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勇干专利>正文

自动茶叶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621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日常生活用的自动茶叶盒。茶叶盒的盒盖上有茶叶出口,同时还设有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上有滑动体和回位弹簧,滑动体连接滑动盖和牵动滑动体移动的驱动块。该自动茶叶盒,使用和操作方便、轻巧,在使用时不需要打开盒盖,只要拿起茶叶盒使其倒置,抠动牵动滑动体移动的驱动块,茶叶即会自动从茶叶出口流出。这种茶叶盒,结构和工作过程均简单,易于制造,性能稳定可靠,密封性也较好。(*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日常生活用的自动茶叶盒。目前使用的茶叶盒是在盒体上加盖一个盒盖构成的,取茶叶时,必须把盒盖打开。存在如下缺点1、为提高茶叶盒的密封性,盒盖与盒体之间的配合往往都比较紧,因此盒盖不易被打开,比较费力,还需要重新盖上,又兼麻烦;2、盒盖打开后,茶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易受潮湿,跑茶味;3、倒茶叶时不易掌握茶叶的倒出量,有些人先倒到手里,然后将剩余的再倒进茶叶盒里,这样既不卫生又不文明。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茶叶盒的缺陷,提供一种不必打开盒盖即可倒出茶叶的自动茶叶盒。技术的目的是按下述方式实现的。自动茶叶盒的结构仍由盒体及其盒盖构成,盒盖上有茶叶出口,同时还设有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上有滑动体和回位弹簧,滑动体连接滑动盖和牵动滑动体移动的驱动块,在平衡状态下,滑动盖的位置处于茶叶出口上,使茶叶出口处于封闭状态。为进一步提高上述机构的可靠性和较好地控制每次倒出茶叶量的多少,在茶叶出口的大约下方位置设置一个与滑动体连动的拔叉,滑动体是主动件,拔叉是被动件。自动茶叶盒在不用闲置时,即在平衡状态下,由回位弹簧顶紧滑动体从而使与滑动体连接的滑动盖封闭茶叶出口,使茶叶盒处于密封状态。使用时,拿起茶叶盒使其倒置,手指抠动牵动滑动体移动的驱动块,滑动体即会在滑动轨道上克服弹簧的压力移动,并且带动滑动盖移动,使茶叶出口开启,同时滑动轨道上的回位弹簧被压缩。当茶叶出口被打开后,茶叶即会自动流动,如果设置有与滑动体连接的拔叉,则拔叉会强制性地把茶叶拔出,并且可适当控制茶叶的拔出量,松卡手指,回位弹簧复位,并且带动滑动体,滑动盖、驱动块以及与滑动体连接的拔叉恢复原位,即平衡状态。这样即完成一次取出茶叶的过程。本技术提供的自动茶叶盒,使用和操作方便、轻巧,在使用时不需要打开盒盖,只需拿起茶叶盒使其倒置,抠动牵动滑动体移动的驱动块,茶叶即会自动从茶叶出口流出。减少了打开和重新合上盒盖的麻烦,并且减少了茶叶与外界空气的接触机会。该茶叶盒,结构和工作过程均简单,易于制造,性能稳定可靠,密封性也较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茶叶盒的外观视图。附图2是依据本技术提供的自动茶叶盒的盒盖结构的主视图。附图3是附图2的左视图。附图4是附图2的俯视图。如附图所示自动茶叶盒的结构包括盒体1和盒盖2。盒盖2上有茶叶出口3,同时还设有滑动轨道4,滑动轨道4上有滑动体5和回位弹簧6,滑动体5连接滑动盖7和牵动滑动体移动的驱动块8。在平衡状态下,滑动盖7的位置处于茶叶出口3上,使茶叶出口处于封闭状态。滑动轨道4的形状是槽形。槽形滑动轨道设在盒盖2的下表面上,滑动体5的外形尺寸与轨道4的内部形状尺寸相配合,轨道4的右端设有挡板9,回位弹簧6设在轨道4内,其一端与滑动体5接触,另一端与挡板9接触。滑动轨道4的截面形状是u形,正方形或长方形,开口朝上,其上端及挡板9的上端与盒盖2下表面连接,形成一个除左端留有轨道的出入口和留有不影响滑动体5来回移动的空隙外,其余封闭的轨道。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盒体内的茶叶进入轨道内,影响滑动体的滑动。可以将驱动块8设在盒盖的上方,以便于驱动。如图示,盒盖2上出口3的一侧开有一个缺口10,驱动块8设在缺口10的上方,通过缺口10,驱动块8与滑动体5固定连接,此时,滑动体5和滑动盖7均在盒盖2的下方。为更好地控制滑动体的移动方向,如图示,槽形滑动轨道4两内侧的上部分别设置一个挡板11,挡板11与盒盖2下表面之间构成两个定向导轨12,滑动体5的左部13与轨道4成动配合,滑动体5的右部是一个平板14,平板14的两边部套在定向导轨12内,与导轨12成动配合,回位弹簧6左端与滑动体左部13的右端接触。实际上定向导轨12是滑动轨道4的一个组成部分。驱动块8可通过缺口10与平板14连接。在平衡状态下,平板14的右端到挡板9的距离与滑动体左部13的右端到挡板11的左端的距离一致。这个距离应使滑动盖能够移动足够长度,以便出口3能被打开到所需要的程度。如附图所示,在茶叶出口3的大约下方位置,设置一个与滑动体5连动的拔叉,滑动体是主动件,拔叉是被动件。具体结构是,茶叶出口3设在滑动轨道4的左方,滑动轨道的左端设置一个转轴支座15,该支座上设置转动轴16,转动轴16上连接拔叉17和被动连环18,同时在滑动体5或滑动盖7的下表面上设置主动扣槽19,被动连环18的一部分置于主动扣槽19内。滑动体移动时,扣槽19随之移动,扣槽又迫使环18转动,从而使拔叉发生转动。拔叉可设置两排,一排直线形的,一排弧线形,两排之间有一定角度,如90度,如图示,扣槽19设在滑动盖7的下表面上。滑动体5与滑动盖7之间固定连接,连为一体,茶叶出口3的形状是圆形,滑动盖7的形状是比出口3直径稍大的圆形。滑动盖7的左方限位可利用盒盖2的左壁,即在平衡状态下,滑动盖的左端与盒盖2的左壁内侧接触,被限位。当然也可在盒盖2的下表面上专设左限位挡板。本技术的上述机构适于任何外观形状的茶叶盒,如圆柱形的,立方形的以及如附图1所示的形状。另外,驱动块8可做成各种外观较好的造型。如圆柱形、立方形,以及各种动物造型等。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茶叶盒,结构包括盒体1和盒盖2,其特征在于盒盖2上有茶叶出口3,同时还设有滑动轨道4,滑动轨道4上有滑动体5和回位弹簧6,滑动体5连接滑动盖7和牵动滑动体移动的驱动块8,在平衡状态下,滑动盖7的位置处于茶叶出口3上,使茶叶出口处于封闭状态。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盒,其特征在于槽形滑动轨道4设在盒盖2的下表面上,滑动体5的外形尺寸与轨道4内部形状尺寸相配合,轨道4的右端设有挡板9,回位弹簧6设在轨道内,其一端与滑动体5接触,另一端与挡板9接触。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盒,其特征在于滑动轨道4的截面形状是u形,正方形或长方形,开口朝上,其上端及挡板9的上端与盒盖2下表面连接,形成一个除左端留有轨道的出入口和留有不影响滑动体5来回移动的空隙外,其余均封闭的轨道。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盒,其特征在于盒盖2上出口3的一侧开有一个缺口10,驱动块8设在缺口10的上方,通过缺口10,驱动块8与滑动体5固定连接,滑动体5和滑动盖7均在盒盖2的下方。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盒,其特征在于槽形滑动轨道4两内侧的上部分别设置一个挡板11,挡板11与盒盖2下表面之间构成二个定向导轨12,滑动体5的左部13与轨道4成动配合,滑动体5的右部是一个平板14,平板14的两边部套在定向导轨12内,与导轨12成动配合,回位弹簧6左端与滑动体左部13的右端接触。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叶盒,其特征在于在平衡状态下,平板14的右端到挡板9的距离与滑动体左部13的右端到挡板11的左端的距离一致。7.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盒,其特征在于茶叶出口3设在滑动轨道4的左方,滑动轨道的左端设置一个转轴支座15,该支座上设有转动轴16,转轴16上连接拔叉17和被动连环18,同时在滑动体5或滑动盖7的下表面上设置主动扣槽19,被动连环18的一部分置于主动扣槽19内。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叶盒,其特征在于滑动体5与滑动盖7之间固定连接,连为一体,出口3的形状是圆形,滑动盖7的形状是比出口3直径稍大的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茶叶盒,结构包括盒体1和盒盖2,其特征在于:盒盖2上有茶叶出口3,同时还设有滑动轨道4,滑动轨道4上有滑动体5和回位弹簧6,滑动体5连接滑动盖7和牵动滑动体移动的驱动块8,在平衡状态下,滑动盖7的位置处于茶叶出口3上,使茶叶出口处于封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干
申请(专利权)人:李勇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