、反射片,导光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发光二极管、量子管依次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且量子管设置在发光二极管和导光板之间,显示面板设置在导光板的上面,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的下面,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光线收敛装置,光线收敛装置设置在量子管和导光板之间,用于对量子管激发出的光线的角度范围进行收敛,以使得收敛后的光线入射到导光板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屏和为液晶屏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和光源组件。为了满足液晶显示装置的高色域的需求,现有技术中提出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1de,LED)和量子管组合的方式,在量子管的管壁内中设置有量子点胶层,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出单色光,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单色光可以激发量子点胶层中的量子点,实现白光背光的输出,从而可以满足液晶显示装置的高色域需求。如图1所示为现有采用发光二极管和量子管实现白光背光输出显示装置示意图。其中,该显示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11、量子管12、导光板13、显示面板14、反射片15、胶框16、背板17、外框18 ;具体的,导光板13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发光二极管11和量子管12依次设置在导光板13的侧面,且量子管12设置在发光二极管11和导光板13之间,显示面板14设置在导光板13的上面,反射片15设置在导光板13的下面,胶框16、背板17和外框18用于对上述器件进行固定和封装。由于导光板13在对量子管12发出的光线进行匀光时,会发生热膨胀,因此,为防止导光板13膨胀挤压到量子管12,必须在量子管12和导光板13之间留有空隙,该间隙一般控制在1.6mm左右。但是,由于留有空隙就会导致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大角度的光线会从空隙中射出。对于发光二极管11射向导光板13上表面的大角度光线Ml (如图1中虚线椭圆所示),在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由于胶框16的阻挡作用,该大角度光线Ml无法直接射出至液晶面板,但是,于发光二极管11射向导光板13下表面的大角度光线M2 (如图1中实线椭圆所示),该大角度光线M2入射到反射片15上,经过反射片15的反射后入射到导光板13中,但由于大角度光线M2入射到反射片15上的入射角较小,经过反射片15反射后的反射角也较小,因此,经过反射后的光线无法在导光板13中实现全反射以进行匀光,所以会直接从导光板13中射出,造成显示面板14的亮边问题。因此,寻求一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显示面板亮边的问题的方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以解决显示面板亮边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量子管、导光板、显示面板、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量子管依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且所述量子管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上面,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下面,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线收敛装置,所述光线收敛装置设置在所述量子管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用于对所述量子管激发出的光线的角度范围进行收敛,以使得收敛后的光线入射到所述导光板中。基于上述所述的显示装置,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经过量子管的激发后入射到光线收敛装置上,通过光线收敛装置对量子管激发出的光线的角度范围进行收敛,以使得收敛后的光线入射到导光板中,进而通过导光板对入射的光进行匀光之后作为显示面板的背光。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光线收敛装置对量子管激发出的光线的角度范围进行收敛,使得量子管出射的光线能够进入导光板进行匀光,从而避免量子管激发出的大角度的光线从导光板中直接射出,解决了显示面板的亮边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线收敛装置采用棱镜结构的光循环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图8为采用图6所示的量子管时和采用现有技术中量子管时的光线传输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发光二极管21、量子管22、导光板23、显示面板24、反射片25,导光板23包括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发光二极管21和量子管22依次设置在导光板23的侧面,且量子管22设置在发光二极管21和导光板23之间,显示面板24设置在导光板23的上面,反射片25设置在导光板23的下面。进一步的,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光线收敛装置27,光线收敛装置27设置在量子管22和导光板23之间,该光线收敛装置27用于对量子管22激发出的光线的角度范围进行收敛,以使得收敛后的光线入射到导光板23中。当发光二极管21发出的光线经过量子管22的激发后入射到光线收敛装置27上,光线收敛装置27对量子管22激发出的光线进行收敛,以使得收敛后的光线入射到导光板23中,导光板23对入射的光进行匀光之后作为显示面板24的背光。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光线收敛装置27对量子管22激发出的光线的角度范围进行收敛,使得量子管22出射的光线能够进入导光板23进行匀光,从而避免量子管22激发出的大角度的光线被反射片反射后从导光板23中直接射出,解决了显示面板的亮边问题。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设置有胶框26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同样也可以减少射向胶框支撑部的光线,使得该出光方向上大角度出射的光线在收敛后进入导光板,避免了光线从支撑部和导光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出射的隐患。同样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如果胶框在设置光源位置处没有设置支撑部,本方案同样可以避免光线不经导光匀光而直接射向液晶面板的缺陷,无需设置额外的遮光部件。需要说明的是,光线收敛装置27使得用于对量子管22激发出的光线的角度范围进行收敛,则光线收敛装置27可以是任何能够聚光,可用于减小量子管22发光角度的透光结构。例如光线收敛装置27可以是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如凸透镜等,也可以为锯齿状的棱镜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以光线收敛装置27为棱镜结构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为了后续描述方便,在此首先介绍下量子管22的结构。如图2所示,量子管22包括量子管管壁221和量子点胶层222,量子管管壁221包括入光侧的量子管管壁和出光侧的量子管管壁,量子点胶层222设置在量子管管壁221所形成的内腔中,内腔的形状可以为椭圆形,也可以为矩形.图2中以内腔为椭圆形为例。具体的,对于棱镜结构,如图2所示,可以是通过对量子管22的出光侧的量子管管壁热压得到的;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直接贴附的棱镜结构,也可以是采用UV涂布工艺涂覆一层棱镜结构。对于直接贴附,或采用UV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量子管、导光板、显示面板、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包括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侧面,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量子管依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且所述量子管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和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上面,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线收敛装置,所述光线收敛装置设置在所述量子管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用于对所述量子管激发出的光线的角度范围进行收敛,以使得收敛后的光线入射到所述导光板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琳乔明胜黄顺明刘旭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