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下灰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3295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下灰罐,包括筒体、底座、气源管路、筒体支架、进灰管、出灰管;筒体安装在筒体支架上;进灰管通过气源管路将其与出灰管连接;进灰管与出灰管设置在筒体上;气源管路又包括放空管、总气室、气化室、环形气室和空气分配器;空气分配器包括扫灰管接头及球阀、气化室进气球阀、排气短节、安全阀、进气球阀、备用进气球阀、压力表;气化室进气球阀与气化室相连;筒体中部设置有人孔总成,筒体的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置有平台总成和清灰口。该新型下灰罐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安装和操作便捷,下灰速率快、剩灰率低、存储量大,使用寿命长及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田作业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下灰罐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石油钻井现场,大部分施工钻井队的泥浆料都存储在泥浆爬犁上,由于钻井作业都是在野外进行,环境十分恶劣,经常遇到刮风、下雨、下雪等情况,不可避免会造成重晶石变质,影响钻井成本,以及影响井下作业的进行。在钻井施工出现溢流等井下异常时,袋装重晶石人工投放不能快速的把重泥浆配置栗入井中,增加了井控风险,易出现井下事故。另外,下灰罐也没有压力控制装置,这会存在如下不足:(I)由于气源供给压力高于设计工作压力而导致安全性能差;(2)由于下灰罐内压力不稳定而造成加重不均匀,这样出现了井漏、材料损失、卡钻等现象;(3)下灰罐内海印重晶石粉尘外排导致了污染环境。因此,研究一种新型下灰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下灰罐装置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下灰罐,该新型下灰罐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生产成本低、安装和操作便捷,下灰速率快、剩灰率低、存储量大,使用寿命长及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新型下灰罐,所述新型下灰罐包括筒体、底座、气源管路、筒体支架、进灰管、出灰管;所述筒体安装在所述筒体支架上;所述进灰管通过所述气源管路将其与所述出灰管连接;所述进灰管与所述出灰管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所述气源管路又包括放空管、总气室、气化室、环形气室和空气分配器;其中总气室作为气源,所述空气分配器将气源中的气体分配至气化室及环形气室;所述空气分配器包括扫灰管接头及球阀、气化室进气球阀、排气短节、安全阀、进气球阀、备用进气球阀、压力表;其中,所述气化室进气球阀与所述气化室相连;所述筒体中部设置有人孔总成,筒体的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置有平台总成和清灰□ O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空管、进灰管、出灰管均采用无缝管;所述筒体、人孔总成的接管均采用钢板制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称量由进灰管投入物料重量的重量称重模块,所述重量称重模块通过法兰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有重量显示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空管上还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与空气压缩机通过管线连接,除尘装置在通电时利用空气压缩机定时除尘。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灰管与出灰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所述筒体外部还设置有与筒体相连接的缓冲罐,该缓冲罐用于辅助调节下灰罐的罐内气压,两者之间还设置有出气阀。与现有技术中的下灰罐装置相比,采用本技术的新型下灰罐具有如下优点:(I)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及操作便捷,下灰速率快及剩灰率低。(2)下灰存储量大,生产成本及维护成本低,能广泛应用于油田作业中。(3)能够准确控制下灰速率,大大提高了油田固井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下灰罐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下灰罐装置中环形气室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下灰罐装置中空气分配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下灰罐装置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作以详细说明。—种新型下灰罐,所述新型下灰罐包括筒体1、底座2、气源管路、筒体支架4、进灰管7、出灰管5 ;所述筒体I安装在所述筒体支架4上;所述进灰管7通过所述气源管路将其与所述出灰管5连接;所述进灰管与所述出灰管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所述气源管路又包括放空管3、总气室8、气化室11、环形气室14和空气分配器15 ;其中总气室作为气源,所述空气分配器将气源中的气体分配至气化室及环形气室;所述空气分配器包括扫灰管接头及球阀16、气化室进气球阀17、排气短节18、安全阀19、进气球阀20、备用进气球阀21、压力表22 ;其中,所述气化室进气球阀与所述气化室相连;所述筒体中部设置有人孔总成9,筒体的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置有平台总成10和清灰口 6。所述放空管3、进灰管7、出灰管5均采用无缝管;所述筒体1、人孔总成9的接管均采用钢板制成。所述筒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称量由进灰管投入物料重量的重量称重模块12,所述重量称重模块12通过法兰与所述底座2连接,所述筒体I上还设置有重量显示器13。所述放空管3上还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与空气压缩机通过管线连接,除尘装置在通电时利用空气压缩机定时除尘。所述进灰管7与出灰管5上均设置有流量计,所述筒体I外部还设置有与筒体相连接的缓冲罐,该缓冲罐用于辅助调节下灰罐的罐内气压,两者之间还设置有出气阀。本技术采用的新型下灰罐工作原理如下:首先进行装料:①将下灰罐的出灰管5、进灰管7、气化室11等的阀门全部关闭;②将下灰车或其他物料车的出灰管线与下灰罐进灰管口对接;③启动下灰车或其他物料车的卸灰系统,打开下灰罐的进灰管、排气管阀门即向下灰罐送入灰料;④当下灰罐内灰料装到规定值后,关闭下灰罐进料阀、关闭排气管球阀;⑤关闭下灰车或其他物料车的卸灰系统。然后进行出料:①出料前所有的阀门应处在关闭状态;②将下灰罐出料管与用料装置管线相接;③启动空压机,使其工作在额定转速,当气压达到额定工作压力时,打开空压机出气球阀,气流经进气管阀门进入下灰罐,把下灰罐内的灰料,利用压缩空气及下灰罐的气化装置,使灰料成流态;④灰料成流态时打开下灰罐的出料碟阀,将灰料送入用料装置。最后进行扫灰:出料完毕,均应将出灰管中残存的灰料清扫干净;可打开罐体的扫灰管阀门,用压缩空气将管线内残存的灰料清扫干净。利用计算机仿真优化设计的环形大气室进气空间分布在罐体底部,气化床采用45°的导流气化装置,极好的解决了老式下系统出灰不畅、剩灰过多的问题,提高了固井的工作效率。实现下灰系统的下灰速度快,流化态程度高,剩灰率低。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下灰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下灰罐包括筒体(I)、底座(2)、气源管路、筒体支架(4)、进灰管(7)、出灰管(5);所述筒体(I)安装在所述筒体支架(4)上;所述进灰管(7)通过所述气源管路将其与所述出灰管(5)连接;所述进灰管与所述出灰管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所述气源管路又包括放空管(3)、总气室(8)、气化室(11)、环形气室(14)和空气分配器(15);其中总气室作为气源,所述空气分配器将气源中的气体分配至气化室及环形气室;所述空气分配器包括扫灰管接头及球阀(16)、气化室进气球阀(17)、排气短节(18)、安全阀(19)、进气球阀(20)、备用进气球阀(21)、压力表(22);其中,所述气化室进气球阀与所述气化室相连;所述筒体中部设置有人孔总成(9),筒体的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置有平台总成(10)和清灰口 (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下灰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空管(3)、进灰管(7)、出灰管(5)均采用无缝管;所述筒体(I)、人孔总成(9)的接管均采用钢板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下灰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下灰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下灰罐包括筒体(1)、底座(2)、气源管路、筒体支架(4)、进灰管(7)、出灰管(5);所述筒体(1)安装在所述筒体支架(4)上;所述进灰管(7)通过所述气源管路将其与所述出灰管(5)连接;所述进灰管与所述出灰管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所述气源管路又包括放空管(3)、总气室(8)、气化室(11)、环形气室(14)和空气分配器(15);其中总气室作为气源,所述空气分配器将气源中的气体分配至气化室及环形气室;所述空气分配器包括扫灰管接头及球阀(16)、气化室进气球阀(17)、排气短节(18)、安全阀(19)、进气球阀(20)、备用进气球阀(21)、压力表(22);其中,所述气化室进气球阀与所述气化室相连;所述筒体中部设置有人孔总成(9),筒体的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置有平台总成(10)和清灰口(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孙东磊张建华李未琴田艳松王燕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