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58523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6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用于输送液体的液体铜管和用于输送气体的气体铜管,所述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并列设置,在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之间设有撕裂带,所述液体铜管设有在第一软管内部,所述气体软管设置在第二软管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防止将不匹配的液体铜管与气体铜管挑选在一起,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双管
,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空调的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
技术介绍
空调的被覆铜管有两种,一种为输送液体的液体铜管,另一种为输送气体的气体铜管,而现有技术中,液体铜管与气体铜管单独加工而成,需要投入较大的生产成本;另一个由于液体铜管与气体铜管均有多个型号,进而在加工完成后,需要人工挑选出相互匹配的液体铜管与气体铜管,增加了人工劳动强度,然而人工在挑选时,极易发生将不匹配的液体铜管与气体铜管挑选在一起,给后期的安装使用带来了较大的麻烦。然而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者有必要研制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防止将不匹配的液体铜管与气体铜管挑选在一起,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防止将不匹配的液体铜管与气体铜管挑选在一起,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是实现的:—种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用于输送液体的液体铜管和用于输送气体的气体铜管,所述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并列设置,在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之间设有撕裂带;所述第一软管包括第一内部断热层、第一外部断热层、第一外护层和第一印花层,所述第一内部断热层包覆在所述液体铜管外侧,所述第一外部断热层包覆在第一内部断热层外侧,所述第一外护层包覆在第一外部断热层外侧,所述第一印花层包覆在第一外护层外侧;所述第二软管包括第二内部断热层、第二外部断热层、第二外护层和第二印花层,所述第二内部断热层包覆在所述气体铜管外侧,所述第二外部断热层包覆在第二内部断热层外侧,所述第二外护层包覆在第二外部断热层外侧,所述第二印花层包覆在第二外护层外侧。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护层与第二外护层均采用PE材料制成。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印花层外表面设有第一抗UV层。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印花层外表面设有第二抗UV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并列设置,将相互匹配的液体铜管和气体铜管分别设置在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内,在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之间设有撕裂带,在安装时,可以很容易的将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沿着撕裂带撕开,能够有效的防止将不匹配的液体铜管与气体铜管挑选在一起,进一步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用于输送液体的液体铜管100和用于输送气体的气体铜管1300,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并列设置,在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之间设有撕裂带700,液体铜管100设有在第一软管内部,气体软管1300设置在第二软管内部。第一软管包括第一内部断热层200、第一外部断热层300、第一外护层400和第一印花层600,第一内部断热层200包覆在液体铜管100外侧,第一外部断热层300包覆在第一内部断热层200外侧,第一外护层400包覆在第一外部断热层300外侧,第一印花层600包覆在第一外护层400外侧。第二软管包括第二内部断热层1200、第二外部断热层1100、第二外护层1000和第二印花层800,第二内部断热层1200包覆在气体铜管1300外侧,第二外部断热层1100包覆在第二内部断热层1200外侧,第二外护层1000包覆在第二外部断热层1100外侧,第二印花层800包覆在第二外护层1000外侧。液体铜管100与气体铜管1300均为磷脱氧无缝铜管,磷脱氧无缝铜管的含铜量为99.90%以上,含P量为0.015-0.040 %,抗拉强度在32kgf/mm2以上,延伸率在40以上,从而提高了该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拉扯,对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造成损坏的情况。液体铜管100与气体铜管1300均作过软化退火处理,因而使改良型铜管双管在使用中极富有柔软性,折弯加工非常容易,大大减少了施工时间,在狭窄的地方施工也十分便利。第一内部断热层200、第二内部断热层1200、第一外部断热层300和第二外部断热层1100均采用发泡聚乙烯材料制成,能够使热传到率在0.043ff/m.K以下,能够使耐冷热温度在-40-120°C之间,抗拉强度为14N/cm2以上,真空吸水率在2.0g/100cm2以下。第一印花层600与第二印花层800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划痕,在折弯处也不会出现折皱现象,在第一印花层600与第二印花层800外表面分别包覆第一抗UV层500和第二抗UV层900,能够提高该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的抗UV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并列设置,将相互匹配的液体铜管和气体铜管分别设置在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内,在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之间设有撕裂带,在安装时,可以很容易的将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沿着撕裂带撕开,能够有效的防止将不匹配的液体铜管与气体铜管挑选在一起,进一步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用于输送液体的液体铜管和用于输送气体的气体铜管,所述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并列设置,在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之间设有撕裂带; 所述第一软管包括第一内部断热层、第一外部断热层、第一外护层和第一印花层,所述第一内部断热层包覆在所述液体铜管外侧,所述第一外部断热层包覆在第一内部断热层外侧,所述第一外护层包覆在第一外部断热层外侧,所述第一印花层包覆在第一外护层外侧; 所述第二软管包括第二内部断热层、第二外部断热层、第二外护层和第二印花层,所述第二内部断热层包覆在所述气体铜管外侧,所述第二外部断热层包覆在第二内部断热层外侦牝所述第二外护层包覆在第二外部断热层外侧,所述第二印花层包覆在第二外护层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护层与第二外护层均采用PE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印花层外表面设有第一抗UV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印花层外表面设有第二抗UV层。【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被覆铜管双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用于输送液体的液体铜管和用于输送气体的气体铜管,所述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并列设置,在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之间设有撕裂带;所述第一软管包括第一内部断热层、第一外部断热层、第一外护层和第一印花层,所述第一内部断热层包覆在所述液体铜管外侧,所述第一外部断热层包覆在第一内部断热层外侧,所述第一外护层包覆在第一外部断热层外侧,所述第一印花层包覆在第一外护层外侧;所述第二软管包括第二内部断热层、第二外部断热层、第二外护层和第二印花层,所述第二内部断热层包覆在所述气体铜管外侧,所述第二外部断热层包覆在第二内部断热层外侧,所述第二外护层包覆在第二外部断热层外侧,所述第二印花层包覆在第二外护层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武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达锦暖通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