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84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密封性能很好的包装罐,主要包括:罐体,其特点是:在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桶盖与开口之间为密封连接,在罐体的顶部还设置有通气管和插底管,在通气管和插底管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快速接头的子牙,通气管和插底管分别与罐体的内腔相通,并且插底管的下端靠近罐体的底部;其优点是:使用所述的包装罐,可保证液体产品在灌装、保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不与外界环境发生任何交换,可用来灌装某些对密封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如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包装罐
技术介绍
目前,用来灌装液体产品的包装罐,其结构通常为罐体,在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桶盖可盖在开口上,在桶盖上设置有两个带螺纹的接口,桶盖与罐体的开口、及接口与外连接管的密封方式皆为螺纹密封形式,打开桶盖或通过接口就可往罐体内灌装或从罐体内向外放出液体。上述结构的包装罐的缺点是因为该种包装罐在产品的充装、运输及使用过程中都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密封连接,因此不能用来灌装某些对密封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如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等,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将提供一种新颖的包装罐,该种包装罐能满足某些产品对密封的特殊要求。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包装罐,主要包括罐体,其特点是在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桶盖盖在开口上,桶盖与开口之间为密封连接,在罐体的顶部还设置有通气管和插底管,在通气管和插底管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快速接头的子牙,通气管和插底管分别与罐体的内腔相通,并且插底管的下端靠近罐体的底部。上述的桶盖与开口之间的一种密封连接形式为桶盖通过螺栓与开口的边沿相连接,在桶盖与开口的边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上述的桶盖与开口之间的另一种密封连接形式为桶盖与开口的外侧面通过螺纹相连接,在桶盖与开口的上边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上述通气管和插底管的一种设置形式为通气管和插底管均设置在桶盖上。上述的通气管和插底管的第二种设置形式为通气管和插底管这两者中,其中一根设置在桶盖上,另一根设置在开口外围的罐体顶部。上述的通气管和插底管的第三种设置形式为通气管和插底管均设置在开口外围的罐体顶部。本技术一种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桶盖外侧还设置有防护罩。本技术另一种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罐体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置有上裙边和下裙边。本技术的优点是使用所述的包装罐,可保证液体产品在灌装、保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不与外界环境发生任何交换,可用来灌装某些对密封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如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包装罐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H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快速接头的子牙与插底管道连接关系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快速接头的子牙与母牙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快速接头的子牙与母牙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桶盖与开口之间的另一种密封连接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的通气管和插底管第二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的通气管和插底管第三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所述的通气管和插底管第四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及其使用方法和优点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其结构主要包括罐体3,在罐体3的顶部设置有开口4,桶盖8与开口4之间为密封连接,在罐体3的顶部还设置有通气管6和插底管2,通气管6和插底管2分别与罐体3的内腔相通,并且插底管2的下端靠近罐体3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通气管6和插底管2均设置在桶盖8上,在通气管6和插底管2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快速接头的子牙7;如图3所示,以插底管2为例说明快速接头的子牙7的连接方式,快速接头的子牙7通过其连接螺母71连接在插底管2上;需要说明的是,快速接头是一种标准件,由子牙和母牙构成,在市场上可以直接采购到,其主要结构如图4、图5所示,图4所示的是快速接头的子牙7和母牙72相分离的状态,图5所示的是其子牙7和母牙72相连接的状态,图5中的阴影部分是液体可流通的部分——也就是通路,由图中可以看出,子牙7是一种类似于汽车轮胎上汽门芯的结构,只要母牙72与子牙7一相连接,子牙7与母牙72之间的通路就马上连通;在使用中,母牙72通常与外接管子相连接。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桶盖8与开口4之间的密封连接形式如图2所示,桶盖8通过螺栓12与开口4的外边沿41相连接,在桶盖8与开口4的外边沿4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桶盖8外侧还设置有防护罩9;并且在罐体3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设置有上裙边5和下裙边1,防护罩9通过连接件11与上裙边5相连接,这样可以方便使用防护罩11。设置上裙边5和下裙边1的作用是便于装卸和运输包装罐时进行堆放。上述结构的包装罐的使用方法是当需在密封条件下往包装罐内充装液体产品——如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时,首先把带有快速接头母牙的输液管与插底管上2的子牙7相连接,然后打开注液开关,同时使通气管6上的子牙7微微打开,使罐体3内的气体能排出,使液体产品能顺利进入包装罐;当接近包装重量时,先关闭通气管6上的子牙7,当到达规定重量时,再关掉注液开关,从插底管2上拔下输液管,再盖上防护罩9,就完成了密闭条件下的充装作业。当需要从罐体3内往外放出液体产品时,先打开防护罩9,然后根据使用要求,将带有快速接头母牙的输气管与通气管6上的子牙7相连接,通过通气管6往包装罐内加入惰性气体,再把带有快速接头母牙的输液管与插底管上2的子牙7相连接,就可顺利实现在密闭条件下放出液体。插底管2的下端越靠近罐体3的底部,放液时罐体3内残留的液体就越少。由上所述可知,使用上述结构的包装罐,可保证液体产品在灌装、保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不与外界环境发生任何交换,可用来灌装某些对密封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如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另外,如图6、图7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包装罐的桶盖与开口之间的另一种密封连接形式,即其桶盖13与开口14的外侧面通过螺纹相连接,在桶盖13与开口14的上边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5。本结构的包装罐的其它结构与图1所示的包装罐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如图8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包装罐中通气管和插底管的第二种结构形式,即其通气管19设置在罐体16的开口18外围的罐体顶部,而插底管17还设置在桶盖20上;本结构的包装罐的其它结构与图1所示的包装罐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如图9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包装罐中通气管和插底管的第三种结构形式,即其通气管23设置在桶盖24上,而插底管22设置在罐体21的开口25外围的罐体顶部;本结构的包装罐的其它结构与图1所示的包装罐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如图10所示,是本技术所述的包装罐中通气管和插底管的第四种结构形式,即其通气管29和插底管26均设置在罐体27的开口28外围的罐体顶部,而没有设置在其桶盖30上;本结构的包装罐的其它结构与图1所示的包装罐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包装罐,主要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在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桶盖盖在开口上,桶盖与开口之间为密封连接,在罐体的顶部还设置有通气管和插底管,在通气管和插底管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快速接头的子牙,通气管和插底管分别与罐体的内腔相通,并且插底管的下端靠近罐体的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罐,其特征在于桶盖与开口之间的一种密封连接形式为桶盖通过螺栓与开口的边沿相连接,在桶盖与开口的边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罐,其特征在于桶盖与开口之间的另一种密封连接形式为桶盖与开口的外侧面通过螺纹相连接,在桶盖与开口的上边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罐,其特征在于通气管和插底管的一种设置形式为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包装罐,主要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在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桶盖盖在开口上,桶盖与开口之间为密封连接,在罐体的顶部还设置有通气管和插底管,在通气管和插底管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快速接头的子牙,通气管和插底管分别与罐体的内腔相通,并且插底管的下端靠近罐体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人俊许坚叶盛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