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瑞琴专利>正文

塞口装置改良构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281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塞口装置改良构造,系包括一瓶盖、一垫圈、一球塞与一开瓶器,共同被组装于瓶身开口端而构成。该开瓶器,系被扣合于瓶盖开口端的外环槽,该垫圈,系被夹持在瓶盖与瓶身开口端之间,并由垫圈的凸缘嵌合在瓶盖容槽中定位,该球塞,系被嵌设在垫圈的容置空间中,以使瓶口密封;其中,该垫圈包括,上部设有平面段,平面段之中心设上部开口,底部设有球塞容置空间,此容置空间与上部开口之间设有一止抵环,容置空间内缘面设有第一凸环及第二凸环。藉此设计,得以容许尺寸公差大甚至变形之球塞,仍可获致良好密封效果,而能大幅降低封口之不良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塞口装置改良构造,特别涉及一种,专供用于以球塞为瓶封口之饮料瓶,设计可以吸收球塞之尺寸误差的垫圈,得以提升封口端气密效果,属于改良式塞口装置之技术范畴。
技术介绍
已知传统球塞汽水瓶10,如图6及图7所示,包括一瓶盖11、一球塞12、与一垫圈13,共同被组装于瓶身开口端而构成。这种利用球塞12作为瓶盖封口之球塞汽水瓶10,其瓶盖11之封口及开启操作,皆与一般饮料不同,特别是在开启瓶口的操作上,具有欢乐趣味的特殊效果而受到消费者喜爱。上述传统球塞汽水瓶10,所使用的球塞12,一般都是以玻璃制成之弹珠,而上述垫圈13与球塞12间之密封接触面,是以包覆状的方式接触,若球塞12之尺寸公差过大,或球体表面有凹凸纹,或其形状稍有变化而并非精密时,即会使垫圈13与球塞12之间产生间隙,使得密封效果不佳而容易制成不良品,故传统在制造上,必需选择精密度高的球塞12,如此将使得制造成本增加,不利市场竞争。本国专利第91201214号前案,提供了一种「具有气密内衬之弹珠饮料瓶封盖」,此前案系设计了内衬穿孔内周环列凸设有二条以上的气密凸缘,气密凸缘具有预定斜面角度,弹珠可被定位于二凸缘之间,使弹珠圆周面能与二凸缘间紧密贴触。在此前案中,虽设计以二凸缘夹持弹珠的方式来达气密效果,但是,由于前案之凸缘具有预定斜面角度,并且是分别接触弹珠的上、下缘面,若弹珠之尺寸公差过大,或弹珠表面有凹凸纹时,仍然会造成前述气密不良的问题,尤其是,当弹珠形状稍有变化,譬如弹珠的形状趋近椭圆形、或长圆形时,前案的二条凸缘将完全无法吸收规格误差裕度,凸缘将无法紧密接触弹珠,仍然会造成气密不佳的不良品,无法彻底改善传统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仍有待改善,本技术乃提供一种塞口装置改良构造。亦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专供应用于以弹珠为瓶口球塞之塞口装置改良构造,设计可以吸收球塞之尺寸误差的垫圈,以有效解决前述气密不良的问题。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塞口装置改良构造,设计垫圈及瓶盖之间,系由垫圈的凸缘嵌合在瓶盖容槽中,同时由瓶盖与瓶身开口端之间紧密夹持垫圈之平面段,而使垫圈及瓶盖之间,能获致最好的密封与定位。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塞口装置改良构造,设计一开瓶器,系被扣合于瓶盖开口端的外环槽外部,该开瓶器具有一较大面积的盖部,而能提供良好又舒适的开瓶操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创作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是,塞口装置改良构造,系包括一瓶盖、一垫圈、一球塞与一开瓶器,共同被组装于瓶身开口端而构成。该开瓶器,系被套置于瓶盖开口端,该垫圈,系被夹持在瓶盖与瓶身开口端之间定位,该球塞,系被嵌设在垫圈的容置空间中,据以使瓶口密封。上述该垫圈,进一步包括有,在上部设有平面段,平面段之中心设上部开口,底部设有球塞容置空间。垫圈的上部开口,系自平面段上凸伸出一环形凸缘,于组装时,该环形凸缘恰可嵌入瓶盖内缘容槽中,同时由瓶盖与瓶身开口端之间紧密夹持垫圈之平面段;另在容置空间与上部开口之间,设有一止抵环,可止抵球塞定位;容置空间之上部内缘面,设有第一凸环及第二凸环,可供接触球塞之球面;在容置空间之最底端,设有一略呈喇叭状的下部开口,提供使球塞容易被预先置入容置空间中。上述本技术中,利用下部开口,得以容许尺寸公差大、甚至变形之球塞,仍可轻易的被嵌设于垫圈的容置空间中,同时,利用容置空间上部止抵环,作为球塞第一道环形接触密封及止抵定位;利用容置空间内缘面之第一凸环及第二凸环,可吸收球塞之尺寸误差裕度,并作为球塞多重环形密封,使本装置能确保塞口气密,简化组装,有效解决传统缺点。垫圈与瓶盖之间,由垫圈的凸缘嵌合在瓶盖容槽中,使垫圈及瓶盖之间可达最佳之密封与定位,以及,开瓶器的大面积盖部,提供了良好又舒适的开瓶操作,故本技术亦可有效解决传统垫圈定位不良与开瓶操作不舒适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创作塞口装置设置在一饮料瓶之外观图。图2为本创作塞口装置于开启封口时之动作示意图。图3为本创作塞口装置组件分解图。图4为本创作塞口装置之组合剖切图。图5为本创作塞口装置之垫圈及瓶盖剖切放大图。图6为一传统球塞饮料瓶外观图。图7为一传统球塞饮料瓶瓶盖部份之剖切图。其中10~球塞汽水瓶 11~瓶盖12~球塞 13~垫圈20~塞口装置 21~瓶盖22~开口 23~外环槽24~瓶身 25~开口端26~球塞 27~容槽28~内螺纹 29~外螺纹30~垫圈 31~平面段32~上部开口 33~凸缘34~容置空间 35~止抵环36~第一凸环 37~第二凸环38~下部开口40~开瓶器 41~盖部42~凸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应理解,所列附图仅为更好理解本技术的内容而非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3所示,本技术经改良之塞口装置20,其主要由一瓶盖21、一垫圈30、一球塞26、与一开瓶器40,共同被组装于瓶身24开口端25,而构成者。如图3及图4,上述开瓶器40,系被扣合于瓶盖21外部;该垫圈30,系被夹持在瓶盖21与瓶身24开口端25之间定位;该球塞26,系被嵌设在垫圈30的容置空间34中,据以使瓶口成为密封。经组合后的塞口装置20,其外观如图1所示。上述塞口装置20之瓶盖21及垫圈30,其剖切图如图5所示。如图5,该瓶盖21,包括上端面中心设有一开口22,上端面的周边设外环槽23,可供扣合开瓶器40;在开口22内缘面,凹设一环形容槽27,可供嵌设垫圈30之凸缘33;以及,在瓶盖21内壁面设有内螺纹28,恰对应于瓶身开口端25外部之外螺纹29,以便旋锁瓶盖21于瓶身开口端25定位。又如图5,该垫圈30,系包括一平面段31环设在垫圈30上部,可供瓶盖21与瓶身24之开口端25紧密夹持而使垫圈30定位;一上部开口32,位于平面段31之中心,系自平面段31上凸伸出一环形凸缘33而构成,可以预组合方式,由环形凸缘33嵌设至上述瓶盖21内缘的环形容槽27内;一容置空间34,位于垫圈30中空内部,可供容置球塞26。如图5,上述容置空间34,进一步包括有,一止抵环35,其断面为舌片状,环设在容置空间34与上部开口32之间的内壁面;一第一凸环36,其断面为一尖锥状,环设在容置空间34内缘面;一第二凸环37,其断面为斜锥状,环设在容置空间34底端;以及,一下部开口38,其开口端略呈外张喇叭状,可供球塞26快速自此下部开口38置入容置空间34中定位。如第图2、图3、图4,上述开瓶器40,系包括一盖部41,在盖部41中心设有柱状凸端42;该盖部41外缘恰可被扣合于瓶盖21的外环槽23,故此盖部41具有一较大表面积,除了可藉此封住瓶盖21的开口22,提供防尘功效,同时,大面积之盖部41亦提供操作者舒适的开瓶操作,如图2,将开瓶器40自瓶盖21上取下,以倒置方向以凸端42对着瓶盖开口22内下压,即能推挤内部球塞26落入瓶内而开启此塞口装置20。如图4,当球塞26被嵌置入上述容置空间34内时,容置空间34上半部的止抵环35、第一凸环36及第二凸环37,分别以不同性质之接触方式,紧密止抵在球塞26圆弧表面的不同位置上,而能获致最好的气密效果。另外,垫圈30及瓶盖21之间,由垫圈30的凸缘33嵌合在瓶盖21的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塞口装置改良构造,包括由一瓶盖、一垫圈、一球塞与一开瓶器,共同被组装于瓶身开口端而构成,该开瓶器系被扣合于瓶盖外部,该垫圈系被夹持在瓶盖与瓶身开口端之间定位,该球塞系被嵌设在垫圈的容置空间中,据以使瓶口成为密封,其中:该瓶盖,包 括上端面中心设有一开口,上端面的周边设外环槽可供扣合开瓶器,在开口内缘面凹设一环形容槽,可供嵌设垫圈之凸缘;该垫圈,包括一平面段环设在垫圈上部,可供瓶盖与瓶身之开口端紧密夹持而使垫圈定位,一上部开口,位于平面段之中心,系自平面段上凸 伸出一环形凸缘而构成,可以预组合方式由环形凸缘嵌设至上述瓶盖内缘的环形容槽内,一容置空间,位于垫圈中空内部,可供容置球塞;该开瓶器,系包括一盖部,在盖部中心设有柱状凸端,该盖部外缘恰可被扣合于瓶盖的外环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琴
申请(专利权)人:刘瑞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