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6262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2 18:02
一种管道,设置于墙壁通孔内,用于连接设置于墙壁室内侧的换气装置以及设置于墙壁室外侧的管道盖,所述管道设有贯穿整条管道内部的分隔板而在管道内形成排气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管道两端分别形成管道开口,至少一个管道开口的外周形成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越接近所述管道开口,其宽度越小;设有所述第一引导部的所述管道开口处,所述分隔板形成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越接近所述管道开口,其宽度越小;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分别嵌入所述换气装置内,或管道盖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高换气装置和管道盖的安装方便性、稳定性和气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
技术介绍
图1A和图1B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用于安装换气装置的管道的不同角度示意图。图中为一种常见的壁挂热交换型的换气装置及与所述换气装置连接的管道和管道盖。为了便于说明,隐藏了管道的对称的上半部分。换气装置10安装于墙壁的室内侧,换气装置10上设有内排气口 11和内进气口12,内排气口 11和内进气口 12之间由第一分隔槽13分隔,内排气口 11和内进气口 12的外周形成第一圆形凹槽14。管道盖20安装于墙壁的室外侧,对应于室内侧的内排气口 11和内进气口 12,室外侧的管道盖20上设有外排气口 21和外进气口 22,外排气口 21和外进气口 22之间由第二分隔槽23分隔,外排气口 21和外进气口 22外周形成第二圆形凹槽24。在墙壁上设有贯通墙壁、连通室内侧换气装置10和室外侧管道盖20的通孔,该通孔内安装有管道,所述管道通过贯穿整条管道内部的分隔板2而形成排气通道3和进气通道4ο图1C和图1D是图1A和图1B所不管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不意图。为了便于根据墙壁厚度调节管道的长度,管道包括两根结构一样的第一管道I和第二管道I’。图1C和图1D为同一根管道I的两个管道开口(第一开口 113和第二开口114)的示意图。第一管道I和第二管道I’的第一开口 113外周设有凹陷圆环115,分隔板2靠近第一开口 113处设有第一突出片111和第二突出片112,第一突出片111和第二突出片112为错位设置,且其中一部分相贴。从第一突出片111的端部到与其相向的管道I内壁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形成第一缺口 16,从第二突出片112的端部到与其相对的管道I内壁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形成第二缺口 17。第一管道I和第二管道I ’的第二开口 114外周设有突出圆环18,分隔板2靠近第二开口 114处设有分别从分隔板2靠管道内壁的两端设置的第三突出片121和第四突出片122,第三突出片121和第四突出片122为错位设置,第三突出片121和第四突出片122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安装换气装置10、管道1、1’和管道盖20时,首先根据墙壁厚度调整管道1、1’的长度,使管道1、1’的总长度等于墙壁厚度。当墙壁的厚度刚好等于一根管道1(1’)的长度时,用户不需要切割管道1(1’),直接把其中一根管道I (Γ)的分隔板2两端分别卡入换气装置10和管道盖20的第一分隔槽13和第二分隔槽23内,同时把管道I (Γ )两端的管道开口 113、114的外周分别卡入换气装置10和管道盖20的第一圆形凹槽14和第二圆形凹槽24内。当墙壁的厚度刚好等于两根管道1、1’的总长度时,用户不需要切割管道1、1’,直接使第一管道I的第一开口 113的凹陷圆环115和第二管道I’第二开口 114的突出圆环18互相卡合,把第二管道I’的第三突出片121卡入第一管道I的第一缺口 16内,把第二管道I’的第四突出片122卡入第一管道I的第二缺口 17内,从而把第一管道I和第二管道I’卡合在一起。然后把第一管道I或第二管道I’的分隔板2分别卡入换气装置10第一分隔槽13或管道盖20的第二分隔槽23内,同时把第一管道I或第二管道I’的管道开口 113、114外周卡入换气装置10的第一圆形凹槽14或管道盖20的第二圆形凹槽24内。当墙壁的厚度小于一根管道I(Γ )的长度时,需要切割管道I (Γ ),使管道I (Γ )的长度等于墙壁厚度。切割完成后,把管道1(1’)的分隔板2两端分别卡入换气装置10第一分隔槽13和管道盖20的第二分隔槽23内,同时把管道两端的管道开口 113、114的外周分别卡入换气装置10的第一圆形凹槽14和管道盖20的第二圆形凹槽24内。当墙壁的厚度大于一根管道1(1’)的长度且小于两根管道1、1’总长度时,需要切割管道1、1’,使两根管道1、1’的总长度等于墙壁厚度。例如用户可以从第一管道I的第一开口 113进行切割,然后把未切割的第二开口 114和第二管道I’的第一开口 11进行卡合。
技术介绍
中的管道安装结构,为确保管道1(1’ )和换气装置10、管道1(1’ )和管道盖20之间互相卡合的稳固性,防止松脱,管道1(1’ )内部的分隔板2厚度大于或等于换气装置10的第一分隔槽13的宽度,也大于或等于管道盖20的第二分隔槽23的宽度,以达到过盈配合的效果。因此,需要较大的力气才能把管道1(1’)内部的分隔板2嵌入第一分隔槽13或第二分隔槽23内。另外,安装换气装置10、管道1(1’)和管道盖20时,需先从墙壁室外侧固定好管道1(1’)和管道盖20,再从墙壁室内侧对准管道1(1’)安装换气装置10,由于换气装置10遮挡视线,用户安装换气装置10时看不见墙壁通孔及管道开口 113(114),难以把分隔板2嵌入第一分隔槽13内。即使用力塞入,也有可能导致第一分隔槽13过分变形而使换气装置10的第一圆形凹槽14随之变形,使管道开口 113(114)外周难以卡入换气装置10的第一圆形凹槽14内,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提高安装的方便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设置于墙壁通孔内,用于连接设置于墙壁室内侧的换气装置以及设置于墙壁室外侧的管道盖,所述管道设有贯穿整条管道内部的分隔板,在管道内形成排气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管道两端分别形成管道开口,至少一个管道开口的外周形成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越接近所述管道开口,其宽度越小;设有所述第一引导部的所述管道开口处,所述分隔板形成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越接近所述管道开口,其宽度越小;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分别嵌入所述换气装置设有的内排气口和内进气口的外周形成的第一圆形凹槽内和所述换气装置设有的分隔内排气口和内进气口的第一分隔槽内;或者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分别嵌入所述管道盖设有的外排气口和外进气口外周形成的第二圆形凹槽内和所述管道盖设有的分隔外排气口和所述外进气口的第二分隔槽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提高换气装置和管道盖的安装方便性、稳定性和气密性。【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用于安装换气装置和管道盖的管道的示意图;图1B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用于安装换气装置和管道盖的管道另一角度示意图;图1C是现有技术管道的第一开口的不意图;图1D是现有技术管道的第二开口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实施例管道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的A-A截面图;图3A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种安装方式剖视图;图3B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二种安装方式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三种安装方式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接头的示意图之一;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接头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接头安装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接头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再一种接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A是本技术实施例管道的立体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的A-A截面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30,设置于墙壁通孔内,用于连接设置于墙壁室内侧的换气装置1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设置于墙壁通孔内,用于连接设置于墙壁室内侧的换气装置以及设置于墙壁室外侧的管道盖,所述管道设有贯穿整条管道内部的分隔板而在管道内形成排气通道和进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两端分别形成管道开口,至少一个管道开口的外周形成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越接近所述管道开口,其宽度越小;设有所述第一引导部的所述管道开口处,所述分隔板形成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越接近所述管道开口,其宽度越小;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分别嵌入所述换气装置设有的内排气口和内进气口的外周形成的第一圆形凹槽内和所述换气装置设有的分隔内排气口和内进气口的第一分隔槽内;或者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分别嵌入所述管道盖设有的外排气口和外进气口外周形成的第二圆形凹槽内和所述管道盖设有的分隔外排气口和所述外进气口的第二分隔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聪杨振坚莫志成郑俊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