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的冲击消毒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61180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0 10:59
一种用于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的冲击消毒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市政自来水经提升或储水装置后进入建筑二次供水立管,现场制备的高浓度次氯酸钠消毒剂采用计量泵定量投加到提升或储水装置的出水管中、或者建筑供水立管的初始端水龙头中,消毒剂投量与水流量成正比例关系,消毒剂浓度控制在3-4mg/L,CT值大于320mg.min/L;消毒剂与自来水混合后连续流过建筑供水立管,至建筑供水立管末端的用户水龙头排出,水流速度应控制在0.1-0.2m/s。冲击消毒过程完成后,用自来水冲洗建筑供水立管直至进水与出水的浊度和微生物指标基本没有明显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城镇供水末端的水质安全保障是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环节。城市管网水在输配到建筑小区范围内后,消毒剂含量普遍较低,在建筑二次供水过程中极易出现消毒剂含量不达标的现象,造成自来水水质发生二次污染问题。在消毒剂含量达标的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中,由于消毒剂含量较低,即使水中微生物指标达标,管道内壁也会形成的生物膜,造成异养菌的大量繁殖,产生生物硝化作用以及有机物生物降解作用,给建筑二次供水的水质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小区的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建筑二次供水系统经常采用的消毒措施主要是补投消毒剂,以保证自来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0.05mg/L余氯要求,通常补投剂量较低,仅稍高于0.05mg/L余氯量;这种低浓度补投氯无法对建筑二次供水管道中已形成的管壁生物膜产生显著的灭活效果,因此即使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的微生物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也经常会出现生物硝化作用以及有机物生物降解作用,使得建筑二次供水的生物安全性仍得不到充分保障。化学消毒方法是杀灭管道生物膜的有效措施,投加高浓度消毒剂的消毒方式可以对二次供水管道生物膜产生显著的灭活效果,但长时间投加高浓度消毒剂会产生大量的消毒副产物,造成建筑二次供水的化学安全性恶化,因此如何既有效杀灭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生物膜,又不会因长时间消毒对自来水的化学安全性造成显著影响,是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亟待解决的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针对建筑二次供水系统多是支状管网,建筑二次供水立管相对独立的特点,通过短时投加高浓度消毒剂的冲击消毒方法对建筑小区和建筑供水管道进行定期消毒,对建筑二次供水管道内壁形成的生物膜进行冲击消毒和灭活,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建筑小区二次供水管道中管壁微生物的有效控制,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小区二次供水管道水质污染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供水入户管道(I)、提升或储水装置(2)、阀门(3)、流量检测仪(4)、投药计量栗(5)、消毒剂储配罐(6)、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和用户水龙头(8);其中建筑供水入户管道(I)、提升或储水装置(2)、阀门(3)、流量检测仪(4)、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用户水龙头(8)依次连接,消毒剂储配罐¢)、投药计量栗(5)与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始端依次连接。2、应用所述系统的冲击消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市政自来水经建筑供水入户管道(I)通过提升或储水装置(2)后进入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消毒剂通过投药计量栗(5)投加到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的始端,与自来水混合后连续流过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至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终端的用户水龙头(8)排出;冲击消毒过程完成后,用自来水冲洗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直至进水与出水的浊度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不超过10%。利用上述方法,采用计量栗定量投加消毒剂,消毒剂投量与建筑二次供水立管的水流量成正比例关系;建筑二次供水立管的水流速度应控制在0.1-0.2m/s范围,氯浓度控制在3-4mg/L范围,消毒剂的浓度与水力停留时间的乘积CT值表示消毒过程的有效性,其CT值应不小于320mg min/L ;提升或储水装置可以是提升栗、高位水箱、无负压供水系统等;消毒剂储配罐可以现场制备浓度为3-4mg/L药液消毒剂液体;建筑二次供水立管的始端,可以是提升或储水装置的出水管取样口,或者建筑供水立管的初始端水龙头;建筑二次供水立管的末端,可以是建筑二次供水立管的终端水龙头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操作过程经济实用、操作简单,高浓度消毒剂的制备设备可以是移动式,消毒剂可以现场制备,避免了建筑内部安装二次加氯装置带来的安全隐患。二、本专利技术通过投加高浓度消毒剂对建筑二次供水管道进行冲洗消毒,对管道中形成的管壁生物膜进行的杀灭,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经常出现的水质二次污染问题。【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示意图;其中,1-建筑给水入户管道、2-提升或储水装置、3-阀门、4-流量检测仪、5-投药计量栗、6-消毒剂储配罐、7-建筑二次供水立管、8-用户水龙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通过投加高浓度消毒剂对建筑二次供水管道进行冲击消毒。在楼高为8层、配有高位水箱的住宅建筑中,对其中的一个单元的二次供水立管进行冲击消毒。采用的消毒剂为次氯酸钙,在现场配制浓度为4mg/L消毒剂药液。首先将单元二次供水立管的进水阀门关闭,确认各楼层用户暂停用水,然后在8楼住户的厨房水龙头上接配消毒剂投加管,开启消毒剂投加计量栗将消毒剂投加到二次供水立管中,同时打开一楼住户户内龙头,控制龙头出水流量使得流速在0.1-0.2m/s范围,保证CT值应大于320mg.min/L ;在此过程中各楼层的水龙头开启,使得每个用户入户管道也得到充分消毒。在进行60min冲击消毒后,关闭8楼的消毒剂投加计量栗,打开二次供水立管进水阀门,同时全部打开1-8楼龙头进行清水冲洗lOmin,之后取样检测8楼和I楼的龙头出水水质,测得的8楼龙头出水的水质参数如下:浊度为0.5NTU、余氯浓度为0.07mg/L、细菌总数为55CFU/100mL、大肠菌群没有检出;I楼龙头出水的水质参数如下:浊度为0.5NTU、余氯浓度为0.06mg/L、细菌总数为63CFU/100mL、大肠菌群没有检出。至此完成该单元二次供水立管的冲击消毒过程。【主权项】1.一种用于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供水入户管道(I)、提升或储水装置(2)、阀门(3)、流量检测仪(4)、投药计量栗(5)、消毒剂储配罐(6)、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和用户水龙头(8);其中建筑供水入户管道(I)、提升或储水装置(2)、阀门(3)、流量检测仪(4)、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用户水龙头(8)依次连接,消毒剂储配罐(6)、投药计量栗(5)与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始端依次连接。2.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的冲击消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市政自来水经建筑供水入户管道(I)通过提升或储水装置(2)后进入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消毒剂通过投药计量栗(5)投加到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的始端,与自来水混合后连续流过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至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终端的用户水龙头(8)排出;冲击消毒过程完成后,用自来水冲洗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直至进水与出水的浊度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不超过 10%。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计量栗定量投加消毒剂,消毒剂投量与建筑二次供水立管的水流量成正比例关系;建筑二次供水立管的水流速度应控制在0.l-ο.2m/s范围,氯浓度控制在3-4mg/L范围,消毒剂的浓度与水力停留时间的乘积CT值表示消毒过程的有效性,其CT值应不小于320mgmin/L。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升或储水装置是提升栗、高位水箱或无负压供水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消毒剂储配罐现场制备消毒剂浓度为3-4mg/L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0/CN105198053.html" title="一种用于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的冲击消毒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的冲击消毒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建筑二次供水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供水入户管道(1)、提升或储水装置(2)、阀门(3)、流量检测仪(4)、投药计量泵(5)、消毒剂储配罐(6)、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和用户水龙头(8);其中建筑供水入户管道(1)、提升或储水装置(2)、阀门(3)、流量检测仪(4)、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用户水龙头(8)依次连接,消毒剂储配罐(6)、投药计量泵(5)与建筑二次供水立管(7)始端依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玲王帅李星相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