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冲击回波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9760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5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冲击回波测试装置,包括手柄、拉绳、测试架、冲击锤、信号接收传感器、电荷放大器及计算机;管状手柄前端铰接“U”形测试架,测试架两个伸出端通过夹头固定信号接收传感器,信号接收传感器通过传输线缆与电荷放大器连接,“L”锤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球形锤头连接孔内,锤柄转折处铰接在测试架上,锤柄后端带有拉绳,拉绳另一端及电荷放大器输出线缆均从管状手柄中间穿过,电荷放大器输出线缆的另一端与信号采集计算机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加工,操作灵活方便,操作者不必登高或进入空间受限位置作业,从而保障安全并扩大测试范围,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测试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炉冲击回波检测的便携式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冲击回波测试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开发的一项新兴无损检测技术,已在建筑、冶金、地质、农业等诸多领域采用,尤其在混凝土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最广,如大坝、隧洞、桥梁等混凝土质量检测。上世纪90年代逐渐被引入冶金行业,开始在冶金炉衬砌厚度、质量检测方面受到重视。该技术利用冲击产生的回波信号检测结构厚度及内部质量,最常规普遍的设备配置包括信号冲击锤、信号接收传感器、电荷放大器、AD卡、计算机信号采集系统、信号传输电缆等。采集信号操作一般需要先在测试对象表面定位接收传感器,然后手持冲击器在距离传感器一定距离内对测试对象施加瞬时冲击,传感器接收反射回波信号进而解析测试结果。实际操作时通常需要I?2名操作者随身携带传感器、冲击锤、电荷放大器以及传输线缆进行信号采集工作,这在良好的工作场所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在混凝土以及冶金炉测试领域中,有很多测试场所是在较高位置,操作者随身携带设备并登高作业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通常冶金炉为了保护炉体,往往设置有冷却系统,炉体外围冷却管路等附属设备众多,空间极为有限,在这种空间受限位置操作者甚至无法进入,同时也存在安全问题,因而不方便甚至无法实施具体测试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安全可靠,可扩大测试范围,提高测试效率的便携式冲击回波测试装置。为此,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种便携式冲击回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拉绳、测试架、冲击锤、信号接收传感器、电荷放大器及计算机;在中空的管状手柄前端焊有一块连接板,连接板通过铰轴和螺母连接“U”形测试架,测试架两个伸出端分别固定一段带有豁口的管状夹头,信号接收传感器用螺钉固定在夹头内,信号接收传感器通过传输线缆与固定在手柄上的电荷放大器连接,冲击锤由球形锤头和“L”形锤柄组成,锤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锤头连接孔内,“L”形锤柄转折处用销轴和螺母活动连接在测试架上,锤柄后端带有拉绳,拉绳另一端及电荷放大器输出线缆均从管状手柄中间穿过,电荷放大器输出线缆的另一端与信号采集计算机相连。所述连接板与测试架之间的连接面上分别对应加工有啮合齿槽。所述手柄采用伸缩杆结构,或由若干节套管连接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将信号接收传感器在测试对象上定位,并以拉绳拉动冲击锤进行冲击操作,当需要在较高位置或空间受限位置进行冲击回波测试时,操作者只要在手柄端操作即可,而不必登高作业或进入空间受限位置,杆体长度可视具体测试位置距离确定,冲击锤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规格、材质的锤头。冲击锤与测试架、测试架与手柄的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不用时可拆卸成小件,便于存放和携带。测试架可绕铰轴转动,并可利用啮合齿槽的定位功能固定于一定角度。冲击锤拉绳和信号传输线缆都由手柄内部通过,拉绳或线缆被捋顺并收紧于手柄,可避免移动时被其它设施钩挂影响测试,同时操作也更顺手,进而提高测试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加工,操作灵活方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者在较高位置和空间受限位置不方便或无法实施测试操作的问题,操作者不必登高或进入空间受限位置作业,从而保障安全并扩大测试范围,提高测试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便携式冲击回波测试装置立体图;图2是便携式冲击回波测试装置使用状态图。图中:手柄1、拉绳2、测试架3、锤柄4、销轴5、螺钉6、夹头7、锤头8、信号接收传感器9、传输线缆10、铰轴11、电荷放大器12、输出线缆13、计算机14、测试体15。【具体实施方式】由附图可见,本技术便携式冲击回波测试装置,主要是由手柄1、拉绳2、测试架3、信号接收传感器9、电荷放大器12、计算机14及冲击锤所组成。冲击锤系由球形锤头8和“L”形锤柄4组成,锤柄4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锤头8的连接孔内,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锤头8的规格和材质。手柄I为一中空的管状体,手柄I既可采用伸缩杆结构,也可由若干节套管连接而成。在手柄I的前端焊有一块连接板,连接板通过铰轴11和螺母连接一“U”形测试架3,连接板与测试架3之间的连接面上分别对应加工有啮合齿槽,以实现定位功能,使测试架3可根据测试体15表面调整角度后固定不变。测试架3的两个伸出端端头上分别固定一段带有豁口的管状夹头7,信号接收传感器9用螺钉6固定在夹头7内,信号接收传感器9通过传输线缆10与固定在手柄I上的电荷放大器12连接。“L”形锤柄4的转折处用销轴5和螺母活动连接在测试架3上,锤柄4的后端带有拉绳2,拉绳2另一端从管状手柄中间穿过,牵动拉绳2使锤柄4绕销轴5转动,并带动锤头8摆动。电荷放大器12的输出线缆13亦从管状手柄I的中间穿过,穿出后的输出线缆13的另一端与信号采集计算机14相连。【主权项】1.一种便携式冲击回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拉绳、测试架、冲击锤、信号接收传感器、电荷放大器及计算机;在中空的管状手柄前端焊有一块连接板,连接板通过铰轴和螺母连接“U”形测试架,测试架两个伸出端分别固定一段带有豁口的管状夹头,信号接收传感器用螺钉固定在夹头内,信号接收传感器通过传输线缆与固定在手柄上的电荷放大器连接,冲击锤由球形锤头和“L”形锤柄组成,锤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锤头连接孔内,“L”形锤柄转折处用销轴和螺母活动连接在测试架上,锤柄后端带有拉绳,拉绳另一端及电荷放大器输出线缆均从管状手柄中间穿过,电荷放大器输出线缆的另一端与信号采集计算机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冲击回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测试架之间的连接面上分别对应加工有啮合齿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冲击回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采用伸缩杆结构,或由若干节套管连接而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冲击回波测试装置,包括手柄、拉绳、测试架、冲击锤、信号接收传感器、电荷放大器及计算机;管状手柄前端铰接“U”形测试架,测试架两个伸出端通过夹头固定信号接收传感器,信号接收传感器通过传输线缆与电荷放大器连接,“L”锤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球形锤头连接孔内,锤柄转折处铰接在测试架上,锤柄后端带有拉绳,拉绳另一端及电荷放大器输出线缆均从管状手柄中间穿过,电荷放大器输出线缆的另一端与信号采集计算机相连。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加工,操作灵活方便,操作者不必登高或进入空间受限位置作业,从而保障安全并扩大测试范围,提高测试效率。【IPC分类】G01N29/04【公开号】CN204903466【申请号】CN201520643749【专利技术人】赵立军, 张伟, 杨金山, 张延辉, 张立国, 王再义, 江治飞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申请日】2015年8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冲击回波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拉绳、测试架、冲击锤、信号接收传感器、电荷放大器及计算机;在中空的管状手柄前端焊有一块连接板,连接板通过铰轴和螺母连接“U”形测试架,测试架两个伸出端分别固定一段带有豁口的管状夹头,信号接收传感器用螺钉固定在夹头内,信号接收传感器通过传输线缆与固定在手柄上的电荷放大器连接,冲击锤由球形锤头和“L”形锤柄组成,锤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锤头连接孔内,“L”形锤柄转折处用销轴和螺母活动连接在测试架上,锤柄后端带有拉绳,拉绳另一端及电荷放大器输出线缆均从管状手柄中间穿过,电荷放大器输出线缆的另一端与信号采集计算机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军张伟杨金山张延辉张立国王再义江治飞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