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641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20:57
一种电连接器,应用于USB TYPE C的规格,其包含有一第一组件、一第二组件、一容置于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间的屏蔽板、一与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相互连接的绝缘罩体及罩覆上述元件的遮蔽壳体;其中该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内的导电端子包含有一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及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及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末端延伸的焊接部间配置有一接地导电端子焊接部,使其得以在导电端子数量减少的结构下,仍得以符合USB TYPE C规格的传输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导电端子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其传输速率仍得以符合USB TYPE C规格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用序列汇流排(以下简称USB)规格的电连接器在日常生活使用中,可谓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传输介面之一,由于USB介面的方便易用、尺寸小且成本合理,因此在各个不同工作场域都随处可见USB的踪迹。不论是家庭的核心娱乐装置如电视、个人的笔记型电脑、智慧型手机、平板装置或是办公室的工作用电脑、激光打印机,乃至于汽车的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时常都仰赖USB来进行资料传输的任务。除了提供方便、快速而又可靠的资料传输外,USB还有一个非常方便的功能,那就是通过多媒体电子装置介面的相互连接来进行电力传输,也就是所谓的充电。然而,目前的USB充电最高仍只能提供到7.5瓦的电力,这样的供电规格进化虽然能符合手持式可携装置如手机或音乐媒体播放器(MP3)的充电需求,但通常需耗时较长,且要能满足大尺寸并需消耗较大功率产品如显示器屏幕或笔记型电脑的供电,则是稍嫌不足。为了更加普及USB在不同装置供电上的应用,并提供携带方便及更轻薄的多媒体电子产品,同时减少因USB插入方向或接线方向错误而发生无法传输的情况,全新的通用序列汇流排Type C便应运而生。USB国际制定标准协会(USB-1F)于日前宣布了这项名为USB Type C介面的标准规范,旨在通过高达100瓦的电力传输量,让各种装置均能通过单独一条USB线缆满足供电需求,使其缩短装置充电时间的优点,更能优化行动应用的便利性。另外,USB Type C介面将支援各种设备的全新超薄设计,从手机、平板电脑、二合一产品、笔记型电脑到桌上型电脑以及其他众多更具体用途的设备。这项采用业界新标准的薄型介面可以传输资料、电力和视频,将成为人们结合各种设备传输所需的唯一介面,由于传输资料量的同步大量增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相对应的电磁辐射,以致干扰其它电子元件的正常运作,有鉴于此,业界普遍都会以接地方式来降低电磁干扰(EMI)的产生。唯,USB Type C介面由于其导电端子数量较多,且体积亦随着变小,除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克服电磁干扰(EMI)的产生外,如何解决在端子数量多的情况下还能稳定组装,将会是此产品亟需克服的问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结构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本案专利技术人鉴于上述现有结构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USB TYPE C的端子数量,且仍可相同达到与USB TYPE C的传输速率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间的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及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末端的焊接部间设置有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通过该接地端子的设置,使其得以克服电磁干扰(EMI)的电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其包含有:一第一组件,包含有一第一本体及设置于该第一本体上的第一端子组;一第二组件,包含有一第二本体及设置于该第二本体上的第二端子组;一屏蔽板,设置于该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间;一绝缘罩体,与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前端相互连接,并容置该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并具有一与对接连接器相互连接的对接口 ;该绝缘罩体的上、下两端则分别卡扣有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一遮蔽壳体,容置上述元件,且与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相互接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的组成包含有一对资料功能端子、一对电源功能端子、一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一侦测功能端子及至少二支以上的接地功能端子,且其一的接地功能端子设置于该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及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间,且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的焊接部为一排的排列设置。本技术所揭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端子包含有固定于第一本体内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两端则分别延伸一接触部及焊接部,其中该接触部朝前端折弯设置,而焊接部则位于第一本体末端。本技术所揭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二端子包含有固定于第二本体内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两端则分别延伸一接触部及焊接部,其中该接触部朝前端折弯设置,而焊接部则位于第二本体末端。本技术所揭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屏蔽板包含一平板部,该平板部后端两侧朝底端方向延伸有一焊接部,两侧则朝前端弯折有一弹性臂。本技术所揭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绝缘罩体内形成一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可供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容置的端子容置槽。本技术所揭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端子容置槽的外缘则再分别形成有一第一盖体容置槽及第二盖体容置槽,使其得以容置一第一盖体及一第二盖体。本技术所揭示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绝缘罩体的两端则分别凹设有一可容置屏蔽板弹性臂的滑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局部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局部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再一局部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配置结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第一组件11第一本体12第一端子121固定部122接触部123焊接部2第二组件21第二本体22第二端子221固定部222接触部223焊接部3屏蔽板31平板部32焊接部[00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有:一第一组件,包含有一第一本体及设置于该第一本体上的第一端子组;一第二组件,包含有一第二本体及设置于该第二本体上的第二端子组; 一屏蔽板,设置于该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间;一绝缘罩体,与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前端相互连接,并容置该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并具有一与对接连接器相互连接的对接口;该绝缘罩体的上、下两端则分别卡扣有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一遮蔽壳体,容置上述元件,且与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相互接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的组成包含有一对资料功能端子、一对电源功能端子、一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一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一侦测功能端子及至少二支以上的接地功能端子,且其一的接地功能端子设置于该第一差分讯号端子组及第二差分讯号端子组间,且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的焊接部为一排的排列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添宏刘南青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煜森精密端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