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洪专利>正文

洁净容器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357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洁净容器嘴。它由螺纹口(1)、出液口(2)、疏液槽(3)、渗液孔(4)、连接部(5)组成。它能在不改变原有容器口外观,以及不改变原有使用习惯的情况下,解决液体容器在进行多次“部分倾倒”液体后,在容器口累积的“残留液体”顺容器口外壁流下,造成的“流液”粘在容器外表面和粘在置放容器的台子上的问题。做到让“残留液”不离开容器嘴,且能重新流回到容器内。此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着眼于家用食用油容器设计的,也能广泛适用于其它的液体容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活中需要的洁净容器嘴。可广泛适用于各种液体容器的容器口。目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体容器,容器口的外表面都是直接与容器外表面连为一体的。这种设计的缺点在于,装有液体的容器在“部分倾倒”后,容器扶正时,少量液体便会因为惯性作用,停留在容器口,有些粘度大的液体(如油)还会更多的残留在容器口或顺势沾在容器口外表面,这样当容器放正后相对静止时,残留在容器口的液体便会顺着容器口外表面流下,使得容器外表面沾上液体,有时当“残留液”多时,或多次反复“部分倾倒”,“残留液”累积较多时,还会弄脏放容器的台子。虽然现在的一些容器在容器口的设计上已经注意到解决这一问题(如烹调油瓶口),瓶口外缘设计了一个“宽于瓶口内圆垂直线的半圆弧倾斜角”,并最大限度的减薄了瓶口外缘,来减少油停留在瓶口的绝对数量,并预防油顺势沾到瓶口外表面上,但在现实使用中还是有少量油在“部分倾倒”后残留在瓶口,多次积累之后便从瓶口流下沾在瓶子的外表面和放容器的台面上。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洁净容器嘴,它能有效地保证“残留液”不沾在容器外表面,从而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洁净容器嘴由出液口、螺纹口、疏液槽、渗液孔组成,装有洁净容器嘴的容器进行“部分倾倒”液体时,液体从出液口流出,倾倒完毕后容器扶正,少量“残留液”停留在出液口外缘,当容器相对静止时“残留液”顺出液口外壁流下,进入到出液口和螺纹口之间的疏液槽中,然后经疏液槽到达渗液孔,再经渗液孔重新进入到容器中,容器内液体始终保持不与容器盖及容器外表面接触,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与现有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点1、彻底解决了“残留液”沾在容器外表面及弄脏台面的问题。2、“残留液”可流回容器,重新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示意图。图中1、出液口2、螺纹口3、疏液槽4、渗液孔5、连接部在图1中,连接部与容器连接或在制造时与容器融为一体;出液口高于螺纹口是为了保证容器在倾倒液体时,液体从出液口流出不接触到螺纹口;螺纹口外壁有与容器盖相吻合的螺纹或其它结构,内壁有不相交的环状突起或凹陷,当容器倾倒过程中产生的“残留液”在疏液槽中还未完全流到容器中时,容器再次倾倒,这时内壁不相交的环状突起或凹陷便可阻挡和停留这部分“残留液”;疏液槽设在出液口和螺纹口之间,槽底为倾斜的并有一定坡度,当有少量液体顺出液口外壁流下时,可在疏液槽中迅速流动到达槽底最低点,疏液槽槽底还可设计为多道槽,其目的同螺纹口内壁的环状突起或凹陷作用相似,也是阻挡和停留少量“残留液”;渗液孔设在疏液槽槽底或与槽底最低点相同高度的出液口管壁上,渗液孔可以是单个的一处设置,也可以是多个的多处设置。当装有液体的容器在进行“部分倾倒”液体时,液体从出液口流出,倾倒完毕后,容器扶正,少量“残留液”停留在出液口外缘,当容器相对静止时,“残留液”顺出液口外壁流下,进入到出液口和螺纹口之间的疏液槽中,然后经疏液槽流到渗液孔,再经渗液孔重新进入到容器中。如果在“残留液”还未完全流入容器中时,再次“部分倾倒”,“残留液”便会在疏液槽中顺势流到螺纹口的内壁上,这时疏液槽的多道槽设计和螺纹口内壁上的不相交的环状突起或凹陷,便可阻挡和停留这部分残留液体。渗液孔设在疏液槽槽底或与槽底最低位置相同高度的出液口管壁上,当容器倾倒液体时,由于渗液孔孔径远小于出液口孔径,在外部气压和液体张力的作用下,液体是不会从渗液孔流出。如果将渗液孔设置在容器倾倒时,容器口的相对高位,(即在倾倒液体时,渗液孔所处位置受到容器内的液体压力比出液口最高位受到的液体压力小时;或与出液口最高位受到的液体压力相等时)还可以较大幅度的增大渗液孔的孔径,同时做为进气孔使用。进气孔也可独立的使用,可独立的设在装有洁净空器嘴的容器上使用,也可独立的设在普通容器上使用。进气孔的作用在于可最大限度的减小或免除容器在倾倒液体时,容器口产生的进气气泡对液体平稳流动的影响,从而免除容器在倾倒液体时,因为流速不平稳产生的“飞溅现象”。同理,在外部气压的作用下,液体同样不可能从进气孔流出。实现本技术的一种方式本技术的结构相对简单,可以在保持原有容器使用习惯,不改变外观(即缩小出液口直径)或外观只做微小变化(扩大容器盖直径)的情况下,只在容器口做略微改动便可实现本专利技术。以现有的“烹调油瓶口”为侧,只需在原有瓶口外围隔开一点距离,增加一圈(即螺纹口),隔开的距离(即疏液槽),并在内圈(即出液口)管壁上,即原有瓶口内径中设置的“密封易拉环”所处的高度之上,靠近油瓶把手一侧,穿一小孔(即渗液孔)。渗液孔设置在原有瓶口内径中“密封易拉环”所处位置的上方,并且是在出液口的管壁上穿孔获得,而不是直接在疏液槽的槽底穿孔,其目的是为了不改变原有烹调油瓶的密封状况。经过这些增设,便可在不改变原有烹调油瓶的密封状况和使用方式的情况下,改良原有烹调油瓶口,实现这一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洁净容器嘴,由出液口、螺纹口、疏液槽、渗液孔组成,其特征在于出液口高于螺纹口,疏液槽在出液口和螺纹口之间,渗液孔设在疏液槽槽底或出液口管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容器嘴,其特征在于螺纹口内壁有不相交的环状突起或凹陷;外壁与容器盖相吻合,有螺纹或无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容器嘴其特征在于疏液槽处在出液口和螺纹口之间,槽底可以是有坡度的,也可以是无坡度的,可以是一道槽,也可以是多道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容器嘴,其特征在于渗液孔设在疏液槽槽底和出液口的管壁上,渗液孔可以是单个的一处设置,也可以是多个的多处设置,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其它几何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容器嘴,其特征在于当渗液孔设置在倾倒液体时容器嘴的高位,相对受到容器内液体压力比出液口最高点小,或与最高点相同时,还可同时做为容器的进气孔使用,进气孔也可独立的使用,可以独立的设在装有洁净容器嘴的容器上使用,也可独立的设在普通容器上使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洁净容器嘴。它由螺纹口(1)、出液口(2)、疏液槽(3)、渗液孔(4)、连接部(5)组成。它能在不改变原有容器口外观,以及不改变原有使用习惯的情况下,解决液体容器在进行多次“部分倾倒”液体后,在容器口累积的“残留液体”顺容器口外壁流下,造成的“流液”粘在容器外表面和粘在置放容器的台子上的问题。做到让“残留液”不离开容器嘴,且能重新流回到容器内。此项技术是着眼于家用食用油容器设计的,也能广泛适用于其它的液体容器。文档编号B65D47/00GK2335904SQ97213330公开日1999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21日专利技术者林洪 申请人:林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洁净容器嘴,由出液口[1]、螺纹口[2]、疏液槽[3]、渗液孔[4]组成,其特征在于出液口高于螺纹口,疏液槽在出液口和螺纹口之间,渗液孔设在疏液槽槽底或出液口管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洪
申请(专利权)人:林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