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永昌专利>正文

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989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是由一上接合段及一下接合段所组成,其上下接合段是利用一卡扣达到快速组合及拆卸的目的,当上接合段组合后,可用以携带保特瓶容器,若将上接合段拆卸,则可将杯体安装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中,为一具有使用上方便,并拥有多种用途的创作。(*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特别是关于一种拆装迅速,可用以携带保特瓶容器或杯体的多用途背夹。习用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是如台湾83年11月1日公告的第233618号专利案,其利用一固定板与上下框架相结合,而其中上下框架则设置于固定板的上、下两端,其主要用途为携带保特瓶用的装置;而其构成上的主要缺点为上、下两框架是利用凹槽与固定板结合,而上框架为支撑重量的主要装置,下框架的作用为固定保特瓶不至于左右摇晃,其并不具有支撑重量的作用,因此,只能用于单一用途,无法使用于其他物品的携带。习用可随身携带保特瓶装置的构成特征是利用两成对的座体,其座体中央部位的圆弧与保特瓶瓶颈大小相同,并加以组合,而位于座体两旁则设有一提带穿击以供携带使用,虽然装置简单,但是携带上因无法固定保特瓶所在的位置,且利用提带则容易滑动,无法固定,只能用于普通休闲时携带,若运动时携带此类产品,则因无法有效加以固定容易让人分心,产生困扰,无法成为一种有效的产品使用。由此可见,上述习用物品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本技术创作人鉴于上述习用可随身携带保特瓶装置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其可用于保特瓶的携带及替换使用,其携带上方便,且易于使用。本技术的次一月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其上、下接合段可方便装卸,除装置保特瓶外,亦可装置杯体使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其装设的保特瓶,不限制为凹瓶,亦可夹持直瓶。本技术的又一月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其背夹的设计,可固定装置于腰带上,休闲或运动皆可使用。本技术一种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其特征在于,是由一上接合段、一下接合段与一下开口环所组成;其中上接合段设有上开口环,该上接合段的前端具有一开口,该开口环的后端延伸并设有一支架,该支架末端向下延伸有一上支柱,而该上支柱的底端则设有一卡榫,是与下支柱顶端卡扣配合使用;下接合段则包含有一支撑柱,支撑柱顶端设有一卡扣,该卡扣背部则设有一背夹,与支撑柱相互配合具有固定的作用;该卡扣中央设有一贯穿圆孔,该贯穿圆孔与下开口环末端一固定卡榫相结合,可拥有固定作用;下开口环朝前设有一开口处,供物品夹持、装设或取出使用,该下开口环末端设有一固定卡榫,该固定卡榫可与下接合段卡扣中央的贯穿圆孔结合,达到固定效果;藉由各卡扣、卡榫的相互配合,达到快速接合或脱离的功能,当下接合段与下开口环配合使用,即成为一可携带的杯架;当上接合段、下接合段与下开口环利用卡榫与卡扣相扣合时,即成为保特瓶携带装置。其中下开口环为具有弹性的环体,可供不同类型的保特瓶自开口端置入,完成夹持功能,亦可方便取出。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的立体分解视图;图2为该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该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技术所提供的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主要为一上接合段1与一下接合段2所组成,而上接合段1包含有一上开口环11,其末端为一开口处12,而上开口环11的大小与一保特瓶5(请参阅图2)的瓶颈部大小一致,为一具有弹性的环状物体,而其末端设有开口处12可达到方便替换保特瓶5(图2)的功效,而不需利用任何工具来达到替换的目的;位于上开口环11的中央,与开口处12相反的方向,设有一支架13,其末端与一支柱14衔接,而支柱14底端设有一上卡榫3,可与下接合段2顶端的一下卡扣4相结合,藉此可达到快速拆装的效果;而支架13的作用则是调整上开口环11的距离,因保特瓶5(图2)为一上窄下宽的圆柱体,因此位于其瓶颈部分与其他部分相互比较,则具有一小段距离,因此需得增加一支架13以消弥此一距离;支架13的末端与一支柱14相衔接,而支柱14的作用则是保持上接合段1的高度以使上开口环11能接触到保特瓶5(图2)瓶颈的部分,达到夹持的作用;而下接合段2则包含有一下卡扣4,可与上接合段1的上卡榫3扣合,以达到快速组装或分离的作用;该卡扣4中央设有一贯穿圆孔21,可与一下开口环24末端装设的一固定卡榫26结合;而该卡扣4的末端设有一支撑柱22与下卡扣4背面装设的一背夹23相互配合,可夹持于腰带之中;而其中与该下卡扣4中央的贯穿圆孔21结合的组件,为一下开口环24,其特征为一弧形具有弹性的薄板所制成,可用于夹持直筒状保特瓶、或是四方形的物体以及杯体;该开口环前端则设有一开口处25,可使下开口环24内部所夹持的物体能方便的安装及取出,而下开口环24另一端则设有一固定卡榫26,为中央开有一槽沟的卡榫,其未端呈一香菇型,可将下开口环24组合至下接合段2,并且可左右转动,增加行动上的方便,可让使用者活动更加方便,不致被限制住,而固定卡榫26中央的槽沟则使固定卡榫26具有些许的弹性,当不使用本装置时可压住固定卡榫26末端,当固定卡榫26受压时,则会向中央槽沟的部分弯曲,而后即可从贯穿圆孔21中取出,方便于收藏;本技术不但可节省空间,具备互换性,且可依个人喜好加以选择为一使用及携带方便的创作。请参阅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最佳实施例一,当保特瓶5与本技术的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组合时,其瓶颈的部分稍加一点力量则可卡入上开口环11部分,而其腰部则会被下开口环24所具有的弹性夹住,以达到固定的作用,而后利用背夹23与支撑柱22的配合使用,让本技术夹于腰带之中,即可携带出门,方便又实用,若需取用者,只需略微用力将保特瓶5往上、下两开口环11及24的开口处12及25拉出,即可取出饮用,为一方便的设计,且下开口环24具有一特定的弹性,因此必限制于使用中央具有凹陷的保特瓶,亦可使用直线条型的保特瓶的携带使用。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当上接合段1取下后,其下接合段2所接续的下开口环24,则可单独使用于装设一杯体6,为了行动方便或是要求一体积略小,适合活动性大的运动,且不必装载过多的饮料使用时,则可利用此一功能以获得更佳的效果,且下开口环24利用一固定卡杆26装置于下卡扣4中央的贯穿圆孔21中,使下开口环24能作左右角度的转动,因此让使用者能够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不致因携带此一装置而使活动受到限制为一适合外出活动的方便工具。本技术所提供的可随身携带保特瓶及杯体的背夹,与前述的现有习用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1.上、下接合段是利用卡扣接合,其组装与拆卸快速,使用上方便。2.上、下接合段组合时可装置保特瓶,而拆卸时可装置杯体,可依需求加以使用。本技术背夹的设计,可方便固定于腰带,运动或休闲皆适合使用。3.下开口环具有一弹性,可夹持中央不具凹陷的保特瓶体及四边行的包装体。4.下开口环利用一固定卡榫结合,可拥有左右角度的旋转活动的空间。5.下开口环采用分离设计,方便于收藏。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随身携带保持瓶及杯体的背夹,其特征在于,是由一上接合段、一下接合段与一下开口环所组成;其中:上接合段设有上开口环,该上接合段的前端具有一开口,该开口环的后端延伸并设有一支架,该支架末端向下延伸有一上支柱,而该上支柱的底端则设有一卡 榫;下接合段则包含有一支撑柱,支撑柱顶端设有一卡扣,该卡扣背部则设有一背夹,与支撑柱相互配合具有固定的作用;该卡扣中央设有一贯穿圆孔,该贯穿圆孔与下开口环末端一固定卡榫相结合;下开口环朝前设有一开口处,供物品夹持、装设或取出使用,该 下开口环末端设有一固定卡榫,该固定卡榫可与下接合段卡扣中央的贯穿圆孔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昌
申请(专利权)人:林永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