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守德专利>正文

容器及制造该容器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860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容器,其包括一筒体,该筒体设有底部,上方形成一开口,并在该开口周缘设有环幅缘;其特征在于:该环幅缘成型于容器筒体内侧端,由形成容器筒体的部分,延伸先形成向开口中央的扣槽,再向上延伸并向开口中央弯设成一环面后,再向下抵靠所述扣槽于筒体内的突缘而形成。(*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容器及制造该容器的模具,尤指一种中空管状的容器开口幅缘是成型于容器筒体内侧端缘的容器及制造该容器的模具。
技术介绍
按,一些在开口处形成具有特殊幅缘以便供扣持的容器,例如比较中、大型的花盆,其在容器上方开口的外周缘形成外撇的幅缘,以利于用手捧持该幅缘来移动整个花盆;本技术的设计者曾获台湾专利第一四八二八三号“容器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权,其公告号码第四六七八二一号,该案提供利用具有本体模、被动模、主动模及支撑柱的模具,使主动模及支撑柱同步作第一行程的位移;然后主动模连动被动模同步进行第二行程的位移,而完成具有中空管状的开口幅缘的容器成品。然而,上述案件所提供的中空管状的容器开口幅缘虽然相当实用,但某些场合的容器并不一定适合将开口幅缘形成于容器筒体“外侧端”,因此,如何提供一个中空管状的容器,其开口幅缘是成型于容器筒体“内侧端”,乃本案所讨论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便在于提供一种中空管状的容器,其开口幅缘成型于容器筒体内侧端,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制造该容器的模具。根据本技术目的所提供的容器,其包括一筒体,该筒体设有底部,上方形成一开口,并在该开口周缘设有环幅缘;且该环幅缘成型于容器筒体内侧端,由形成容器筒体的部分,延伸先形成向开口中央的扣槽,再向上延伸并向开口中央弯设成一环面后,再向下抵靠所述扣槽于筒体内的突缘而形成。这样,便形成一种中空管状的容器开口幅缘成型于容器筒体内侧端的容器。根据本技术具体的实施方案,所述容器的环面向下抵靠所述扣槽于筒体内的突缘,可与其粘设胶合,形成一受环设中空管状区间封闭的幅缘。容器环面还可以呈约略平设状,方便使用者握持。本技术所提供的制造上述容器的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包括二相互对应的半模,二半模在闭合时,于内部形成一中空腔室,而二半模在近下方模口的内侧缘各设有向内凸设的突缘,并在突缘的下方各设有凹设区间;第二模具,包括二相互对应的半模,其枢设于所述第一模具的模口中,二半模在闭合时,于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并于上端对应的内侧设有抵缘,而上端近外侧则设有朝上的尖锥状嵌体;支撑柱,设于第二模具容纳空间中,上方具有导引部,而内部则设有气道。藉由以上构造,便可以成型一具幅缘位于筒体内侧端的容器。本技术所提供的容器可以形成朝容器筒体“内侧端”的中空管状开口幅缘,使容器构造的设计更多样化,且使用方便,增加其实用性。而模具可以省略传统被动模的设计,不仅使模具构造简省,相对节省模具成本,同时亦可增加成形的速度,增加产量,降低成形容器的单位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容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容器幅缘构造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及容器成型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及容器成型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实施倒的模具及容器成型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及容器成型示意图(四)。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及容器成型示意图(五)。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及容器成型示意图(六)。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容器构造,包括一筒体1,其设有一底部11,上方形成一开口12,并在该开口12周缘设有一环幅缘13,该环幅缘13乃成型于容器筒体1内侧端,由形成容器筒体1的部分延伸先形成向开口12中央弧凹的扣槽14,再向上延伸并向开口12中央弯设成一具约略平设状环面15后,再向下抵靠所述扣槽14于筒体1内弧凸状的内突缘16,并与其粘设胶合,使形成一受环设中空管状区间17封闭的幅缘13。本技术实施例的容器,可用如图3所示的模具来完成,该模具包括第一模具2,其包括二相互对应的半模21,可供成形容器筒体1,二半模21在闭合时,将共同于内部形成一中空腔室22,而二半模21在近下方模口23的内侧缘各设有供形成所述容器扣槽14的向内凸设的突缘24,并在突缘24的下方各设有供形成所述容器中空管状区间17的凹设区间25;第二模具3,其包括二相互对应的半模31,其枢设于前述第一模具2的模口23中,二半模31在闭合时,将共同于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32,而二半模31于上端对应的内侧设有抵缘33,而上端近外侧则设有朝上的尖锥状嵌体34,该嵌体34与所述模口23间设有一余隙35;一支撑柱4,设于第二模具3的容纳空间32中,上方具有一锥状的导引部41,而内部则设有气体可流经的气道42。请参阅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在成型容器时,首先使具有适当熔融状态的半固体状挠性材料成管状胚料5流下,在抵达支撑柱4时,受锥状的导引部41的导引,而套于支撑柱4上受撑抵;然后如图4所示,使第一、二模具2、3的各二半模21、31受驱动而闭合,令第二模具3二半模31上端对应的抵缘33抵嵌落抵于支撑柱4上外周缘的胚料5,使该处呈密封状态;再如图5所示进行吹气,使高压气体自支撑柱4的气道42吹入管状胚料5中,使胚料5受撑张附贴于第一模具2腔室22及第二模具3上端所共同围设的腔状壁面;再如图6所示,进行泄气,并使第二模具3与支撑柱4连动作前进位移,使位于第二模具3嵌体34上端部分的胚料5将恰抵靠在第一模具2突缘24处,并与该处的胚料5形成熔合胶固状态,此时胚料5将成形出一受封闭的中空管状区间17;然后如图7所示,将第二模具3下移并脱离胚料5,而该第二模具3尖锥状嵌体34对胚料5所形成的尖锥状狭沟61将因余隙35而成形于该熔合胶固位置略靠容器中心轴线处;再如图8所示,将第一、二模具2、3向两侧分离,使已成型的胚料5仅由支撑柱4支撑,然后再予以经人工以刀片沿狭沟61作环状割刮,即可将该余料刮除而完成容器成品,且因该狭沟61较向容器中心轴线偏移,故在割刮时不会对筒体1造成损坏。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1、容器可以形成朝容器筒体“内侧端”的中空管状开口幅缘,使容器构造的设计更多样化,且使用方便,增加其实用性。2、模具可以省略传统被动模的设计,不仅使模具构造简省,相对节省模具成本,同时亦可增加成形的速度,增加产量,降低成形容器的单位成本。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申请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权利要求所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容器,其包括一筒体,该筒体设有底部,上方形成一开口,并在该开口周缘设有环幅缘;其特征在于该环幅缘成型于容器筒体内侧端,由形成容器筒体的部分,延伸先形成向开口中央的扣槽,再向上延伸并向开口中央弯设成一环面后,再向下抵靠所述扣槽于筒体内的突缘而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面向下抵靠所述扣槽于筒体内的突缘,并与其粘设胶合,形成一受环设中空管状区间封闭的幅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面呈约略平设状。4.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容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包括二相互对应的半模,二半模在闭合时,于内部形成一中空腔室,而二半模在近下方模口的内侧缘各设有向内凸设的突缘,并在突缘的下方各设有凹设区间;第二模具,包括二相互对应的半模,其枢设于所述第一模具的模口中,二半模在闭合时,于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并于上端对应的内侧设有抵缘,而上端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守德
申请(专利权)人:陈守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