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廷专利>正文

一种耳机壳及蓝牙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046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5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耳机壳及蓝牙耳机,属于耳机领域,耳机壳包括外耳部和入耳部,外耳部包括用于填充耳甲艇的第一凸起、用于容纳耳轮脚的第一凹槽和用于填充耳甲腔的第二凸起,第一凹槽位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入耳部设置在第二凸起上,入耳部包括用于填充耳道的曲柱和端头,曲柱的一端与第一凸起连接且另一端与端头连接,端头上设置有通孔,外耳部和入耳部设置有贯通的空腔。耳机壳通过诸多凸起和凹槽的设计,可以更加贴合耳朵的轮廓,避免耳机松动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耳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机壳及蓝牙耳机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听音乐,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播放音乐的器材有很多:收音机、电视机、CD机、MP3等等,其中和这些器材配合使用最多的就是耳机了,在不需要公放音乐的场合耳机能够满足自我听音乐的需要还能不打扰他人,现在的上班族和学生是使用耳机最大的群体,他们在上班或者上学时都会携带耳机。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耳机壳通常没有结合人耳的复杂结构进行设计,使用通用的球头柱结构,会使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外耳部分受到挤压而感到胀痛不适,同时对耳道的填充效果较差,难以减少外界的杂音。更重要的是,在现有的耳机中,耳机壳由于不能良好地与人体耳朵的贴合与固定,还会导致耳机在佩戴过程中容易滑动或者掉落的问题,需要使用者多次扶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壳及蓝牙耳机,以增加佩戴耳机时的稳定性与舒适度。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耳机壳,包括外耳部和入耳部,所述外耳部包括用于填充耳甲艇的第一凸起、用于容纳耳轮脚的第一凹槽和用于填充耳甲腔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所述入耳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上,所述入耳部包括用于填充耳道的曲柱和端头,所述曲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端头连接,所述端头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外耳部和所述入耳部的内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空腔,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端头且与所述空腔连通。第一凸起、第一凹槽和第二凸起三者间的配合可以使得耳机壳可以在填充耳道外侧的同时,不会对耳轮脚造成强烈挤压,从而防止耳机壳在使用的过程中晃动和脱落;曲柱可以伸入耳道并与耳道充分贴合,从而屏蔽外界的杂音;端头设置的通孔便于将耳机壳内发出的声波传送到人耳的听力系统中;设置的空腔可用于放置耳机发声单元,整个耳机壳为相对密封的壳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凹槽之间、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以及所述曲柱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均通过弧形壁平滑过渡。耳机壳的外表面的形状变化均通过平滑的弧形壁过渡,减少耳机壳的棱角,使得耳机壳的穿戴体验更舒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曲柱一体成型。—体成型的设计使得造型美观,减少了产品的组装步骤,减少了生产需要的模具总量,另外,一体成型使得耳机壳的表面毛刺较少,不易划伤耳朵。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对耳屏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或相通。对耳屏是在对耳轮底端的凸起结构,常见的通用球头耳机壳便是依靠对耳屏和耳屏对耳机壳进行限制达到固定效果。耳机壳在第一凸起的下方设置第二凹槽,对耳屏伸入第二凹槽内,可以减少耳机壳对对耳屏产生的压迫感,使得穿戴的体验更舒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耳屏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或连通。耳屏是外耳上紧邻耳道口的一处凸起,第三凹槽能减少耳机壳施加给耳屏的挤压感。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的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凹槽的远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嵌入耳屏间切迹的第三凸起。耳屏间切迹配合第三凸起,可以进一步加强耳机壳的固定效果,防止耳机壳脱落。进一步地,所述曲柱与所述第二凸起的连接处设置有与耳道在入耳处的弯角相对应的第一弯道。第一弯道有利于曲柱能更深入耳道,同时缓解曲柱在插入耳道时对耳朵造成的挤压效果。所述曲柱和/或外耳部由硅胶或者橡胶或者光敏树脂材料制成。硅胶或者橡胶为柔性材料,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因此可以使得曲柱可以更加适应不同的耳道,缓解曲柱对耳道的直接刺激;光敏树脂材料广泛应用于3D打印领域,可以快速制成一体化的耳机壳。一种蓝牙耳机,包括耳机发声单元和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壳,所述耳机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耳机壳的所述空腔内,所述耳机壳的空腔内设置有独立电源和用于配对和接收信号的蓝牙模块。扬声器设置在曲柱靠近端头的一端,从距离上更接近人耳的听力系统,配合填充耳道的曲柱可以减弱外界的干扰音,使得音质更清晰;耳机壳通过其结构,可以夹住耳轮脚,同时缓解对耳屏等部位的压迫,使得用户在佩戴耳机时耳机稳定不脱落,使用过程更舒适,蓝牙耳机脱离了插线式耳机的束缚,使得穿戴者更自由;穿戴者可以自由活动,更容易体现出耳机壳不易脱落的特点。进一步地,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耳机壳内的所述耳机发声单元连接,所述导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耳机发声单元音量大小的调节开关。导线上设置的调节开关方便佩戴者控制耳机音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耳机壳上设计出了第一凸起、第一凹槽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用于填充耳甲艇,第一凹槽用于包裹耳轮脚,第二凸起用于填充耳甲腔,三者共同作用增加了耳机壳与人耳的接触面积,使得耳机壳不易松动脱落;增大了耳机壳的内部空间大小,使得耳机壳用在耳机上时,可以为耳机单元提供更大的布置空间;插入耳道的曲柱可以减少外界的杂音,或使耳机的音色更加清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耳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人耳的外耳部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汇总:第一凸起101 ;第二凸起102 ;第一凹槽103 ;曲柱104 ;端头105 ;第三凹槽106 ;第二凹槽107 ;第三凸起108 ;第四凹槽109 ;耳轮110 ;耳轮脚111 ;耳舟112 ;对耳轮113 ;耳甲艇114 ;耳甲腔115 ;耳屏116 ;对耳屏117 ;对耳轮脚118 ;耳屏间切迹119 ;耳道120。【具体实施方式】现有的耳机壳往往直接使用柔性材料,并通过材料的形变现象以插入耳道,或是采用通用的球头结构,将耳机壳悬挂在耳道的入口处。由于人的外耳形状复杂,现有的耳机壳并没有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且耳朵对于异物的压迫较为敏感,过度地挤压会使穿戴者感到不适。鉴于此,本技术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带有第一凸起、第一凹槽和第二凸起的耳机壳,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填充人耳的耳甲艇和耳甲腔,使得耳轮脚可以嵌入在第一凹槽内,使得耳机壳与耳朵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不易松动,耳机壳与耳朵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根据人耳结构设计的凸起和凹槽降低了耳机壳对人耳的压迫感,这种耳机壳不仅可以用于隔音耳机壳,还可以应用在耳机中。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耳部和入耳部,所述外耳部包括用于填充耳甲艇的第一凸起、用于容纳耳轮脚的第一凹槽和用于填充耳甲腔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所述入耳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上,所述入耳部包括用于填充耳道的曲柱和端头,所述曲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端头连接,所述端头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外耳部和所述入耳部的内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空腔,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端头且与所述空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廷茆仁聂
申请(专利权)人:闫廷茆仁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