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勇专利>正文

传热桥式直埋加热测温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2469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1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距离连续传热桥式直埋加热测温光缆,用于监测岩土体渗流位置及流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以下工作原理:两条发热导线和两条光纤套管(每条套管内装有2条测温光纤)共同依附在隔热橡胶圆柱上,横截面上光纤套管分别位于0°和180°方位角位置,发热导线则位于120°和240°方位角位置。用氟塑料将发热导线和光纤套管包裹形成环圈,其外再覆以钢带(或钢绞线)和导热外护套。使用时,发热导线通电发出的热量,经过氟塑料层、钢带(或钢绞线)和导热护套,传导至光纤套管内的测温光纤,传导过程中热量向外散失。根据两条光纤套管内的测温光纤温度变化情况,可判断出光缆周围是否出现渗流及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监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以监测岩土体渗流位置及流量的长距离传热桥式直埋加热测温光缆
技术介绍
岩土体渗流是影响堤坝、边坡基坑等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了确保岩土体周边构筑物的安全,有必要对岩土体进行渗流监测。近年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发展迅速,其分布式、长距离、防腐蚀、抗干扰等突出优点,使这类技术在实际工程监测中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与传统测温方法比较,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同时测量几万个点,并可对每个测量点进行准确定位。目前,现有的DTS技术在岩土体渗流的监测方面有如下不足:发热材料发出的热量一部分直接传递给测温光纤,一部分向外散失,当外界环境有渗流时,仍然只有一部分热量向外散失,而测温光纤还能够接收到发热材料发出的热量;本专利技术的传热桥结构中,发热导线发出的热量通过传热桥将热量传导给测温光纤,同时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环境中渗流量越大,散热越快,测温光纤接收到的热量越少,甚至没有热量,由此可以提高测温光缆对渗流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测岩土体流渗及流量的长距离传热桥式直埋加热测温光缆。本专利技术的特点:1.长距离恒定功率加热。在本专利技术测温光缆中布设的连续发热导线,当额定电流通过时,导线上每延米都以恒定的功率发热。2.双线自回路。在本专利技术测温光缆的尾端,两条发热导线在光缆尾端连接形成通电回路;1号光纤套管中的I号测温光纤和2号光纤套管中的I号测温光纤相熔接形成测温回路,I号光纤套管中的2号测温光纤和2号光纤套管中的2号测温光纤相熔接形成测温回路。双线自回路的设计,确保光缆可以独立工作,不需要额外铺设辅助光缆和电缆。3.传热桥式热传导。本专利技术测温光缆中,发热导线通电产生的热量,通过氟塑料层、钢带(或钢绞线)和导热外护套传导给光纤套管中的测温光纤,热量在传导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散失,环境中渗流越大,散热越快,传导给测温光纤的热量就越少。4.差异化测量升温。本专利技术测温光缆中,I号光纤套管距离发热导线较远,2号光纤套管距离发热导线较近,在导线通电发热过程中,两个光纤套管受热程度不同,光纤套管中测温光纤的升温速率不同,根据两个测温光纤的升温速率差异判断出渗流处的水流量,能够更加精准的反映岩土体渗流状态。5.铠装保护。针对不同的监测环境,可以选用钢带与钢绞线不同的铠装保护,以利于光缆直接深埋于岩土体中。钢带与钢绞线既可以作为铠装保护测温光纤和发热导线,也可以作为传热介质进行热传导。【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测温光缆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的标号:隔热橡胶圆柱1、1号光纤套管21、2号光纤套管22、1号发热导线31、2号发热导线32、氟塑料层4、钢带(或钢绞线)5、导热外护套6。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测温光缆中,测温光纤和发热导线在测温光缆尾端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中的标号:1号套管中I号测温光纤211、I号套管中2号测温光纤212、2号套管中I号测温光纤221、2号套管中2号测温光纤222、I号发热导线31、2号发热导线32。I号套管中I号测温光纤211与2号套管中I号测温光纤221熔接形成测温回路,I号套管中2号测温光纤212与2号套管中2号测温光纤222熔接形成测温回路。I号发热导线31与2号发热导线32连接形成通电回路。附图3为传热桥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的标号:隔热橡胶圆柱1、1号光纤套管21、1号发热导线31、氟塑料层4、钢带(或钢绞线)5、导热外护套6。发热导线31通电产生的热量通过氟塑料层4、钢带(或钢绞线)5和导热外护套6传递给光纤套管21,传导过程中向外界环境散失热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的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所示:参照附图1,本加热测温光缆装置主要由隔热橡胶圆柱1、1号光纤套管21、2号光纤套管22、1号发热导线31、2号发热导线32、氟塑料层4、钢带(或钢绞线)5、导热外护套6构成。每条光纤套管内装有2条测温光纤。横截面上I号光纤套管21位于0°方位角位置、2号光纤套管22位于180°方位角位置、I号发热导线31位于120°方位角位置、2号发热导线32位于240°方位角位置。I号光纤套管21与两条发热导线成正三角形状分布。用氟塑料层4将I号光纤套管21、2号光纤套管22、I号发热导线31、2号发热导线32包裹形成环圈,其外再覆以钢带(或钢绞线)5和导热外护套6。参照附图2,测温光纤与发热导线在本专利技术测温光缆的尾端的连接方式为:1号套管中I号光纤211与2号套管中I号光纤221相熔接形成测温回路,I号套管中2号光纤212与2号套管中2号光纤222相熔接形成测温回路。I号发热导线31与2号发热导线32相连接形成通电回路。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如下:导线通电产生的热量,通过氟塑料层4、钢带(或钢绞线)5和导热外护套6传导至光纤套管内的测温光纤。在热量传导过程中,会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环境中渗流量越大,散热越快,传导给测温光纤的热量就越少。I号光纤套管21距离发热导线较远,2号光纤套管22距离发热导线较近,两条光纤套管内的测温光纤升温速率不同,因此分析两条光纤套管内传感光纤的升温速率,便可判断出光缆周围是否出现渗流及流量。本专利技术的施工和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测温光缆可直接连续埋入岩土体内的沟槽中,沟底应平整、无坎,光缆沟应平直,与中心线的偏移不得超过10cm,拐弯处的沟槽,应符合光缆最小曲率半径的规定,然后布放光缆,最后回填将光缆埋入。光缆起始端露出地表与DTS解调仪和电源相连,其中DTS解调仪测量光纤温度,电源对导线通电发热。光缆尾端可保留在岩土体沟槽中,其中I号套管中I号测温光纤211与2号套管中I号测温光纤221相熔接形成测温回路,I号套管中2号测温光纤212与2号套管中2号测温光纤222相熔接形成测温回路,I号发热导线31与2号发热导线32相连接形成通电回路。监测时,在确定光缆温度与周围环境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开启电源对发热导线进行通电加热,并持续利用DTS解调仪测量光纤温度,分析两个光纤套管中测温光纤温度绝对值和上升速率的差异,进而判断光缆周边岩土体的渗流情况。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实例而已,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实施本专利技术;但是,凡熟悉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利用上述技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一些改动和修饰;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监测岩土体渗流位置及流量的传热桥式直埋加热测温光缆,其特征在于:加热测温光缆包括:隔热橡胶圆柱(1)、1号光纤套管(21)、2号光纤套管(22)、1号发热导线(31)、2号发热导线(32)、氟塑料层(4)、钢带(或钢绞线)(5)、导热外护套(6);1号光纤套管(21)、2号光纤套管(22)、1号发热导线(31)、2号发热导线(32)共同依附在隔热橡胶圆柱(I)上,横截面上I号光纤套管位于O。方位角位置、2号光纤套管位于180°方位角位置、I号发热导线则位于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传热桥式直埋加热测温光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监测岩土体渗流位置及流量的传热桥式直埋加热测温光缆,其特征在于:加热测温光缆包括:隔热橡胶圆柱(1)、1号光纤套管(21)、2号光纤套管(22)、1号发热导线(31)、2号发热导线(32)、氟塑料层(4)、钢带(或钢绞线)(5)、导热外护套(6);1号光纤套管(21)、2号光纤套管(22)、1号发热导线(31)、2号发热导线(32)共同依附在隔热橡胶圆柱(1)上,横截面上1号光纤套管位于0°方位角位置、2号光纤套管位于180°方位角位置、1号发热导线则位于120°方位角位置、2号发热导线位于240°方位角位置;用氟塑料层(4)将1号光纤套管(21)、2号光纤套管(22)、1号发热导线(31)、2号发热导线(32)包裹形成环圈,其外再覆以钢带(或钢绞线)(5)和导热外护套(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勇刘康康吴艳周富强何宁文鎔曲传勇
申请(专利权)人:丁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