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62752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钻探、坑探和槽探进行传感器组的埋设,架设网络数据传输系统,从而构成地质数据实时更新储存模块;S2、建立整体盆地模型;S3、建立凹陷模型;S4、建立储层模型:S5、将所得的地层体组装生成封闭地质体,构造模型建立完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层建模方法,提高了建模的精确度,在计算机中实现了整体地质模型的显示,同时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实现了模型的动态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建模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三维地质建模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在三维软件环境下,将空间信息、地质解译、空间分析和预测、地学统计以及图形可视化工具结合起来,是用于地质研究的一门技术。地质三维模型的建立就是对地质体内部状况的数字化表述过程,首先将钻孔、平洞、探井、探坑、探槽、洞室揭露信息以及物探、测试、遥感、地震解释等多种资料加载到计算机内,一般再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建立基础地质模型。。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将地下构造及属性特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为三维数字盆地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可能。三维数字盆地建设的目标是,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油气藏三维地质模型,以三维地质模型为基础,承载油气勘探开发信息,进行地质研究、评价分析、数值模拟等工作,形成一个以含油气盆地为划分的大范围综合平台,为油气资源管理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支撑。三维数字盆地系统的建设对于油气等国家战略资源的管理、开发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采用分层建模方法,提高了建模的精确度,在计算机中实现了整体地质模型的显示,同时通过数据的更新,实现了模型的动态变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S1、针对数字盆地构造模型不同层级的精度要求,通过分析各类地质数据、井数据、测井数据等,选取合适的数据和处理方法,按照断层面、地层面、地质体的顺序进行地层模型的创建,并监控来源数据的变化,实现地层构造模型的自动、半自动更新;;S2、建立整体盆地的模型S21、从时间剖面提取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S22、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S23、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S24、从盆地平面图提取构造边界;S25、利用井点坐标校正构造边界坐标;S26、从已采集的地质数据中获取断层控制数据,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并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根据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利用地层反演法进行曲面拟合,得到拟合出的曲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第一断层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横截面,按照断层厚度设置断层放样参数,并通过放样函数得出第二断层面;将所述第一断层面和第二断层面进行包围体处理,得到面状三维断层,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和断距;S27、利用地层线和探井分层生成地层面;S28、组合地层面和面状三维断层封装成地层体;S3、建立凹陷模型:S31、从反射层构造图中提取等值线和断层多边形;S32、通过所得的等值线生成地层面;S33、从已采集的地质数据中获取断层控制数据,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并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根据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利用地层反演法进行曲面拟合,得到拟合出的曲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第一断层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横截面,按照断层厚度设置断层放样参数,并通过放样函数得出第二断层面;将所述第一断层面和第二断层面进行包围体处理,得到面状三维断层,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和断距;S34、组合地层面和面状三维断层封装成地层体;S4、建立储层模型:S41、从探井以及开发井的分层数据中提取分层深度,与井位结合形成分层点;S42、通过井分层点插值生成地层面,S43、组合地层面和一级区块模型中的断层系统,从而封装成地层体;S5、将所得的各级地层模型组装成数字盆地模型,建模过程完毕。其中,所述的曲面拟合操作具体包括选定将要插入的点;查找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包含;根据圆形准则或邻接关系相结合的准则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为外接圆包含插入点的单元的集合;所述空腔的边界将来与新近插入的点一起形成新的单元。其中,区块(一级)模型中的地层以段为单元,与凹陷模型级别的划分粒度一致,建模精度时辅以并分层数据进行控制和校正。其中,使用井分层深度校正依据反射层构造图生成的地层面深度。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分层建模方法,提高了建模的精确度,在计算机中实现了整体地质模型的显示,同时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实现了模型的动态变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针对数字盆地构造模型不同层级的精度要求,通过分析各类地质数据、井数据、测井数据等,选取合适的数据和处理方法,按照断层面、地层面、地质体的顺序进行地层模型的创建,并监控来源数据的变化,实现地层构造模型的自动、半自动更新;;S2、建立整体盆地的模型S21、从时间剖面提取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S22、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S23、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S24、从盆地平面图提取构造边界;S25、利用井点坐标校正构造边界坐标;S26、从已采集的地质数据中获取断层控制数据,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并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根据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利用地层反演法进行曲面拟合,得到拟合出的曲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第一断层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横截面,按照断层厚度设置断层放样参数,并通过放样函数得出第二断层面;将所述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针对数字盆地构造模型不同层级的精度要求,通过分析各类地质数据、井数据、测井数据等,选取合适的数据和处理方法,按照断层面、地层面、地质体的顺序进行地层模型的创建,并监控来源数据的变化,实现地层构造模型的自动、半自动更新;;S2、建立整体盆地的模型S21、从时间剖面提取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S22、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S23、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S24、从盆地平面图提取构造边界;S25、利用井点坐标校正构造边界坐标;S26、从已采集的地质数据中获取断层控制数据,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并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根据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利用地层反演法进行曲面拟合,得到拟合出的曲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第一断层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横截面,按照断层厚度设置断层放样参数,并通过放样函数得出第二断层面;将所述第一断层面和第二断层面进行包围体处理,得到面状三维断层,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和断距;S27、利用地层线和探井分层生成地层面;S28、组合地层面和面状三维断层封装成地层体;S3、建立凹陷模型:S31、从反射层构造图中提取等值线和断层多边形;S32、通过所得的等值线生成地层面;S33、从已采集的地质数据中获取断层控制数据,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并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根据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利用地层反演法进行曲面拟合,得到拟合出的曲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第一断层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横截面,按照断层厚度设置断层放样参数,并通过放样函数得出第二断层面;将所述第一断层面和第二断层面进行包围体处理,得到面状三维断层,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和断距;S34、组合地层面和面状三维断层封装成地层体;S4、建立储层模型:S41、从探井以及开发井的分层数据中提取分层深度,与井位结合形成分层点;S42、通过井分层点插值生成地层面,S43、组合地层面和一级区块模型中的断层系统,从而封装成地层体;S5、将所得的各级地层模型组装成数字盆地模型,建模过程完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刚李健季锡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万洲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