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流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5815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6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导流条,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上基板(1)和下基板(2),所述上基板(1)贴合设置在下基板(2)的上方,所述上基板(1)的第一上端面(11)上设置有第一导孔(3),所述上基板(1)的第一前端面(12)上设置有第二导孔(8),所述第一导孔(3)与第二导孔(8)相对应设置;所述下基板(2)包括头部(21)和尾部(22),所述头部(21)的第二上端面(211)上设置有第三导孔(4),所述头部(21)的第二前端面(212)上设置有第四导孔(9)。该新型导流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大型电器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新型导流条
技术介绍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简称EE)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
中不可或缺少的关键学科,电气是电能的生存、传输、分配、使用和电工装备制造等学科或工程领域的统称,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包括基础理论、应用技术、设施设备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各种电气设备中,大多内部结构复杂,电线繁多,需要利用导流条作为媒介,将各个电线连接起来,但是,在目前的生产过程中,尤其在大型电箱的使用中,导流条存在着问题,难以完好实现大型设备中繁多电路的连接功能,带来了不便,甚至会导致过热、短路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因此,现在亟需一种导流条,来避免以上危险情况的发生,更好地实现大型设备中电路的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导流条,可以来更好地实现大型设备中电路的连接,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导流条,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上基板贴合设置在下基板的上方,所述上基板的第一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孔,所述上基板的第一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导孔,所述第一导孔与第二导孔有多个且个数相同,所述第一导孔与第二导孔相对应设置;所述下基板包括头部和尾部,所述头部的第二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导孔,所述头部的第二前端面上设置有第四导孔,所述第三导孔及第四导孔分别与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相对应,所述尾部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尾部端面两侧设置有槽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导流条,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孔设置为8-12个,所述第一导孔平行且均匀地设置在第一上端面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导流条,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孔和第四导孔内设置有螺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导流条,优选地:所述下基板呈状,所述上基板呈长条状,所述上基板设置为贴合头部的表面且凸出头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导流条,优选地:所述尾部上均匀且平行地设置有三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螺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导流条,优选地:所述槽孔包括沉槽以及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沉槽,所述沉槽呈圆盘状,所述沉槽的直径大于通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导流条,对导流条进行了重新的设计,使其具有多层的结构,分层更为合理,使得电路的连接更为清晰和准确,同时也便于观察和修整。同时对导孔的分布和数量也进行了优化,在保证电路连接的稳定性的基础上,能够承受更多电线的连接,提高了整体的利用率和实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或者优选地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导流条正面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导流条背面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导流条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以上附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导流条,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上基板I和下基板2,所述上基板I贴合设置在下基板2的上方,所述上基板I的第一上端面11上设置有第一导孔3,所述上基板I的第一前端面12上设置有第二导孔8,所述第一导孔3与第二导孔8有多个且个数相同,所述第一导孔3与第二导孔8相对应设置;所述下基板2包括头部21和尾部22,所述头部21的第二上端面211上设置有第三导孔4,所述头部21的第二前端面212上设置有第四导孔9,所述第三导孔4及第四导孔9分别与第一导孔3和第二导孔8相对应,所述尾部22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6,所述尾部22端面两侧设置有槽孔7。作为实施例一:第一导孔3、第二导孔8、第三导孔4以及第四导孔9设置为8个,极大保证稳定性的情况下,提供该数目的电线连接孔,所述第二导孔8和第四导孔9得规格为M6至M8的螺纹孔,第一导孔3以及第三导孔4的孔径为6至8厘米,可以根据电线的外径来小幅度的调整孔径,提供了更多地可能性;第一导孔3平行且均匀地设置在第一上端面11上,第三导孔4平行且均匀设置在第二上端面211上,同时,第二导孔8和第四导孔9分别平行且均匀地设置在第一前端面12以及第二前端面212上,第一导孔3与第二导孔8以及第三导孔4与第四导孔9设置为相互垂直,使其接触效果更好,同时也保证了美观度。另外,上基板I呈长条状,下基板2呈7状,上基板I设置为贴合头部21的表面且凸出头部21,下基板2的尾部22上均匀且平行设置有三个通孔6,该通孔6选用M8至MlO的螺纹孔,通过与该通孔6相匹配的螺栓配合尾部22将该导流条固定;同时两侧的槽孔7包括沉槽71以及通孔72,所述通孔72贯穿沉槽71,所述沉槽71呈圆盘状,所述沉槽71的直径大于通孔72,加强了固定效果。作为实施例二:第一导孔3、第二导孔8、第三导孔4以及第四导孔9设置为10个,在保证稳定性的情况下,折中的,提供该数目的电线连接孔,所述第二导孔8和第四导孔9得规格为M6至M8的螺纹孔,第一导孔3以及第三导孔4的孔径为6至8厘米,可以根据电线的外径来小幅度的调整孔径,提供了更多地可能性;第一导孔3平行且均匀地设置在第一上端面11上,第三导孔4平行且均匀设置在第二上端面211上,同时,第二导孔8和第四导孔9分别平行且均匀地设置在第一前端面12以及第二前端面212上,第一导孔3与第二导孔8以及第三导孔4与第四导孔9设置为相互垂直,使其接触效果更好,同时也保证了美观度。另外,上基板I呈长条状,下基板2呈7状,上基板I设置为贴合头部21的表面且凸出头部21,下基板2的尾部22上均匀且平行设置有三个通孔6,该通孔6选用M8至MlO的螺纹孔,通过与该通孔6相匹配的螺栓配合尾部22将该导流条固定;同时两侧的槽孔7包括沉槽71以及通孔72,所述通孔72贯穿沉槽71,所述沉槽71呈圆盘状,所述沉槽71的直径大于通孔72,加强了固定效果。作为实施例三:第一导孔3、第二导孔8、第三导孔4以及第四导孔9设置为12个,在保证稳定性的情况下,提供尽可能多的电线连接孔,所述第二导孔8和第四导孔9得规格为M6至M8的螺纹孔,第一导孔3以及第三导孔4的孔径为6至8厘米,可以根据电线的外径来小幅度的调整孔径,提供了更多地可能性;第一导孔3平行且均匀地设置在第一上端面11上,第三导孔4平行且均匀设置在第二上端面211上,同时,第二导孔8和第四导孔9分别平行且均匀地设置在第一前端面12以及第二前端面212上,第一导孔3与第二导孔8以及第三导孔4与第四导孔9设置为相互垂直,使其接触效果更好,同时也保证了美观度。另外,上基板I呈长条状,下基板2呈7状,上基板I设置为贴合头部21的表面且凸出头部21,下基板2的尾部22上均匀且平行设置有三个通孔6,该通孔6选用M8至MlO的螺纹孔,通过与该通孔6相匹配的螺栓配合尾部22将该导流条固定;同时两侧的槽孔7包括沉槽71以及通孔72,所述通孔72贯穿沉槽71,所述沉槽71呈圆盘状,所述沉槽71的直径大于通孔72,加强了固定效果。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导流条,包括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上基板(1)和下基板(2),所述上基板(1)贴合设置在下基板(2)的上方,所述上基板(1)的第一上端面(11)上设置有第一导孔(3),所述上基板(1)的第一前端面(12)上设置有第二导孔(8),所述第一导孔(3)与第二导孔(8)有多个且个数相同,所述第一导孔(3)与第二导孔(8)相对应设置;所述下基板(2)包括头部(21)和尾部(22),所述头部(21)的第二上端面(211)上设置有第三导孔(4),所述头部(21)的第二前端面(212)上设置有第四导孔(9),所述第三导孔(4)及第四导孔(9)分别与第一导孔(3)和第二导孔(8)相对应,所述尾部(22)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6),所述尾部(22)端面两侧设置有槽孔(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凤剑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德力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