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成勋专利>正文

循环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0899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6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排水装置,包含框架、进水盖板、以及出水盖板,框架具有进水壁部及出水壁部,该进水壁部与该出水壁部以V字型夹合而在该进水壁部与该出水壁部之间形成凹槽空间,该进水壁部开设进水孔,该出水壁部开设出水孔,该进水孔与该出水孔与该凹槽空间相连通,当外侧空间溢水时,该进水盖板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而容许水流自外侧空间通过该进水孔流入该凹槽空间,当该凹槽空间中累积一定水量时,该出水盖板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而容许水流自该凹槽空间通过该出水孔流出至外侧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排水装置,架设于水沟上方,具有可往水沟方向开启的活动门板,用以单方向将水导入至水沟内,反之,水沟的水无法透过活动门板进入排水装置。然而在这种设计下,当水沟的水流过多时,水流将推压活动门板,阻止活动门板开启。如此一来,水将无法透过排水装置进入水沟,因而丧失排水功能。但若不设置活动门板,就无法防止蚊虫和臭气自水沟内溢出。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循环排水装置,使水沟的水能顺利进入循环排水装置又排出,不因水沟的水过多而丧失排水功能,确保排水顺畅,并且兼具防蚊虫和臭气溢出的功能。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循环排水装置,包含:框架,具有进水壁部及出水壁部,该进水壁部与该出水壁部以V字型夹合而在该进水壁部与该出水壁部之间形成凹槽空间,该进水壁部开设进水孔,该出水壁部开设出水孔,该进水孔与该出水孔与该凹槽空间相连通;进水盖板,枢设于该进水壁部且对应于该进水孔,该进水盖板经配置为常态盖合该进水孔,且在自外侧空间往该凹槽空间的方向上为可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出水盖板,枢设于该出水壁部且对应于该出水孔,该进水盖板经配置为常态盖合该出水孔,且在自该凹槽空间往外侧空间的方向上为可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其中,当外侧空间溢水时,该进水盖板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而容许水流自外侧空间通过该进水孔流入该凹槽空间,以及当该凹槽空间中累积一定水量时,该出水盖板系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而容许水流自该凹槽空间通过该出水孔流出至外侧空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循环排水装置,该进水盖板包括枢接部、进水盖体、及扭力构件,该枢接部枢接于该进水孔的上侧,该进水盖体延伸连接该枢接部且对应于该进水孔,该扭力构件设置于该枢接部而施加枢转扭力以驱使该进水盖体常态盖合于该进水孔。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循环排水装置,该扭力构件为扭簧构件,套设于该枢接部而提供该枢转扭力。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循环排水装置,该进水盖体的边缘形成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对应于该进水孔的周缘,而于该进水盖板盖合该进水孔时,该限位凸部抵靠该进水壁部,而限制该进水盖体过量枢转。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循环排水装置,该出水盖板包括枢接部、出水盖体、及扭力构件,该枢接部枢接于该出水孔的上侧,该出水盖体延伸连接该枢接部且对应于该出水孔,该扭力构件设置于该枢接部而施加枢转扭力以驱使该出水盖体常态盖合于该出水孔。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循环排水装置,该扭力构件为扭簧构件,套设于该枢接部而提供该枢转扭力。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循环排水装置,该出水盖体的边缘形成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对应于该出水孔的周缘,而于该出水盖板盖合该出水孔时,该限位凸部抵靠该出水壁部,而限制该出水盖体过量枢转。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循环排水装置,该出水壁部朝该凹槽空间凸伸有遮蔽部,该遮蔽部对应遮壁于该出水盖板的上方,以防止杂物落入卡住该出水盖板。经由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排水装置兼具以下优点:使水沟的水能顺利进入循环排水装置又排出,不因水沟的水过多而丧失排水功能,确保排水顺畅,并且兼具防蚊虫和臭气溢出的功能。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循环排水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循环排水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循环排水装置的剖面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循环排水装置的剖面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循环排水装置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00循环排水装置10a循环排水装置I 框架11 进水壁部111进水孔12 出水壁部121出水孔122遮蔽部2 进水盖板21 枢接部22 进水盖体22a限位凸部23 扭力构件3 出水盖板31 枢接部32 出水盖体32a限位凸部33 扭力构件4 外壁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至图5,而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该说明并非为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循环排水装置100包含框架1、进水盖板2、以及出水盖板3。如图1以及图2所示,框架I具有进水壁部11及出水壁部12,进水壁部11与出水壁部12以V字型夹合而在进水壁部11与出水壁部12之间形成凹槽空间,进水壁部11开设进水孔111,出水壁部12开设出水孔121,进水孔111与出水孔121与凹槽空间相连通。进水盖板2枢设于进水壁部11且对应于进水孔111,进水盖板2经配置为常态盖合进水孔111,且在自外侧空间往凹槽空间的方向上为可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出水盖板3枢设于出水壁部12且对应于出水孔121,出水盖板3经配置为常态盖合出水孔121,且在自凹槽空间往外侧空间的方向上为可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如图2所示,当外侧空间溢水时,进水盖板2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而容许水流自外侧空间通过进水孔111流入凹槽空间。如图1至图3所示,进水盖板2包括枢接部21、进水盖体22、及扭力构件23,枢接部21枢接于进水孔111的上侧,进水盖体22延伸连接枢接部21且对应于进水孔111,扭力构件23设置于枢接部21而施加枢转扭力以驱使进水盖体22常态盖合于进水孔111。在一个例子中,进水盖板2可以为空心也可以为实心。扭力构件23可为扭簧构件,套设于枢接部21而提供枢转扭力。在另一个例子中,扭力构件23也可以为配重体,例如铅块,设置在与进水盖体22的相同侧,提供重力使进水盖体22常态盖合于进水孔111。如图4所示,当凹槽空间中累积一定水量时,出水盖板3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而容许水流自凹槽空间通过出水孔121流出至外侧空间。如图2至图4所示,出水盖板3包括枢接部31、出水盖体32、及扭力构件33,枢接部31枢接于出水孔121的上侧,出水盖体32延伸连接枢接部31且对应于出水孔121,扭力构件33设置于枢接部31而施加枢转扭力以驱使出水盖体32常态盖合于出水孔121。在一个例子中,出水盖板3可以为空心也可以为实心。扭力构件33可为扭簧构件,套设于枢接部31而提供枢转扭力。在另一个例子中,扭力构件33也可以为配重体,例如铅块,设置在与出水盖体32的相异侧,提供重力使出水盖体32常态盖合于出水孔121。如图1所示,进水盖板2和出水盖板3分别常态性地盖合进水孔111和出水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框架,具有进水壁部及出水壁部,所述的进水壁部与所述的出水壁部以V字型夹合而在所述的进水壁部与所述的出水壁部之间形成凹槽空间,所述的进水壁部开设进水孔,所述的出水壁部开设出水孔,所述的进水孔与所述的出水孔与所述的凹槽空间相连通;进水盖板,枢设于所述的进水壁部且对应于所述的进水孔,所述的进水盖板经配置为常态盖合所述的进水孔,且在自外侧空间往所述的凹槽空间的方向上为可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出水盖板,枢设于所述的出水壁部且对应于所述的出水孔,所述的出水盖板经配置为常态盖合所述的出水孔,且在自所述的凹槽空间往外侧空间的方向上为可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其中,当外侧空间溢水时,所述的进水盖板系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而容许水流自外侧空间通过所述的进水孔流入所述的凹槽空间,以及当所述的凹槽空间中累积一定水量时,所述的出水盖板受水流推动而枢转开启,而容许水流自所述的凹槽空间通过所述的出水孔流出至外侧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勋
申请(专利权)人:杨成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