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餐饮垃圾固液及油水分离提升排放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3987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餐余类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餐饮垃圾固液及油水分离提升排放处理装置。本装置包括用于对餐饮垃圾中的油水和固体物质进行分离除渣单元,用于存储废油、污泥和废渣的废油废渣收集单元,用于存储接收到的油水并使油水静置并分离的油水分离单元,用于将分离出来的较干净的水排出本装置的强排提升单元;本装置还包括分别与除渣单元中的进料传感器和驱动机构,以及集水箱中的液位传感器和提升泵电联接的控制柜。本装置中的各个单元彼此独立工作又密切配合,从而实现了将餐余垃圾中的废渣、废油以及污泥相分离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可以自动清理杂物,而且分离较为彻底,收集排放较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餐余类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餐饮垃圾固液及油水分离提升排放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家庭、饭店、宾馆及食品厂等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剩饭剩菜、下脚料等垃圾,此类垃圾的共同特点是含水率大、含油量高、可回收资源含量高、容易腐败变质和污染环境。目前,国内外的餐余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分以下两种:1、简单破碎技术,以快餐为主的欧美发达国家大多在厨房里安装一台破碎机,将厨余垃圾割碎,然后用水冲到下水官网中,最后与城市生活污水一并处理。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但是一方面需要浪费干净的水进行冲洗,另一方面由于垃圾中的废油和杂质并没有分离出来,增加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荷。2、生物处理技术,很多研究机构研发了用于生物发酵的餐饮垃圾生物处理工艺,这种方法通常工艺简单,二次污染较少,但是餐余垃圾中的高油脂含量以及高含盐量均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而且生物处理技术受水分、有机物含量以及碳氮比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严重制约了生物处理技术的效果。综上所述,需要对餐余垃圾进行预处理,将餐余垃圾中的固体杂物、废油和废水分离开来,然后对固体杂物、废油和废水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才可以获得良好的技术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餐余垃圾预处理存在分离难度大、分离效果差以及故障率高等缺点,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餐饮垃圾固液及油水分离提升排放处理装置,本装置具有分离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且操作维护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全自动餐饮垃圾固液及油水分离提升排放处理装置,包括如下组成部分:除渣单元,用于对餐饮垃圾中的油水和固体物质进行分离,所述除渣单元包括进水箱,进水箱上分别设置有将分离后的油水排向油水分离单元的排油水管道以及将分离后的固体物质排向废油废渣收集单元的排渣管道,所述除渣单元的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料传感器;废油废渣收集单元,本单元中分别设置有废渣桶和废油桶,所述废渣桶用于存储接收自排渣管道送来的固体物质,所述废油桶用于存储接收到的废油;油水分离单元,用于存储接收到的油水,所述油水分离单元包括集油箱,集油箱的上部设置有通向所述废油桶的排油管道,所述集油箱的中部设置有通向强排提升单元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油水管道的管进口标高高于排水管道的排水路径最高点标高,且排油水管道的管出口与排水管道的管进口分别设置在集油箱的两侧,所述集油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道;强排提升单元,本单元中包括集水箱,集水箱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提升栗,提升栗出口端的提升管道上设置有单向止回阀;除渣单元中的进料传感器和驱动机构,以及集水箱中的液位传感器和提升栗均与控制柜电联接。优选的,所述除渣单元的进水箱中至少包括用于容纳待分离餐余垃圾的滤筒,以及同轴布置于滤筒内腔的用于定向输送垃圾的螺旋输送轴,沿螺旋输送轴外周处布置的螺旋叶片抵靠于滤筒内腔壁处,除渣单元中的驱动机构为用于提供螺旋输送轴以旋转动力的除渣电机组件,所述除渣电机组件的控制端与控制柜电联接;滤筒呈轴线倾斜状布置,滤筒上贯穿其筒壁布置有仅供油水流出的过水孔,且过水孔至少布置于滤筒的下半周筒壁处;滤筒的低端处设置餐余垃圾的进料端而其高端设置供挤干后废渣出料的出料端,滤筒的低端与进水管相连;本系统还包括用于适时刮除滤筒内壁处粘附垃圾的软质刮料单元,所述软质刮料单元布置于螺旋叶片的临近滤筒内腔壁的叶缘处,且其刮料面指向并抵靠于滤筒内腔壁布置。优选的,所述进水箱中还设置有泡沫浮油去除机构,所述泡沫浮油去除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取水管、取水栗、供水管以及喷射管,所述喷射管布置在进水箱的一侧,所述喷射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喷水口,所述喷水口朝向进水箱的远离喷射管的一侧设置,所述泡沫浮油去除机构在进水箱的远离喷射管的一侧设置有浮油收集组件,所述浮油收集组件上设置有刮油组件,所述进水箱在浮油收集组件的出油端设置有排浮油管。进一步的,所述软质刮料单元为刮料毛刷,所述软质刮料单元沿螺旋叶片的叶缘顺延并布满螺旋叶片的叶缘。进一步的,所述滤筒外形呈两筒端密封的直圆筒状结构,且沿其母线对半剖分为上部的半弧板状壳罩与下部的密布过水孔的半弧板状筛板,所述半弧板状壳罩的两侧边外壁处设置活动搭扣,半弧板状筛板的两侧边外壁处相应布置快速搭扣,两者间配合构成成滤筒的可上下对半扣合的哈夫节式构造。进一步的,所述喷射管的一端沿进水箱的内壁延伸至浮油收集组件的端部并形成辅助推油喷射段,所述辅助推油喷射段上设置有喷水口,辅助推油喷射段上的喷水口朝向浮油收集组件另一侧的排浮油管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喷水口的标高与排油水管道的管进口标高相平齐,所述取水管的进水口伸入在集油箱的中部;所述供水管上设置有隆起段,隆起段处的供水管标高高于排油水管道的管进口标高。优选的,所述强排提升单元中的液位传感器为超声波液位传感器,所述集水箱中还设置有溢流管;所述集水箱以及进水箱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污管道,所述进水箱、集油箱以及集水箱的排污管道均与污泥桶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集油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曝气观察窗口,集油箱中还设置有辅助加热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箱、集油箱和集水箱的上部均设置有彼此相连的排气管。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如下:I)、本技术包括呈模块化设置的除渣单元、废油废渣收集单元、油水分离单元、强排提升单元以及纳米气泡发生单元,各个单元彼此独立工作又密切配合,从而实现了将餐余垃圾中的废渣、废油以及污泥相分离的功能。本技术不但可以自动清理杂物,而且分离较为彻底,收集排放较为简单。2)、本技术中的除渣单元在传统的除渣排料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在螺旋叶片轮缘处布置软质刮料单元,一方面确保了沿螺旋输送轴外周处布置的螺旋叶片对于滤筒内筒壁的密封能力。换句话说,原本因螺旋叶片动作而必须保持的螺旋叶片与滤筒内筒壁的间隙,可完全被软质刮料单元填满,从而提升其密封功能,避免固物直接进入上述间隙而导致的碾压堵孔状况。另一方面,由于软质刮料单元的存在,在螺旋叶片的不断转动下,软质刮料单元不断的摩擦滤筒内筒壁,从而起到了类似清洁刷的作用,以确保对于滤筒内筒壁的自清洁能力;其无需日常维护,可在全密闭式自动运行下仍能保证过水孔的网孔通畅性,较之传统除渣装置而言其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3)、对于软质刮料单元的定义为相对而言,也即在避免采用如金属件类可能硬性刮擦滤筒内筒壁的部件的同时,又能利用其软质特性来填充和密闭螺旋叶片与滤筒内腔壁的间隙,以保证其部件密闭性和对于滤筒内腔壁的刮除性。本技术优选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全自动餐饮垃圾固液及油水分离提升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部分:除渣单元,用于对餐饮垃圾中的油水和固体物质进行分离,所述除渣单元包括进水箱(10),进水箱(10)上分别设置有将分离后的油水排向油水分离单元的排油水管道(19)以及将分离后的固体物质排向废油废渣收集单元(30)的排渣管道(b),所述除渣单元的进水管(11)上设置有进料传感器;废油废渣收集单元(20),本单元中分别设置有废渣桶和废油桶,所述废渣桶用于存储接收自排渣管道(b)送来的固体物质,所述废油桶用于存储接收到的废油;油水分离单元,用于存储接收到的油水,所述油水分离单元包括集油箱(30),集油箱(30)的上部设置有通向所述废油桶的排油管道(34),所述集油箱(30)的中部设置有通向强排提升单元的排水管道(31),所述排油水管道(19)的管进口标高高于排水管道(31)的排水路径最高点标高,且排油水管道(19)的管出口与排水管道(31)的管进口分别设置在集油箱(30)的两侧,所述集油箱(30)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道;强排提升单元,本单元中包括集水箱(40),集水箱(40)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提升泵(41),提升泵(41)出口端的提升管道(43)上设置有单向止回阀(42);除渣单元中的进料传感器和驱动机构,以及集水箱(40)中的液位传感器和提升泵(41)均与控制柜(80)电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国桢刘军郭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泰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