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灌施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64871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2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喷灌施肥系统,涉及植物灌溉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喷灌施肥系统难以拆卸和迁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喷灌施肥系统,包括与水源连通的第一主管路,以及肥料箱,第一主管路和肥料箱之间通过连接软管连接,连接软管与第一主管路之间、连接软管与肥料箱之间,分别通过连接头进行连接;连接头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主管路或肥料箱连接固定,第一接头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接头的第三连接部卡接固定,第二接头的第四连接部与连接软管套装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灌溉施肥技术中,由于灌溉施肥系统中使用了卡接固定的连接头进行管路连接,因此能够有效提高灌溉施肥系统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植物灌溉
,尤其是涉及一种喷灌施肥系统
技术介绍
喷灌,是利用水泵加压或天然落差,将灌溉水通过喷灌系统输送、并经喷头均匀地喷洒在植物上,以为植物的正常生长供给水分的一种灌溉方式。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和灌溉施肥设备的突飞猛进,喷灌技术已经是一项集灌溉、施肥和主动化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技术。其中,集灌溉、施肥于一体的设备可以为喷灌施肥系统;具体地,现有技术中的灌溉施肥系统中通常通过软管将肥料箱与水源的主管路之间进行连接,且软管与肥料箱或主管路之间通常采用丝口或胶粘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以使喷灌施肥系统达到集灌溉、施肥于一体的功能。然而,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喷灌施肥系统中,由于采用丝口或胶粘的方式将软管与肥料箱或主管路之间进行连接,因此容易造成整套喷灌施肥系统难以装卸和迁移的问题,从而导致一套喷灌施肥系统通常只能在同一片植物区进行使用,进而降低了喷灌施肥系统的使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灌施肥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喷灌施肥系统难以拆卸和迁移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喷灌施肥系统的使用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喷灌施肥系统,包括与水源连通的第一主管路,以及肥料箱,所述第一主管路和所述肥料箱之间通过连接软管连接,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第一主管路之间、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肥料箱之间,分别通过连接头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头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管路或所述肥料箱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三连接部卡接固定,所述第二接头的第四连接部与所述连接软管套装固定。其中,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中间区域的筒径小于两端区域的筒径的“工”字型空心筒结构,“工”字型空心筒结构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区域与中间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为弧形过渡;所述第二接头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柱形筒结构,以及位于所述柱形筒结构的中间区域、活动设置在所述柱形筒结构的外侧的拉耳结构;所述柱形筒结构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区域的外径匹配,所述拉耳结构包括与所述柱形筒结构活动连接的圆盘和与所述圆盘固定连接的拉杆;使用时,将所述第二接头的所述柱形筒结构与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装,并扳动所述拉耳结构的所述拉杆,以使所述拉耳结构的所述圆盘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区域过盈配合。具体地,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空心圆筒结构,空心圆筒结构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接头的所述第四连接部的横截面为圆环,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外侧上设有凸起圈,所述凸起圈的圆心位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连接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多棱面体结构。优选地,所述拉耳结构至少包括有两个,且多个所述拉耳结构在所述柱形筒结构的外侧均匀分布。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主管路还连通有第二主管路,所述第一主管路上、临近所述第二主管路区域处设有止回阀,所述第二主管路上间隔设有多个喷头;所述肥料箱依次通过所述连接头、所述连接软管和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一主管路连通;所述肥料箱与所述第二主管路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头和所述连接软管连通有注肥泵。其中,所述肥料箱与所述第二主管路之间的所述连接软管,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多层夹线缠绕层、螺旋钢丝增加层和外胶层。具体地,所述肥料箱与所述注肥泵之间的所述连接软管上设有第一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肥料箱通过所述连接头和所述连接软管连通有搅拌泵,所述搅拌泵和所述肥料箱共同构成所述喷灌施肥系统的循环搅拌回路。优选地,所述搅拌泵与所述肥料箱之间的所述连接软管上设有第二过滤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喷灌施肥系统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提供的喷灌施肥系统中,包括与水源连通的第一主管路,以及与第一主管路通过连接头和连接软管连通的肥料箱,具体地,该第一主管路与一个连接头的第一接头的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一接头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接头的第三连接部卡接固定,第二接头的第四连接部与连接软管的一端套装固定,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头的第二接头的第四连接部套装固定,第二接头的第三连接部与第一接头的第二连接部卡接固定,第一接头的第一连接部与肥料箱固定连接。由此分析可知,由于本技术提供的喷灌施肥系统中的第一主管路与连接软管之间、连接软管与肥料箱之间,均通过连接头进行连接,且该连接头是通过相互卡接固定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构成,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喷灌施肥系统相对于现有的喷灌施肥系统具有装卸方便、便于迁移等优势,从而有利于将喷灌施肥系统迁移至其它植物区进行使用,进而有效提高了喷灌施肥系统的使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灌施肥系统中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灌施肥系统中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灌施肥系统的简化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1-第一主管路;2-肥料箱;3-连接软管;4-连接头;41-第一接头;42-第二接头;411-第一连接部;412-第二连接部;421-第三连接部;422-第四连接部;4211-柱形筒结构;4212-拉耳结构;42121-圆盘;42122-拉杆;4221-凸起圈;413-安装部;4131-安装块;4132-安装工具孔;42123-拉环;12-第二主管路;13-止回阀;14-喷头;15-出水开关;5-注肥泵;61-第一过滤器;7-搅拌泵。62-第二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灌施肥系统,包括与水源连通的第一主管路,以及肥料箱,所述第一主管路和所述肥料箱之间通过连接软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第一主管路之间、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肥料箱之间,分别通过连接头进行连接;所述连接头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管路或所述肥料箱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三连接部卡接固定,所述第二接头的第四连接部与所述连接软管套装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灌施肥系统,包括与水源连通的第一主管路,以及
肥料箱,所述第一主管路和所述肥料箱之间通过连接软管连接,其
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软管与所述第一主管路之间、所述连接软管与
所述肥料箱之间,分别通过连接头进行连接;
所述连接头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连
接部与所述第一主管路或所述肥料箱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接头的第
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三连接部卡接固定,所述第二接头的
第四连接部与所述连接软管套装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灌施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中间区域的筒径小于两端区域的筒
径的“工”字型空心筒结构,“工”字型空心筒结构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
两端区域与中间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为弧形过渡;
所述第二接头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柱形筒结构,以及位于所
述柱形筒结构的中间区域、活动设置在所述柱形筒结构的外侧的拉
耳结构;所述柱形筒结构的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区域的外
径匹配,所述拉耳结构包括与所述柱形筒结构活动连接的圆盘和与
所述圆盘固定连接的拉杆;
使用时,将所述第二接头的所述柱形筒结构与所述第一接头的
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装,并扳动所述拉耳结构的所述拉杆,以使所述
拉耳结构的所述圆盘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区域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灌施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空心圆筒结构,空心圆筒结构的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
所述第二接头的所述第四连接部的横截面为圆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思帅周吉红周继华王俊英刘朝辉张亚辉佟国香罗军朱青艳曹海军刘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水润佳禾灌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