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无公害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68601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无公害化处理系统,包括:主发酵罐、辅发酵罐、第一泵、第二泵、管道粉碎机、第一环形传热介质层、第一螺旋杆、第一电机、固液分离机、水质监测元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过滤装置、在线混合器、PH检测装置和测温装置。该污水无公害化处理系统抑制泡沫逃液,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氧气利用率高且可循环式发酵。同时,可对发酵后的污水进行过滤,达到污水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无公害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好氧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由于发酵过程产生一些气泡物质,在通气和搅拌的作用下,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泡沫,过多的泡沫是影响微生物发酵的主要因素之一。泡沫会在气体的作用下引起逃液,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同时,好氧发酵会使用大量的氧气,氧气在一次利用后,其排出尾气中的氧浓度仍然较高因此可以进行二次利用。除此之外,一次发酵会造成污水发酵不彻底的现象,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氧气利用率高且发酵彻底的循环式污水无公害化处理系统。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水无公害化处理系统,包括:主发酵罐、辅发酵罐、第一栗、第二栗、管道粉碎机、环形传热介质层、第一螺旋杆、第一电机、固液分离机、水质监测元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过滤装置、在线混合器、PH检测装置和测温装置。所述主发酵罐为圆柱形密闭腔体,所述主发酵罐的罐壁包括保温绝热层;所述第一螺旋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相连,所述第一螺旋杆的另一端从主发酵罐的顶端深入主发酵罐内;所述主发酵罐的顶端设有第一排气口 ;所述主发酵罐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进水口、测温装置和第一进气口,所述进水口、第一栗、管道粉碎机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主发酵罐的另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循环进水口、PH检测装置和PH调控口 ;所述主发酵罐的罐底为圆底,所述环形传热介质层和部分所述罐底组成一个密闭的环形传热介质腔体,在所述环形传热介质腔体的底端对称开有传热介质进口和传热介质出口 ;在所述罐底的中心位置设有一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设有第四阀门。所述排污口与固液分离机管路相连,所述固液分离机、第二栗、水质监测元件依次连接,所述水质监测元件分别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相连,所述第二阀门与循环进水口相连。所述辅发酵罐为圆柱形密闭腔体,所述辅发酵罐的罐底有一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辅发酵罐的侧面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在线混合器、第一排气口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所述辅发酵罐的顶端设有第二排气口。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腔体、过滤棉和抽水栗,所述过滤装置腔体的顶端中心设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一阀门和排水口分别通过第三进水口与过滤装置相连,在所述过滤装置腔体中间位置固定过滤棉,在所述过滤装置腔体的底端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抽水栗管路相连。优选的是,包括:第二螺旋杆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螺旋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所述第二螺旋杆的另一端从所述辅发酵罐的顶端深入辅发酵罐内。优选的是,所述辅发酵罐的罐壁包括保温绝热层。优选的是,用上、下两片过滤网固定过滤棉。该污水无公害化处理系统抑制泡沫逃液,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氧气利用率高且可循环式发酵。同时,可对发酵后的污水进行过滤,达到污水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污水无公害化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主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主发酵罐的剖面图;图4为辅发酵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中,I为主发酵罐,2为第一栗,3为管道粉碎机,4为环形传热介质层,5为固液分离机,6为第二栗,7为水质监测元件,8为第一阀门,9为过滤装置,10为第二阀门,11为第三阀门,12为辅发酵罐,13为第二螺旋杆,14为第二电机,15为在线混合器,16为第一电机,17为第一螺旋杆,18为第四阀门,19为进水口,20为测温装置,21为第一进气口,22为传热介质进口,23为排污口,24为传热介质出口,25为PH调控口,26为PH检测装置,27为循环进水口,28为保温绝热层,29为第一排气口,30为保温绝热层,31为排水口,32为第二进气口,33为第二排气口,34为过滤装置腔体,35为第三进水口,36过滤棉,37为过滤网,38为抽水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污水无公害化处理系统,包括:主发酵罐、辅发酵罐、第一栗、第二栗、管道粉碎机、环形传热介质层、第一螺旋杆、第一电机、第二螺旋杆、第二电机、固液分离机、水质监测元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过滤装置、在线混合器、PH检测装置和测温装置。所述主发酵罐为圆柱形密闭腔体,所述主发酵罐的罐壁包括保温绝热层;所述第一螺旋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相连,所述第一螺旋杆的另一端从主发酵罐的顶端深入主发酵罐内;所述主发酵罐的顶端设有第一排气口 ;所述主发酵罐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进水口、测温装置和第一进气口,所述进水口、第一栗、管道粉碎机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主发酵罐的另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循环进水口、PH检测装置和PH调控口 ;所述主发酵罐的罐底为圆底,如图3所示,所述环形传热介质层和部分所述罐底组成一个密闭的环形传热介质腔体,在所述环形传热介质腔体的底端对称开有传热介质进口和传热介质出口 ;在所述罐底的中心位置设有一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设有第四阀门。所述排污口与固液分离机管路相连,所述固液分离机、第二栗、水质监测元件依次连接,所述水质监测元件分别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相连,所述第二阀门与循环进水口相连。如图4所示,所述辅发酵罐为圆柱形密闭腔体,其罐壁包括保温绝热层。所述辅发酵罐的罐底有一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辅发酵罐的侧面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在线混合器、第一排气口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所述辅发酵罐的顶端设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螺旋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所述第二螺旋杆的另一端从所述辅发酵罐的顶端深入辅发酵罐内。如图5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无公害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发酵罐、辅发酵罐、第一泵、第二泵、管道粉碎机、环形传热介质层、第一螺旋杆、第一电机、固液分离机、水质监测元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过滤装置、在线混合器、PH检测装置和测温装置;所述主发酵罐为圆柱形密闭腔体,所述主发酵罐的罐壁包括保温绝热层;所述第一螺旋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相连,所述第一螺旋杆的另一端从主发酵罐的顶端深入主发酵罐内;所述主发酵罐的顶端设有第一排气口;所述主发酵罐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进水口、测温装置和第一进气口,所述进水口、第一泵、管道粉碎机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主发酵罐的另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循环进水口、PH检测装置和PH调控口;所述主发酵罐的罐底为圆底,所述环形传热介质层和部分所述罐底组成一个密闭的环形传热介质腔体,在所述环形传热介质腔体的底端对称开有传热介质进口和传热介质出口;在所述罐底的中心位置设有一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设有第四阀门;所述排污口与固液分离机管路相连,所述固液分离机、第二泵、水质监测元件依次连接,所述水质监测元件分别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相连,所述第二阀门与循环进水口相连;所述辅发酵罐为圆柱形密闭腔体,所述辅发酵罐的罐底有一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辅发酵罐的侧面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在线混合器、第一排气口依次通过管路相连;所述辅发酵罐的顶端设有第二排气口;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腔体、过滤棉和抽水泵,所述过滤装置腔体的顶端中心设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一阀门和排水口分别通过第三进水口与过滤装置相连,在所述过滤装置腔体中间位置固定过滤棉,在所述过滤装置腔体的底端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抽水泵管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紫工程管理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