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封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9596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容器封盖装置,其系包含有一容器本体及一导流内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朝上之开口,该开口的顶端具有一端部,该端部的周围由多数个齿形成一第一接环;所述导流内塞具有一穿伸入该容器本体的开口中的本体部,且所述导流内塞对应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的端部具有一凸部,而所述导流内塞于该凸部对应所述容器本体的第一接环处形成有一与该第一接环相配合的第二接环,以供该第一接环与该第二接环的齿相互啮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容器封盖装置,尤指一种可有效定位导流内塞,以避免导流内塞位移的容器封盖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已有技术中,有多种容器封盖装置,图9是常用容器封盖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所示,该容器封盖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具朝上开口51的容器5,该容器的开口处旋锁有一封盖6,且该开口中容设有一导流内塞52,以供导引该容器内的液体倒出,而为避免该容器内的液体渗漏,特在该封盖对应该容器的开口处设有一发泡的垫圈61,藉由该封盖锁固于该容器的开口处后,该垫圈可挡止在该开口的周缘,以防止该容器内的液体渗漏。虽然,该封盖内设有防渗漏的垫圈,但是,该封盖末确实锁紧时,该垫圈则无法紧密封闭住该开口的周缘,而且该封盖在不断的旋紧旋松时,该垫圈会不断的受到挤压、放松。久之易造成该垫圈的破损,如此一来便失去了止漏的功效,再者,该垫圈必需塞入该封盖的最里面,而增加组装该垫圈的困难度,无形中会造成组装的成本增加,而不符经济效益。为此,而有容器封盖装置其它形式,附图说明图10是常用容器封盖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11是常用容器封盖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0及图11图所示,其系在该容器7的开口71中容设有一导流内塞8,该容器的开口处具有一凹部72,而该导流内塞对应该凹部具有一挡环81,以供嵌固于该凹部中,使该导流内塞定位于该容器的开口中,且该封盖9对应该导流内塞的挡环处具有一内止漏环91,以供该封盖旋锁于该容器的开口时,该封盖的内止漏环会抵压住该导流内塞的挡环内侧,以抵紧该导流内塞于该容器的开口,而加强该封盖的锁紧效果,如此,即可藉由该内止漏环的适度防护,而可防止该容器内的液体渗出。为使该容器内的液体易于倒出,该导流内塞会设有一导流部82,且该导流部中开设有一与该容器内相通的导流开口83,当该导流内塞装设于该容器的开口中时,该导流部的导流开口须与该容器的把手73呈对应的位置,以供手提该容器倾倒出液体时,该液体可由该导流开口流出而顺该导流部倒出。然而,该导流内塞常会因为该封盖的旋动而连带转动,使得该导流部的导流开口移位,由于该封盖的内止漏环系抵压住该导流内塞,因此当该封盖旋动时,该导流内塞会被连带转动,导致该导流部原本在正确方向的导流开口移位,而无法顺势倒出液体,造成使用上不便。故前述容器封盖装置所造成位移、渗漏等的缺失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容器封盖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以往容器封盖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容器封盖装置,其系包含有一容器本体及一导流内塞,其要点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朝上之开口,该开口的顶端具有一端部,该端部的周围由多数个齿形成一第一接环;所述导流内塞具有一穿伸入该容器本体的开口中的本体部,且所述导流内塞对应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的端部具有一凸部,而所述导流内塞于该凸部对应所述容器本体的第一接环处形成有一与该第一接环相配合的第二接环,以供该第一接环与该第二接环的齿相互啮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本技术的导流内塞系由第二接环的齿啮合于该容器本体开口的第二接环的齿,而使该导流内塞定位于该容器本体的开口中,因此该导流内塞不会受该盖体的转动而旋转,使该导流内塞的导流部的导流开口固定在正确位置,而可提供良好的使用方向性。而且,因该导流内塞不会随该该盖体的转动而旋转,使该导流内塞的凸部确实抵紧于该容器本体开口的端部,而具有较佳的防漏效果。2、由于本技术的第一接环与第二接环系由多数个齿形成,因此该导流内塞在装设于该容器本体的开口中时,无特定角度的限制,而方便该导流内塞的导流开口对应到该容器本体的把手的位置。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本技术的的组合剖视图图3、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本技术的第一、二接环的齿相啮合的示意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图6、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第一、二接环的齿相啮合示意图图7、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图图8、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第一、二接环的齿相啮合示意图图9、是常用容器封盖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是常用容器封盖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11、是常用容器封盖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图2、图3及图4,本技术的容器封盖装置包含有一容器本体1、一导流内塞2及一盖体3;其中该容器本体具有一朝上之开口11,该开口的顶端具有一端部111,且该开口的外缘形成有外螺纹112,以供该盖体的旋锁,而该开口的端部周围由多数个齿形成一第一接环1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接环系设置于该开口端部的内周缘壁113处,且形成该第一接环的齿系呈尖锥状。该导流内塞具有一穿伸入该容器本体的开口中的本体部21,且该导流内塞对应该容器本体的开口的端部具有一凸部22,而该导流内塞于该凸部对应该容器本体的开口的端部内缘形成有一与该第一接环相配合的第二接环23,以供该第一接环与该第二接环的齿相互啮合,另该导流内塞于该本体部中向上延伸一导流部24,该导流部中开设有一与该容器本体内连通的导流开口241。该盖体的内缘壁形成有内螺纹31,以供锁固于该容器本体的开口外缘的外螺纹处,且该盖体对应该导流内塞的凸部处具有一内止漏环32,以供抵压住该导流内塞的凸部的内缘。组装时,系将该导流内塞的本体部穿伸入该该容器本体的开口中,使该凸部挡止于该开口的端部并使该导流部的导流开口与该容器本体的把手13呈对应的位置,而且该导流内塞的第二接环的齿恰可与该容器本体开口的第一接环的齿相互啮合,而使该导流内塞定位于该容器本体的开口中,并再将该盖体旋锁于该容器本体的开口外缘,该盖体内的内止漏环则抵压住该导流内塞,而达止漏的效果。由于该导流内塞系由该第二接环的齿啮合于该容器本体开口的第一接环的齿,而使该导流内塞定位于该容器本体的开口中,因此该导流内塞不会受该盖体的转动而旋转,使该导流内塞的导流部的导流开口241固定在正确位置,而可提供良好的使用方向性。再者,该第一接环与该第二接环系由多数个齿形成,因此该导流内塞在装设于该容器本体的开口中时,无特定角度的限制,而方便该导流内塞的导流开口241对应到该容器本体的把手13的位置。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系本技术实施例之二,其中该容器本体的开口的端部顶面由多数个齿形成该第一接环14,且形成该第一接环的齿系呈梯形状,而该导流内塞的凸部底部形成有一与该第一接环相配合的第二接环25,以供该第一接环与该第二接环的齿相互啮合。再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系本技术实施例之三,其中该容器本体的开口端部的外周缘壁114由多数个齿形成第一接环15,且形成该第一接环的齿系呈圆弧状,而该导流内塞的凸部外缘形成有一与该第一接环相配合的第二接环26,以供该第一接环与该第二接环26的齿相互啮合。前述实施例二、三的组装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处仅变化该容器本体的第一接环与该导流内塞的第二接环间的相配合位置,其同样可达到定位该导流内塞及防止渗漏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容器封盖装置,其系包含有一容器本体及一导流内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朝上之开口,该开口的顶端具有一端部,该端部的周围由多数个齿形成一第一接环;所述导流内塞具有一穿伸入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木松申钦尹
申请(专利权)人:百士佳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