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保可专利>正文

用于插秧机栽植臂的拨叉与推秧杆之间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69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插秧机栽植臂的拨叉与推秧杆之间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与拨叉和推秧杆铰接。解决了在工作过程中,拨叉与推秧杆之间产生碰撞,容易磨损,产生噪音的问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秧机栽植臂,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插秧机栽植臂的拨叉与推秧杆之间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插秧机栽植臂是插秧机的核心部件,其安装于栽植大臂,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若干个栽植臂与栽植大臂一起实现取秧和推秧作业。公知的一种栽植臂,在栽植臂壳体内安装有一个由动力驱动的凸轮,和一个可绕固定轴线摆动的拨叉,拨叉的一端顶靠于凸轮的凸轮面,另一端与推秧杆活动连接,拨叉与栽植臂盖的相应部位之间设有弹簧;推秧杆伸出栽植臂壳体的导向孔并在其端部固定有推秧爪,栽植臂壳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个秧针,它是一个弯折成U形的金属杆件,该秧针的平行的两个针杆部之间形成一个长槽,在取秧、推秧时,该长槽用于容纳秧苗,称为秧槽,秧槽的延伸方向与推秧杆的运动方向相一致。凸轮正向转动时,由于凸轮面的半径逐渐增大,因而会使拨叉摆动,进而带动推秧杆沿轴向向上移动,此时秧苗进入秧针的秧槽内,完成取秧作业;当凸轮转至其凸轮面的缺口时,弹簧推动拨叉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依靠弹簧的弹性形变来使推秧杆沿轴向迅速向下移动,推秧爪将位于秧槽内的秧苗推出,实现推秧作业。为了使拨叉摆动时能够带动推秧杆沿固定轴线移动,推秧杆与拨叉必须活动连接。这种活动连接通常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拨叉与推秧杆的起始端部插接,并在拨叉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与推秧杆螺纹连接的上、下螺母,上、下螺母用于限制拨叉在推秧杆上的轴向移动,并且可以微量调节拨叉与推秧杆起始端部的连接位置。由于推秧杆在推秧时,固定于推秧杆起始端部的下螺母的下表面会碰撞安装于导向部的导向套的上端面,从而使拨叉与推秧杆之间产生刚性碰撞,加快相互的磨损,也产生噪音,缩短它们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插秧机栽植臂的拨叉与推秧杆之间的连接装置,以解决在工作过程中,拨叉与推秧杆之间产生碰撞,容易磨损,产生噪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插秧机栽植臂的拨叉与推秧杆之间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与拨叉和推秧杆铰接。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与拨叉和推秧杆铰接,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拨叉、连接板和销轴之间,以及推秧杆、连接板和销轴之间,只有转动摩擦,磨损小,拨叉与推秧杆不会产生撞击,不产生噪音,因而提高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用于插秧机栽植臂的拨叉与推秧杆之间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与拨叉5和推秧杆6铰接。在工作过程中,拨叉5、连接板8和销轴之间,以及推秧杆6、连接板8和销轴之间,只有转动摩擦,磨损小,拨叉5与推秧杆6不会产生撞击,不产生噪音,因而提高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所述的连接板8有两片。使连接更稳固,更不易产生噪音,提高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插秧机栽植臂的拨叉与推秧杆之间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与拨叉(5)和推秧杆(6)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插秧机栽植臂的拨叉与推秧杆之间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与拨叉(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保可
申请(专利权)人:郭保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