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DCM Buck PFC变换器PF值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63247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DCM Buck PFC变换器PF值的控制装置,包括主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主功率电路包括输入电压源vin、EMI滤波器、二极管整流电路RB、Buck电感Lb、开关管Qb、二极管Db、输出电容Co、负载RLd,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输出电压反馈控制电路、输入电压前馈电路、第二乘法器、锯齿波比较及开关管驱动电路,通过引入输入电压前馈和输出电压反馈,使得变换器的占空比在一个工频周期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使PF值在整个90V~264V AC输入电压范围内提高至接近于1。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输出电压纹波小、开关管导通损耗小、所需二极管应力减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能变换装置的交流-直流变换器
,特别是一种提高DCM Buck PFC变换器PF值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变换器可以减小输入电流谐波, 提高输入功率因数,已得到广泛应用。PFC变换器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方式,相对于无源方 式来说,有源方式具有输入功率因数高、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APFC)从80年代发展以来,各国学者从控制策略、电路拓 扑、小信号建模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就目前而言,APFC 技术新的一个研究热点是对PFC电路拓扑的研究。理论上任何一种DC/DC变流器拓扑都能 作为PFC变换器的拓扑,但就目前为止,传统的有源PFC还是广泛采用Boost拓扑。虽然 Boost PFC是一种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流谐波的有效方式,但是在低压输入时的损耗大也 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而Buck PFC由于Buck电路自身降压的特性,使得输入输出电压较为 接近,可以使其在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都能保持较高的效率,另外,Buck PFC输出电压低、 共模EMI噪声小、无需浪涌限制器和主电感小等这些优点都使得Buck PFC逐渐成为功率因 数校正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 传统的DCM Buck PFC变换器每个开关周期的占空比相同,开关周期也是恒定的, 虽然控制简单、电感小、二极管没有反向恢复问题,但是存在电感电流峰值大、EMI差模特性 差、开关管导通损耗大、效率得不到优化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整个90V~264V AC输入电压范围内将PF值 提高至接近于1的高功率因数DCM Buck PFC变换器。 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提高DCM Buck PFC变换器PF值的控制 装置,包括主功率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主功率电路包括输入电压源vin、EMI滤波器、二极 管整流电路RB、Buck电感Lb、开关管Qb、二极管Db、输出电容C。、负载R w,其中输入电压源νιη与EMI滤波器的输入端口连接,EMI滤波器的输出端口与整流桥RB的输入端口连接,整流 桥RB的输出负极为参考电位零点,整流桥RB的输出正极与开关管Qb的漏极连接,开关管 Qb的源极同时与二极管D b的负极和Buck电感L b的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 b的正极分别与整 流桥RB的输出负极、输出电容C。的负极和负载R ω的一端连接,Buck电感L b的另一端分别 与输出电容C。的正极和负载Rw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电容C。的负极和负载R 接的一端为 参考电位零点; 所述控制电路采用变化规律为的占空比的 输出信号驱动开关管Qb,其中, 其中,V。为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Vni为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峰值,ω为输入交 流电压的角频率,ω = 2 π flira,fliM为输入交流电压频率,t为时间,P。为输出功率,L Buck电感值,fs为开关频率,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1)可以在整个90V~264V AC输入电 压范围内将PF值提高至接近于1,明显具有输入功率因数高,输出电压纹波小、开关管导通 损耗小、所需二极管应力减小等优点;(2)可使电感值增大,电感电流纹波减小,电感电流 有效值降低;(3)使开关管的电流有效值相应降低,变换器的导通损耗减小,变换器的效率 提尚。【附图说明】 图1是Buck PFC变换器主电路示意图。 图2是一个开关周期内DCM Buck PFC变换器的电感电流、开关管电流波形图。 图3是半个工频周期内DCM Buck PFC变换器的开关管电流波形图。 图4是半个工频周期内标幺化后的输入电流波形。 图5是PF值与vyv。的关系曲线。 图6是PF值与M和a的关系曲面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DCM Buck PFC变换器主功率电路结构及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两种控制方式下的PF值对比。 图9是两种控制方式下的瞬时输入功率标幺值。 图10是两种控制方式下的输出电压纹波之比。 图11是不同输入电压下的临界电感值。 图12是两种控制方式下的电感电流有效值之比。 上述图中的主要符号名称:Vin-电源电压,iin-输入电流,RB-整流桥,V g-整流后 的输出电压,iuT电感电流,Lb-电感,Qb-开关管,Db-二极管,C。-输出滤波电容,I。-输出 电流,Rui-负载,V。-输出电压,Vraf-输出电压反馈控制的基准电压,vEA-输出电压反馈控制 的误差电压信号输出,t_时间,ω-输入电压角频率,Vm-输入电压峰值,Vgs-开关管Q b的驱 动电压,Dy-占空比,Dy flt-拟合占空比,Ts-变换器开关周期,PF-功率因数,a-输入电压峰 值Vni与输出电压V。之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IDCM Buck PF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图1是Buck PFC变换器主电路。 为了分析方便,先作如下假设:1.所有器件均为理想元件;2.输出电压纹波与其 直流量相比很小;3.开关频率远高于输入电压频率。 图2给出了 DCM时一个开关周期中的开关管电流和电感电流波形。当Qb导通时, Db截止,电感Lb两端的电压为vg- V。,其电流U由零开始以(vg- V。)/Lb的斜率线性上 升,vg给负载和储能电容C。供电。当Qb关断时,i 通过Db续流,此时L1JW端的电压为一 Hb以V yu的斜率下降,并且Ub可以在新的一周期开始前下降到零。 不失一般性,定义输入交流电压Vin的表达式为 Vin=Vm sinω? (I) 其中VdP ω分别为输入交流电压的幅值和角频率。 那么输入电压整流后的电压为 Vg= Vm · |sin〇t (2) 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峰值Lb pkS 其中Dy为占空比,Ts为开关周期。 在每个开关周期内,Lb两端的伏秒面积平衡,BP (Vg-V0)DyTs= V0DJs (4) 其中V。为输出电压,Dr为电感电流下降到零所对应的占空比。 由式⑵和式⑷可得: 根据式(3)和式(5),可以得到一个开关周期内流过开关管的平均值为: 在采用Buck拓扑的情况下,只有在输入电压大于输出电压时开关管才开始承受 正向电压,才能够被触发导通,即电感电流(输入电流)存在死区,死区大小由输入输出电 压决定。虽然平均输入电流值不是完整的正弦波,但是只要合理设计输出电压,将电流谐 波限制在一定值以内,也能够达到了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 因此,输入电流i ιη为: 当占空比化固定时,根据式(3)和式(6)可以画出半个工频周期内开关管的峰值 包络线和平均值的波形,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开关管电流的平均值不再是正 弦形状,而是发生了畸变。 为了便于分析输入电流的形状,将0~π时的输入电流进行标幺化,其基准值为根据式(7)可以得到标么化后的输入电流表达式为: 根据式⑶可以画出不同输入电压峰值与输出电压之比时,半个工频周期内输入 电流标幺值的波形,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输入电流的形状只和VnAci有关,V nZVci越大,输入电流越接近于正弦。 考虑输入电流的死区,由式(1)和式(7)可以求出变换器在半个工频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提高DCM Buck PFC变换器PF值的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DCM Buck PFC变换器PF值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功率电路(1)和控制电路,所述主功率电路(1)包括输入电压源vin、EMI滤波器、二极管整流电路RB、Buck电感Lb、开关管Qb、二极管Db、输出电容Co、负载RLd,其中输入电压源vin与EMI滤波器的输入端口连接,EMI滤波器的输出端口与整流桥RB的输入端口连接,整流桥RB的输出负极为参考电位零点,整流桥RB的输出正极与开关管Qb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b的源极同时与二极管Db的负极和Buck电感Lb的一端相连接,二极管Db的正极分别与整流桥RB的输出负极、输出电容Co的负极和负载RLd的一端连接,Buck电感Lb的另一端分别与输出电容Co的正极和负载RLd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电容Co的负极和负载RLd连接的一端为参考电位零点;所述控制电路采用变化规律为的占空比的输出信号驱动开关管Qb,其中,D0=2πLbfsPoVm∫θ0π-θ0sin(ωt)·(Vm|sin(ωt)|-Vo)(1-M|sin(ωt)|)2dωt]]>M=1.2969Vm/Vo+0.3156]]>其中,Vo为主功率电路(1)的输出电压,Vm为主功率电路(1)的输入电压峰值,ω为输入交流电压的角频率,ω=2πfline,fline为输入交流电压频率,t为时间,Po为输出功率,Lb为Buck电感值,fs为开关频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峰姚凯李辉王祎王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