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有权专利>正文

一种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360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理床,包括:支撑框,支撑框呈方筒状,支撑框包括各自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床本体,床本体的中部两侧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内壁上,床本体的床面采用柔性材质制成;翻转部,翻转部平行设置在床本体的下方,翻转部与床本体的下表面接触连接,翻转部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三侧板的内壁上;第一传动部,第一传动部与翻转部的另一端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床本体的床面采用柔性材质,当翻转部在第一传动部的带动下翻转时,床本体的床面有一定的弹性,床面通过翻转部顶起,进而将躺在床面上的人体的一侧撑起,实现翻转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对人体进行自动翻身的护理床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整体老龄化的加速,瘫痪在床的病人越来越多,对瘫痪病人的护理日益成为医学关注的焦点。由于瘫痪病人不能自行移动,大部分时间卧床,长时间卧床容易使人体产生褥疮。现有的护理床多采用两块床板组合形成,由于床板太硬,不能帮助瘫痪病人实现有效的翻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护理床。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护理床,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呈方筒状,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之间的距离;床本体,所述床本体的中部两侧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部;所述床本体的床面采用柔性材质制成;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平行设置在床本体的下方,所述翻转部与所述床本体的下表面接触连接,所述翻转部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的内壁上;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翻转部的另一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传动部设置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内侧且与所述翻转部的一端位置相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床本体的床面采用柔性材质,当翻转部在第一传动部的带动下翻转时,床本体的床面有一定的弹性,床面通过翻转部顶起,进而将躺在床面上的人体的一侧撑起,实现翻转功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翻转部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的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部固定相连;两个以上“V”形连杆,所述“V”形连杆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V”形连杆的中部为支撑段,所述支撑段的中部均均匀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固定在“V”形连杆的第一连接端上,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平行;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固定在“V”形连杆的第二连接端上,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平行。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的翻转部采用“V”形连杆支撑起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可有效控制翻转部实现左右翻转,整体结构稳固,可对床本体上的人起到有效支撑。进一步,所述两个以上的“V”形连杆的第一连接端在一条直线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个“V”形连杆,对床本体起到进一步支撑作用。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上均设有多个滚筒,所述滚筒呈圆筒状可转动的套接在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上设置多个滚筒,可减小各连杆与床本体下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支撑起床本体的床面。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卡槽;第一传动螺杆,所述第一传动螺杆的两端可转动的插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一传动螺杆外壁设有外螺纹;第一传动螺帽,所述第一传动螺帽套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上,所述第一传动螺帽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互适配;所述第一传动螺帽的外壁固定有插杆,所述插杆上固定有卡接片;所述插杆插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接片与连接片卡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传动螺帽和第一传动螺杆相互配合传动,且通过插杆插入卡槽内实现连接片和卡接片之间的卡接,整个传动结构简单,方便操作。进一步,所述护理床还包括:抬起部,所述抬起部设置在床本体的下方;所述床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与第二支撑段转动连接;所述抬起部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段的两侧转动相连;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抬起部的另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传动部设置在翻转部的下方,且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抬起部,可方便支撑起床本体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方便人体上半部的坐起和下半部的抬起。进一步,所述抬起部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弧形连杆和第二弧形连杆,所述第一弧形连杆和第二弧形连杆平行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段的下方;所述第一弧形连杆和第二弧形连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段的两侧转动相连,其另一端均与第二传动部转动相连。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弧形连杆结构来支撑床本体的第一支撑段,使第一支撑段的重量得到有效缓冲。进一步,所述第一弧形连杆和第二弧形连杆与第二传动部相连的一端均设有滚轮;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内壁中部均设有结构相同的定位台,所述定位台的台面与床本体的床面平行;所述滚轮与定位台的台面滚动相连。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滚轮,可对弧形连杆起到进一步支撑作用;且当第二传动部推动弧形连杆进行移动时,可使弧形连杆沿定位台的台面滚动,进而分散一部分弧形连杆的承重;对整个床本体起到进一步支撑作用。进一步,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第二传动螺杆,所述第二传动螺杆的两端可转动的插接在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内壁上,所述第二传动螺杆外壁设有外螺纹;第二传动螺帽,所述第二传动螺帽套接在所述第二传动螺杆上,所述第二传动螺帽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适配;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为两个,分别为第一传动连杆和第二传动连杆,所述第一传动连杆和第二传动连杆对称设置在第二传动螺杆的两侧,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一端和第二传动连杆的一端均固定在第二传动螺帽外壁上,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传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连杆和第二弧形连杆转动相连。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传动部通过设置第二传动螺帽和第二传动杆螺杆,且通过传动连杆推动弧形连杆,结构简单易行,且省时省力。进一步,所述护理床还包括: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的一端设有筒状的空腔,所述空腔的截面呈多边形;所述第一传动螺杆的一端穿出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传动螺杆的一端穿出第三侧板/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传动螺杆穿出端的截面和第二传动螺杆穿出端的截面均呈与空腔截面结构相同的多边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转动手柄,且将转动手柄的一端设置成截面呈多边形结构的空腔,方便手柄的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护理床翻转部和第一传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护理床抬起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翻转部和第一传动部连接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床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转动手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1),所述支撑框(1)呈方筒状,其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侧板(13)与第四侧板(14)之间的距离;床本体(2),所述床本体(2)的中部两侧分别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上部;所述床本体(2)的床面采用柔性材质制成;翻转部(3),所述翻转部(3)平行设置在床本体(2)的下方,所述翻转部(3)与所述床本体(2)的下表面接触连接,所述翻转部(3)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14)的内壁上;第一传动部(4),所述第一传动部(4)与所述翻转部(3)的另一端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传动部(4)设置在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的内侧且与所述翻转部(3)的一端位置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有权
申请(专利权)人:郭有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