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6405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2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定位结构,设置于一导光板与一框架之间。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弹性部以及一固定部。弹性部具有一第一曲面,且第一曲面的一向心方向指向导光板。固定部连接弹性部,且固定部与框架为一体成型。弹性部沿着平行于导光板的出光方向的高度,小于固定部沿着平行于导光板的出光方向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位结构可大幅降低导光板或其他部材损坏的可能性,并且保有导光板离光源距离维持一定光学品质水准的优点,达到满足机械测试要求、光学品质要求与降低成本的量产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定位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以定位一导光板的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在背光模块中,光源与导光板间的距离会影响整体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与入光侧的光学品质,因此,在近光侧,皆以导光板紧靠坚硬不易变形材质的定位材质来作组装,以确保光源与导光板间的距离是准确的;在远光侧,光源与导光板的距离是尽可能保持最小间隙离异量。然而,由于价格优势,常用导光板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于高温高湿的状态下尺寸膨胀量过大,在远光侧,若导光板的定位间隙不足,会造成导光板中心向上拱起造成色彩不均(mura)的现象,也容易发生导光板受干涉挤压导致变形或破裂的问题。若导光板的定位间隙过大时,组装时可能发生导光板在机构中滑动而造成导光板离光源距离过远,造成光线利用率不足,导致整体光学偏暗的现象。此外,若导光板远光侧的定位材质过硬,或受力后定位特征强度过低,会发生导光板或定位特征撞击后破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以定位导光板的定位结构,可大幅降低导光板或其他部材损坏的可能性,并且保有导光板离光源距离维持一定光学品质水准的优点,达到满足机械测试要求、光学品质要求与降低成本的量产特性。根据本技术,提出一种定位结构,设置于一导光板与一框架之间。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弹性部以及一固定部。弹性部具有一第一曲面,且第一曲面的一向心方向指向导光板。固定部连接弹性部,且固定部与框架为一体成型。弹性部沿着平行于导光板的出光方向的高度,小于固定部沿着平行于导光板的出光方向的高度。较佳地,该框架为一前框或一胶框。较佳地,该弹性部还包含一第二曲面,该第一曲面与该第二曲面间具有一垂直距离,且该第一曲面具有一曲率半径,该曲率半径对该垂直距离的比例介于1/3至20之间。较佳地,该定位结构还包含一开口,该开口介于该固定部与该导光板之间。根据本技术,提出一种定位结构,设置于一导光板与一框架之间。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弹性部以及一固定部。弹性部具有一第一曲面,且第一曲面的一向心方向远离导光板。固定部连接弹性部。 较佳地,该导光板包括一缺口,部分该弹性部容置于该缺口。较佳地,该框架为一背板,该固定部包括至少一固定件,用以将该定位结构固定于该背板,该固定件包括一卡勾、一粘着部及一螺纹部至少其中之一。根据本技术,提出一种定位结构,设置于一导光板与一框架之间。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弹性部以及一固定部。弹性部包含一第一曲面及至少一反曲点。固定部连接弹性部。较佳地,该弹性部包括一第一弹性区域与一第二弹性区域,该第二弹性区域介于该第一弹性区域与该固定部之间,且该第一弹性区域的一第一向心方向,与该第二弹性区域的一第二向心方向相反。较佳地,该框架为一背板,该固定部包括至少一固定件,用以将该定位结构固定于该背板,该固定件包括一卡勾、一粘着部及一螺纹部至少其中之一。本技术的定位结构不需要新增四组软质贴附材来做导光板的远光侧定位特征,只需以两组定位结构即可克服传统定位结构容易发生导光板或定位特征撞击后破裂的现象。此外,本技术的定位结构可大幅降低导光板或其他部材损坏的可能性,保有导光板离光源距离维持一定光学品质水准的优点,达到满足机械测试要求、光学品质要求与降低成本的量产特性。【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绘示一背光模块的示意图。图2绘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结构的俯视图。图3A、3B绘示利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结构定位导光板的放大示意图。图4绘示弹性部的各点受到导光板沿着+X方向堆挤的分力示意图。图5A绘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定位结构的俯视图。图5B绘示利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结构定位导光板的放大示意图。图6A绘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定位结构的示意图。图6B绘示利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结构定位导光板的放大示意图。图7绘示弹性部的各点受到导光板沿着+Y方向堆挤的分力示意图。图8A绘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结构的示意图。图8B绘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结构的俯视图。图中元件标号说明如下:1:背光模块10:背板101:开槽11:光源12、12,:导光板121:导光板的缺口12a:近光侧12b:远光侧13?16:定位结构18:框架31、41、51、61:弹性部31a、41a、51a:第一曲面31b、41b、51b:第二曲面31c:端面312:开口411:第一弹性区域412:第二弹性区域32、42、52、62:固定部321、421、521:固定件Dl:第一向心方向D2:第二向心方向Fm:导光板向弹性部挤压的力Fl?F8:弹性部受力后的变形力Ftl?Ft8:切线分力Fnl?Fn8:法线分力Hl:弹性部沿着导光板出光方向的高度H2:固定部沿着导光板出光方向的高度r:曲率半径S:反曲点t:弹性部的厚度X、Y、Z:坐标轴【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叙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是用以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需注意的是,附图是已简化以利清楚说明实施例之内容,附图上的尺寸比例并非按照实际产品等比例绘制,因此并非作为限缩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用。此外,实施例中的附图省略了不必要的元件,以清楚显示本技术的技术特点。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结构,是设置于一导光板与一框架之间,可用以定位一导光板。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弹性部以及一固定部。弹性部具有一第一曲面,固定部连接弹性部且与框架接触。—般来说,设计者会预留导光板平面长度3?7%。的间隙为膨胀安全值,避免导光板膨胀以后与其他部材挤压干涉,进而破坏相关结构。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结构包括弹性体,相较于一般的定位结构,当导光板受热膨胀时,能提供导光板足够的膨胀空间。同时,弹性体的曲面能有效分散导光板膨胀时施加于定位结构的压力,避免造成导光板或定位结构的破坏。图1绘不一背光模块100的不意图。背光模块100包括背板10、光源11、导光板12以及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定位结构13。导光板12靠近光源11的一侧定义为近光侧12a,与近光侧12a相对的一侧定义为远光侧12b。如图1所示,背光模块I包括两个定位结构13,定位结构13设置于设置于导光板12与框架之间,可用以定位导光板12。在本实施例中,框架为背板10,也就是说,定位结构13设置于设置于导光板12与背板10之间。定位结构13位于导光板12的远光侧12b,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定位结构13也可设置于导光板12的近光侧12a。图2绘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结构13的俯视图。图3A、3B绘示利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结构13定位导光板12的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13包括两个弹性部31以及一固定部32,固定部32连接弹性部31。弹性部31具有一第一曲面31a及一第二曲面31b。固定部32可包括至少一固定件321,用以将定位结构13固定于背板10。举例来说,在图2中,固定部32包括两个固定件321,固定件321例如包括一^^勾。在一实施例中,弹性部31的第一曲面31a的向心方向指向导光板12。此外,弹性部更具有一端面31c,端面31c连接第一曲面31a与第二曲面31b。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位结构,设置于一导光板与一框架之间,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弹性部,该弹性部为一弧形结构且具有一第一曲面,且该第一曲面的一向心方向指向该导光板;以及一固定部,连接该弹性部,且该固定部与该框架为一体成型,其中该弹性部沿着平行于该导光板的一出光方向的高度,小于该固定部沿着平行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方向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忠志胡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