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388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0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排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拨料机构、下管机构及卸料机构,其中,上述机架内部为空腔结构,机架的后侧设有料斗,料斗内堆设有发热管;上述拨料机构设置在料斗内,拨料机构推动发热管在料斗内整齐排列;上述下管机构设置在料斗的下方,以便将发热管逐次放置在设置在下管机构下部的排管架内;上述卸料机构设置在排管架下部,卸料机构推动排管架倾斜翻转,以便使排管架内的发热管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热管领域,特别指一种自动排管机
技术介绍
加热管是在无缝金属管内碳钢管、钛管、不锈钢管、铜管装入电热丝,空隙部分填满有良好导热性和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后缩管而成,再加工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型状。它具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机械强度好,对恶劣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它可用于各种液体和酸碱盐的加热,同时也适应低溶点的金属加热溶化铅、锌、锡、巴氏合金。加热管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到管体氧化镁粉料及密封管体等工序,这些工序需要通过发热管治具将发热管固定,发热管治具上的发热管均匀间隔排列,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人工排管方式,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自动排管机。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排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拨料机构、下管机构及卸料机构,其中,上述机架内部为空腔结构,机架的后侧设有料斗,料斗内堆设有发热管;上述拨料机构设置在料斗内,拨料机构推动发热管在料斗内整齐排列;上述下管机构设置在料斗的下方,以便将发热管逐次放置在设置在下管机构下部的排管架内;上述卸料机构设置在排管架下部,卸料机构推动排管架倾斜翻转,以便使排管架内的发热管排出。优选地,所述的料斗包括料斗板及导料板,其中,上述料斗板倾斜设置在机架内,料斗板由内而外朝下方倾斜,料斗板上堆放有发热管;上述导料板设置在料斗板的下部,并与料斗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导料空间。优选地,所述的拨料机构包括拨料电机、拨料主轴及拨料轮,其中,上述拨料电机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拨料主轴连接在拨料电机上,并向内延伸穿过料斗连接在机架的另一侧壁上;上述拨料轮包括至少二个,拨料轮间隔设置在拨料轴上,拨料电机通过拨料主轴带动拨料轮旋转,以便使料斗内的发热管逐次排入导料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的下管机构设置在料斗板的下部,并位于上述导料空间的侧部,下管机构包括驱动气缸、第一挡管板及第二挡管板。优选地,所述的驱动气缸设置在上述料斗板的下部,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挡板座,挡板座上安装有夹具;上述第一挡管板及第二挡管板分别设置在夹具的前后两侦U,第一挡管板与第二挡管板上下间隔设置,该间隙高度大于单根发热管直径,小于双根发热管直径。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挡管板设置在夹具外侧,第二挡管板设置在夹具内侧,并位于第一挡管板的上方,驱动气缸推动夹具向外侧运动,第二挡管板铲下一根发热管,第一挡管板伸出导料空间,向下放出该发热管,驱动气缸推动夹具向内侧运动,第一挡管板插入导料空间内将导料空间堵住,形成单次逐步放管结构。优选地,所述的排管架设置在上述导料空间的下方,排管架上开设有至少二个均匀间隔排列的卡槽,导料空间内排出的发热管单次逐步放置在卡槽B。优选地,所述的排管架的下部设有至少二个滑座,滑座间隔设置在排管架的下部,并嵌设在滑轨上,沿滑轨前后自由滑动,滑轨的两端固定在机架的前后侧壁上。优选地,所述的滑座上设有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齿轮与步进电机连接,步进电机通过齿轮带动齿条运动,以便带动滑座运动。优选地,所述的卸料机构包括卸料气缸及卸料架,其中,上述卸料架设置在排管架的下部,卸料架的一端连接在机架的侧壁上,并沿机架自由翻转;上述卸料气缸设置在机架上,卸料气缸的另一端固定在卸料架的底部,卸料气缸推动卸料架翻转,以便将发热管排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改进创新,设计了自动排管装置,该装置使用过程中,先将发热管体堆放在料斗内,通过料斗内设的拨料机构对发热管进行拨动,防止发热管交叉排列,造成堵塞,使发热管顺利地沿着料斗板向下滑入导料空间内;导料空间的侧部设置的下料机构通过驱动气缸及独特设置的第一挡管板及第二挡管板实现单次逐步放管,使发热管单次从导料空间内滑出至设置在导料空间下部的排管架上,对应下料机构的运动时间,排管架的步进电机驱动排管架沿导轨直线运动,驱动气缸驱动一个来回,排管架直线运动一个卡槽距离,使得发热管逐次嵌入在排管架的卡槽内;排管架内发热管装好后,通过卸料气缸推动卸料架倾斜翻转,带动排管架倾斜翻转,以便将排管架内的发热管一次全部排出至发热管治具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排管机,包括机架1、拨料机构9、下管机构7及卸料机构,其中,上述机架I内部为空腔结构,机架I的后侧设有料斗8,料斗8内堆设有发热管;上述拨料机构9设置在料斗8内,拨料机构9推动发热管在料斗8内整齐排列;上述下管机构7设置在料斗8的下方,以便将发热管逐次放置在设置在下管机构7下部的排管架11内;上述卸料机构设置在排管架11下部,卸料机构推动排管架11倾斜翻转,以便使排管架11内的发热管排出。料斗8包括料斗板18及导料板19,其中,上述料斗板18倾斜设置在机架I内,料斗板18由内而外朝下方倾斜,料斗板18上堆放有发热管;上述导料板19设置在料斗板18的下部,并与料斗板18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导料空间A。拨料机构9包括拨料电机3、拨料主轴12及拨料轮13,其中,上述拨料电机3设置在机架I的一侧,拨料主轴12连接在拨料电机3上,并向内延伸穿过料斗8连接在机架I的另一侧壁上;上述拨料轮13包括至少二个,拨料轮13间隔设置在拨料轴12上,拨料电机3通过拨料主轴12带动拨料轮13旋转,以便使料斗8内的发热管逐次排入导料空间A内。下管机构7设置在料斗板18的下部,并位于上述导料空间A的侧部,下管机构7包括驱动气缸、第一挡管板20及第二挡管板21。驱动气缸设置在上述料斗板18的下部,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挡板座,挡板座上安装有夹具;上述第一挡管板20及第二挡管板21分别设置在夹具的前后两侧,第一挡管板20与第二挡管板21上下间隔设置,该间隙高度大于单根发热管直径,小于双根发热管直径。第一挡管板20设置在夹具外侧,第二挡管板21设置在夹具内侧,并位于第一挡管板20的上方,驱动气缸推动夹具向外侧运动,第二挡管板21铲下一根发热管,第一挡管板20伸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排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拨料机构(9)、下管机构(7)及卸料机构,其中,上述机架(1)内部为空腔结构,机架(1)的后侧设有料斗(8),料斗(8)内堆设有发热管;上述拨料机构(9)设置在料斗(8)内,拨料机构(9)推动发热管在料斗(8)内整齐排列;上述下管机构(7)设置在料斗(8)的下方,以便将发热管逐次放置在设置在下管机构(7)下部的排管架(11)内;上述卸料机构设置在排管架(11)下部,卸料机构推动排管架(11)倾斜翻转,以便使排管架(11)内的发热管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通力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