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4063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该装置包括齿轮、收容体、圆柱体、轴承、盖板;所述齿轮内壁由安装面、释放面、夹紧斜面构成;所述收容体呈管状,其上设有柱形缺口;所述圆柱体置入所述柱形缺口;所述收容体置于所述齿轮之内,齿轮内壁的所述安装面与收容体的外壁贴合,所述释放面与所述圆柱体的外壁接触;所述轴承置于所述齿轮两端的凹槽内,所述盖板固定于齿轮的两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焊枪电极拆卸技术因不能调节、控制拆卸力度而损害电极杆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焊枪电极的自动更换领域,尤其涉及标准化自动机器人焊枪电极的自动拆卸更换领域。
技术介绍
现代化的钣金电阻点焊焊接,机器人的智能高速动作可以满足高产能要求,但焊接使用的电极在机器人焊接期间被频繁的通电、断电并施加压力,导致电极磨损较快,电极表面易于形成氧化层,由此电极受损,而受损的电极将严重影响焊接质量。为消除电极磨损和电极氧化层对焊接的不良影响,通常,电极使用一定次数之后,需要对电极进行修磨,当被修磨的电极外壁厚度小于应当具备的最小厚度时,则需更换新电极。但是,现有的焊枪电极拆卸技术中,机械装置夹紧电极后,靠齿轮转动的力矩拧下电极,因不能调节、控制自电极杆取下焊枪电极的拆卸力,只能给予每个电极恒定的较强拆卸力矩。可是,不同电极所需拆卸力度并非完全相同,故而前述现有技术很容易损害经受不住如此力度的电极杆。而且,现有电极拆卸技术于拆卸后不能立即释放拆卸力,从而进一步磨损电极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电极拆卸技术中,拆卸时因拆卸力度过大而损害电极杆,拆卸后因不能立即释放拆卸力而进一步磨损电极杆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包括齿轮、收容体、圆柱体、轴承、盖板;所述齿轮内壁由安装面、释放面、夹紧斜面构成;所述收容体呈管状,其上设有柱形缺口 ;所述圆柱体置入所述柱形缺口;所述收容体置于所述齿轮之内,齿轮内壁的所述安装面与收容体的外壁贴合,所述释放面与所述圆柱体的外壁接触;所述轴承置于所述齿轮两端的凹槽内,所述盖板固定于齿轮的两端面。前述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中,所述圆柱体、所述柱形缺口、所述释放面、所述夹紧斜面的数量为三个。前述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中,所述盖板通过螺栓固定于齿轮的两端面。前述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中,所述螺栓的数量为每端面三个。本技术提供的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圆柱体位于齿轮内壁的释放面,拆卸电极时,圆柱体滑至夹紧斜面;当圆柱体于夹紧斜面上继续滑动时,向齿轮中心倾斜的夹紧斜面将圆柱体朝收容体中心推送,从而自动调节圆柱体对收容体内焊枪电极的拆卸夹紧力,可以避免过大拧转力对电极杆的伤害。而且,拆卸后,焊枪电极随拆卸装置一起运动,从而即时释放拆卸力,进一步避免对电极杆的损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齿轮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齿轮与收容体、圆柱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齿轮与收容体、圆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齿轮与收容体、圆柱体的主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系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本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包括齿轮101、收容体102、圆柱体103、轴承104、盖板105。图2系本技术中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系本技术中齿轮的主视图。参见图2及图3所示,齿轮101内壁由安装面1011、释放面1012、夹紧斜面1013构成。图4系本技术中齿轮与收容体、圆柱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中齿轮与收容体、圆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中齿轮与收容体、圆柱体的主视图。参见图4及图5、图6所示,收容体102呈管状,其上设有柱形缺口 1021;圆柱体103置入柱形缺口 1021 ;收容体102置于齿轮101之内,齿轮101内壁的安装面1011与收容体102的外壁贴合,释放面1012与圆柱体103的外壁接触。图7系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所示,轴承104置于齿轮101两端的凹槽1015内,盖板105固定于齿轮101的两端面。如此,本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旋转作业时,轴承104可支撑该装置旋转,并降低摩擦系数、提高回转精度,而盖板105可将收容体102及圆柱体103封装于齿轮101之内。为提高电极拆卸力的平衡性与稳定性,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圆柱体103、柱形缺口 1021、释放面1012、夹紧斜面1013的数量为三个。如此,本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通过三个圆柱体,从三个方向对收容体102之内的焊枪电极施加拆卸力、释放拆卸力,促使提供均匀、平衡的拆卸力,有利于平稳拆卸。本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盖板105通过螺栓106固定于齿轮101的两端面。较佳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螺栓106的数量为每端面三个。这样,盖板105上设有三个安装孔1054,齿轮101两端分别设有三个螺栓孔1014,三个螺栓106经由三个安装孔1054拧入三个螺栓孔1014,从而将盖板105固定联接于齿轮101的两端。如此,盖板105与齿轮101于三个不同位置同时固定,从而保障两者之间联接的牢固性。参见图2、图3所示,本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齿轮101内壁的安装面1011、释放面1012、夹紧斜面1013呈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其中,安装面1011的曲率最小;释放面1012的曲率最大;于顺时针方向,夹紧斜面1013的曲率逐渐变小,形成向齿轮101中心倾斜的斜弧面。参见图1及图4一图6所示,本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柱形缺口 1021 —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该柱形缺口 1021的内壁弧长、外壁弧长,以及收容体102内外壁之间厚度,均小于圆柱体103的端面直径。故而,该圆柱体103从柱形缺口 1021的开口置入、随收容体102 —并安装于齿轮101内之后,卡在柱形缺口 1021,可以突出于收容体102的内壁、外壁,却不可从收容体102的内壁、外壁脱落;且,将圆柱体103置于齿轮101内壁的释放面1012之后,因与收容体102外壁贴合的安装面1011的曲面过小,该圆柱体102不能滑至该安装面1011的位置。参见图2—图7所示,使用时,焊枪电极置于本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的内孔107,即收容体102之内侧。在外力驱动下,齿轮101逆时针旋转,与其内的收容体102之间产生摩擦力,故收容体102相对于齿轮101内壁顺时针旋转,带动圆柱体103从曲率大的释放面1012滑至曲率小的夹紧斜面1013。随着齿轮101进一步逆时针旋转,圆柱体103继续在夹紧斜面1013上顺时针滑动。夹紧斜面1013因曲率沿顺时针方向变小,斜弧面向齿轮101的中心倾斜,从而可将圆柱体103朝收容体102中心径向推送,推向焊枪电极。这样,圆柱体103与焊枪电极之间产生夹紧摩擦,进而对焊枪电极产生夹紧力。因焊枪电极在电极杆上处于静止状态,随着夹紧斜面1013继续将圆柱体103推向焊枪电极,圆柱体103对静止电极产生的夹紧力越来越大,当夹紧力正好足以将焊枪电极拆卸时,焊枪电极脱离电极杆并随拆卸装置一起旋转运动。至此,齿轮101带动收容体102及其内的焊枪电极同步逆时针旋转,收容体102不再相对齿轮101内壁旋转,夹紧斜面1013也就不会进一步将圆柱体103推向焊枪电极,夹紧力由此适可而止。如此,拆卸焊枪电极时,圆柱体103对电极的拆卸力度适中,不会损害电极杆;而且,焊枪电极被卸下之后,随本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一起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齿轮、收容体、圆柱体、轴承、盖板;所述齿轮内壁由安装面、释放面、夹紧斜面构成;所述收容体呈管状,其上设有柱形缺口;所述圆柱体置入所述柱形缺口;所述收容体置于所述齿轮之内,齿轮内壁的所述安装面与收容体的外壁贴合,所述释放面与所述圆柱体的外壁接触;所述轴承置于所述齿轮两端的凹槽内,所述盖板固定于齿轮的两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哲国黄一虎刘春江蒋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法信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