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用连杆式同步自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4821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用连杆式同步自吸装置,包括有柱塞吸管1、进料管21,柱塞吸管1与柱塞吸管套2滑动配合连接,柱塞吸管套2与自吸泵壳体43焊接固定,柱塞吸管1与连杆4通过转动销3连接,铰链耳座6与连杆4通过转动销5连接,调节刻度盘7与盒体上盖16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止了离心机停机时直转鼓43内残留的料液产生的偏心动载荷引起离心机出现共振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沉降离心机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用连杆式同步自吸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沉降离心机结构原理,参见图1:1、物料经进料管I进入螺旋2中,通过螺旋2出料口进入转鼓4中,物料在高速旋转的转鼓4中经离心沉降,澄清的清液在高速旋转的转鼓4中形成离心液压,在离心液压的作用下澄清的清液经溢流板6和溢流板法兰5溢流出转鼓。调节沉降液池深度H须停机后通过更换溢流板6来调节,从而降低了离心机的工作效率。2、在停机时,离心机在转速降到一定转速时,由于转速低到无法提供足够的离心力使转鼓4内残留的液池深度为H的清液形成均匀的液环。从而导致液环H与转鼓4偏心,偏心的清液形成的偏心动载荷与离心机固有频率形成共振导致离心机振动极速上升。由此产生的共振将导致离心机机械零件的损坏和对人身造成安全隐患。3、靠溢流板6溢流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分离蛋白等食品物料时,清洗停机后转鼓内还会残留液池深度为H的残留清洗料液,残留的蛋白料液会导致变质问题,从而不符合GMP要求。4、在物料浓度波动时,为了满足分离效果需要调节液池深度H来消除物料浓度波动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此时须停机并打开罩壳拆下在用的溢流板6并更换相应液池深度H的溢流板6,这就需要加工许多组各种液池深度H的溢流板6。因此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和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如果分离的物料为有毒易挥发物料,经常开盖将导致空气污染和对工人造成身体伤害。原有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1、解决了在分离食品、制药、生物化工类等物料时,分离后的清液常规需通过主机体外罩壳收集,然后经出液口排出而导致清液与外界接触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达到分离后的清液通过连杆式同步自吸栗装置直接从主机体内排出,避免了分离后的清液与外界接触造成二次污染。2、解决在了分离易挥发性有毒有害物料时,因常规通过开放式结构收集清液所造成的人体伤害和大气污染;达到在分离易挥发有毒有害物料时通过密闭式结构收集清液,避免了易挥发有毒有害物料对人体的伤害和大气的污染。3、解决调节液池深度H,需要停机更换溢流板6的问题;达到不停机就能调节液池深度H,从而提高机器工作效率。4、解决离心机停机时,由于转鼓4内残留的液池深度为H的清液所受离心力无法维持其均匀的环形液层而产生偏心动载荷与离心机固有频率形成共振的技术难题;达到停机时,转鼓4内不会残留相应的清液,从而避免引起离心机的共振问题。5、解决食品、制药、生物化工类等物料时,清洗离心机后转鼓内不会残留清洗料液,从而避免了残留的清洗料液导致变质的问题。6、解决了当物料浓度波动时,无须停机和开盖就能实现对液池深度H的调节来满足分离效果。从而减轻了工人工作强度和大大提高了设备工作效率。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用连杆式同步自吸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用连杆式同步自吸装置,包括有柱塞吸管1、进料管21,柱塞吸管I与柱塞吸管套2滑动配合连接,柱塞吸管套2与自吸栗壳体43焊接固定,柱塞吸管I与连杆4通过转动销3连接,铰链耳座6与连杆4通过转动销5连接,调节刻度盘7与盒体上盖16焊接固定,调节螺母8与调节丝杠13通过T型螺纹连接,调节螺母8与滑动销轴15之间转动配合,轴承右封盖9与盒体上盖16通过螺钉连接,调节丝杠13两端分别由止推轴承12、止推轴承17支撑,止推轴承12、止推轴承17、调节丝杠13通过外六角螺母11、锁紧薄螺母10压紧于盒体上盖16上,轴承左封盖18与盒体上盖16通过螺钉连接,调节手轮19与调节丝杠13通过平键连接,轴端挡圈20将调节手轮19压紧于调节丝杠13上,进料管21与进料管座24通过螺钉连接,滑动销轴15与滑座14移动滑动配合,滑座14与调节管54通过螺钉连接,有机玻璃盖板22与盒体上盖16通过螺钉连接,盒体后封板23与盒体上盖16通过焊接连接,进料管座24与支撑套26通过螺钉连接,支撑套26内孔与栗管轴29外圆之间通过O型圈27密封栗管轴29,顶丝30下端顶住压环28使栗管轴29轴向固定,风窗板31与支撑套26通过螺钉连接,支撑套26与栗管轴29之间安装有同心的特康泛力油封33,压紧套32与栗管轴29之间安装有同心的特康泛力油封33,大端盖轴42与栗管轴29之间安装有同心的特康泛力油封33,压紧套32将挡油环38、大端球轴承40、挡油环38压紧于大端盖轴42上,支撑套34与大端轴承外压盖35通过螺钉连接,大端轴承外压盖35孔内过渡配合深沟球轴承36,大端轴承外压盖35与大端主轴承套39端面之间压有O型圈37,大端主轴承套39孔内滑动配合大端球轴承40,大端主轴承套39与大端轴承内压盖41端面之间压有O型圈37,大端轴承内压盖41孔内过渡配合深沟球轴承36,大端盖轴42与大端轴盘44通过螺钉连接,大端轴盘44与直转鼓53通过螺钉连接,大端轴轴承压盖47与大端轴盘44之间装有骨架油封45,骨架油封45通过弹性卡圈46轴向定位,大端轴轴承压盖47与轴承盒51径向之间压有O型圈48,大端轴轴承压盖47与轴承盒51通过螺钉连接,滚子轴承49、角接触球轴承50通过大端轴轴承压盖47压紧于轴承盒51的内孔端面,轴承盒51与大端轴盘44径向之间安装有骨架油封52,骨架油封52通过弹性卡圈57轴向定位,大端轴盘44外圆轴颈与调整垫圈56内孔通过间隙配合连接,滚子轴承49与大端轴盘轴颈通过过渡配合连接,调节管54与进料管21之间压有O型封圈5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物料通过进料管21进入螺旋管58中,通过螺旋管58中的出料口进入直转鼓53中。在高速旋转的直转鼓53中物料迅速沉降,沉降后的澄清液在离心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大端轴盘44内。转动调节手轮19带动调节丝杠13转动,调节丝杠13转动带动调节螺母8做轴向运动。调节螺母8轴向运动带动滑动销轴15在滑座14内向上滑动。滑动销轴15在滑座14内向上运动时,带动滑座14做顺时针摆动。滑座14顺时针摆动带动调节管54顺时针摆动。调节管54顺时针摆动带动自吸栗壳体43顺时针转动。自吸栗壳体43顺时针转动通过转动销5带动连杆4转动。连杆4转动通过转动销3带动柱塞吸管I在柱塞吸管套2内做外伸滑动。当柱塞吸管I外伸插入大端轴盘44内的澄清液层下时。由于澄清液层在离心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柱塞吸管I直接压入自吸栗壳体43内,然后通过栗管轴29进入到支撑套26内,经支撑套26的排泄法兰管排泄出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离心机停机时直转鼓43内残留的料液在离心压力的作用下经柱塞吸管I到达支撑套26的排泄法兰管排泄而出,防止了离心机停机时直转鼓43内残留的料液产生的偏心动载荷弓I起离心机出现共振的现象。2、澄清液液池深度的调节通过离心机外部的调节手轮19的转动转化为柱塞吸管I在柱塞吸管套2内的伸缩运动,从而达到不停机就能对澄清液池深度的调节。减轻了工人工作强度和大大提高了设备工作效率。3、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用连杆式同步自吸装置,包括有柱塞吸管(1)、进料管(21),其特征在于,柱塞吸管(1)与柱塞吸管套(2)滑动配合连接,柱塞吸管套(2)与自吸泵壳体(43)焊接固定,柱塞吸管(1)与连杆(4)通过转动销(3)连接,铰链耳座(6)与连杆(4)通过转动销(5)连接,调节刻度盘(7)与盒体上盖(16)焊接固定,调节螺母(8)与调节丝杠(13)通过T型螺纹连接,调节螺母(8)与滑动销轴(15)之间转动配合,轴承右封盖(9)与盒体上盖(16)通过螺钉连接,调节丝杠(13)两端分别由止推轴承(12)、止推轴承(17)支撑,止推轴承(12)、止推轴承(17)、调节丝杠(13)通过外六角螺母(11)、锁紧薄螺母(10)压紧于盒体上盖(16)上,轴承左封盖(18)与盒体上盖(16)通过螺钉连接,调节手轮(19)与调节丝杠(13)通过平键连接,轴端挡圈(20)将调节手轮(19)压紧于调节丝杠(13)上,进料管(21)与进料管座(24)通过螺钉连接,滑动销轴(15)与滑座(14)移动滑动配合,滑座(14)与调节管(54)通过螺钉连接,有机玻璃盖板(22)与盒体上盖(16)通过螺钉连接,盒体后封板(23)与盒体上盖(16)通过焊接连接,进料管座(24)与支撑套(26)通过螺钉连接,支撑套(26)内孔与泵管轴(29)外圆之间通过O型圈(27)密封泵管轴(29),顶丝(30)下端顶住压环(28)使泵管轴(29)轴向固定,风窗板(31)与支撑套(26)通过螺钉连接,支撑套(26)与泵管轴(29)之间安装有同心的特康泛力油封(33),压紧套(32)与泵管轴(29)之间安装有同心的特康泛力油封(33),大端盖轴(42)与泵管轴(29)之间安装有同心的特康泛力油封(33),压紧套(32)将挡油环(38)、大端球轴承(40)、挡油环(38)压紧于大端盖轴(42)上,支撑套(34)与大端轴承外压盖(35)通过螺钉连接,大端轴承外压盖(35)孔内过渡配合深沟球轴承(36),大端轴承外压盖(35)与大端主轴承套(39)端面之间压有O型圈(37),大端主轴承套(39)孔内滑动配合大端球轴承(40),大端主轴承套(39)与大端轴承内压盖(41)端面之间压有O型圈(37),大端轴承内压盖(41)孔内过渡配合深沟球轴承(36),大端盖轴(42)与大端轴盘(44)通过螺钉连接,大端轴盘(44)与直转鼓(53)通过螺钉连接,大端轴轴承压盖(47)与大端轴盘(44)之间装有骨架油封(45),骨架油封(45)通过弹性卡圈(46)轴向定位,大端轴轴承压盖(47)与轴承盒(51)径向之间压有O型圈(48),大端轴轴承压盖(47)与轴承盒(51)通过螺钉连接,滚子轴承(49)、角接触球轴承(50)通过大端轴轴承压盖(47)压紧于轴承盒(51)的内孔端面,轴承盒(51)与大端轴盘(44)径向之间安装有骨架油封(52),骨架油封(52)通过弹性卡圈(57)轴向定位,大端轴盘(44)外圆轴颈与调整垫圈(56)内孔通过间隙配合连接,滚子轴承(49)与大端轴盘轴颈通过过渡配合连接,调节管(54)与进料管(21)之间压有O型封圈(5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郑强沈云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普源分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