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2585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1 19:27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且与线缆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电端子及设置于绝缘本体后端的隔板,所述金属壳体上设有间隙,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覆盖于金属壳体外围的铜箔,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延伸形成撑块,所述支撑块充分填充所述间隙并于所述间隙处支撑所述铜箔。本发明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可使铜箔于间隙处得到充分支撑,进而防止绝缘件冲膜成型时铜箔被冲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信号高速传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
技术介绍
】 现有的USB 3.0 POWER-B线缆连接器组件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相互插接的前端一般呈上 窄下宽设置,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及外膜包覆 成型于电连接器外及线缆前端的绝缘件,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外的金 属壳体,由于金属壳体形成工艺技术的限制,金属壳体的两侧具有间隙而使金属壳体的屏 蔽效果差,因此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于金属壳体外的铜箔来增强屏蔽效果。然而在 的绝缘件外膜成型时,包覆于金属壳体外侧的铜箔会因在间隙处缺少有效支撑易被冲破, 造成电连接器与线缆之间的焊接点出现松动而致焊接不良的问题产生,另一方面,铜箔被 冲破后也容易影响线缆连接器组件屏蔽性能。 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来克服上述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防电磁干扰能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 连接器及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收容于绝缘本 体内且与线缆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电端子及设置于绝缘本体后端用来隔板,所述金属壳体上 设有间隙,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覆盖于金属壳体外围的铜箔,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 延伸形成撑块,所述支撑块充分填充所述间隙并于所述间隙处支撑所述铜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内 的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两侧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撑块及第二支撑块可充分填充金属壳体上 的间隙,以使包覆于金属壳体外的铜箔于间隙处得到充分支撑,进而防止绝缘件外膜成型 时冲破铜箔而影响其屏蔽效果使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良好的防电磁干扰能力。【【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内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内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5是图4进一步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6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内去掉金属壳体后的立体组装图。 图7是图5进一步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8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9是图8的进一步立体组装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并结合图8至图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电 连接器10、与电连接器10连接的线缆20及包覆于电连接器10与线缆20连接处的铜箔40 及外膜包覆成型于铜箱40外的绝缘件50。 请参照图3至图6,所述电连接器10包括金属壳体110、收容于所述金属壳体110 内的绝缘本体12、设置于绝缘本体12后端的隔板120、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2及隔板120 内的导电端子13。所述金属壳体110包括第一壳体11及与所述第一壳体11相互扣合的第 二壳体30。所述线缆20包括若干分别连接导电端子13的传输电信号的导线(未图示)。 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管状部111及自管状部111后端向斜上 方倾斜延伸的屉状部112。所述管状部111的截面概呈凸字形,且其顶端的宽度小于底端宽 度,其内部围设有收容空间113。所述屉状部112的两侧壁自管状部111外侧部分包覆其两 侧壁,并自重合部相互扣合固定。所述屉状部112的两侧壁与管状部111侧壁的上半部分 之间形成间隙60。所述第二壳体30包括顶盖31及自顶盖31两侧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安 装部32。所述顶盖31设有U形槽311,所述U形槽311的两侧形成遮蔽部312。所述安装 部32包覆并扣合于屉状部112的顶端,且第一壳体11的宽度较小的顶端穿过所述U形槽 311,所述遮蔽部312遮蔽所述于所述间隙60的顶部。 请参照图2至图6,所述绝缘本体12包括主体部121及自主体部121的顶端向后 延伸形成的卡固部1211。所述主体部121容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13内。所述卡固部1211 的底部沿插接方向开设若干燕尾槽1212。所述隔板120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12后端的第 一隔板122及第二隔板123。所述第一隔板122的后端依次延伸形成的第一台阶1221、第 二台阶1222。所述第一台阶1221及所述第二台阶1222的底部均沿插接方向设有若干贯穿 所述第一隔板122的收容槽1220。所述第二隔板123概呈块状,其底部沿插接方向设有若 干贯穿第二隔板123的收容槽1230。所述第二隔板123的顶部沿插接凸设若干卡块1231, 所述卡块1231对应卡入主体部121的燕尾槽1212内,以将所述第二隔板123固定于卡固 部1211的底部、第一隔板122的顶部。 请参照图2、图3和图6,所述导电端子13包括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的接触部 131、固持于绝缘本体12内的固定部132及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220及收容槽1230的连接 部133,所述导电端子13的连接部133分别与对应的导线焊接固定。 请参照图4至图6所述隔板120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支撑块1200,所述支撑块 1200包括自所述第一隔板122的第二台阶1222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撑块 124及自第二隔板123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支撑块125。所述第一支撑块124 及所述第二支撑块125均延伸入间隙60用以填充间隙60。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9,组装时,首先,所述导电端子13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2 内,安装隔板; 所述线缆20的导线与所述导电端子13电性连接;所述绝缘本体12、导电端子13及线 缆20的结合体装入所述管状部111的收容空间113内;所述第二壳体30扣合于所述屉状 部112上;所述铜箔40包覆所述第一壳体11的后端,第二壳体30及线缆20的前端;所述 绝缘件50外膜成型成形于所述铜箔40及线缆20前端的外围,且使第一壳体11的前端暴 露于绝缘件50之外。 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第一隔板122及第二隔板123的两侧设有第一支撑 块124及第二支撑块125,所述第一支撑块124及第二支撑块125充分填充间隙60,进而使 当铜箔40包覆所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30时,铜箔40内侧可以得到充分的支撑,以使 其于绝缘件成型时不易被冲破,进而避免影响其屏蔽效果使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良好的防 电磁干扰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专利技术说明书而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专利技术 的权利要求所涵盖。【主权项】1.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覆于 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且与线缆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电端子及设置于绝 缘本体后端的隔板,所述金属壳体上设有间隙,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覆盖于金属壳 体外围的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延伸形成撑块,所述支撑块充分填充所述 间隙并于所述间隙处支撑所述铜箔。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且与线缆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电端子及设置于绝缘本体后端的隔板,所述金属壳体上设有间隙,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覆盖于金属壳体外围的铜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延伸形成撑块,所述支撑块充分填充所述间隙并于所述间隙处支撑所述铜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发陈钧樊晓周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