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4799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包括巷道、分群圈舍、分群圈舍入口、分群圈舍出口、分群圈舍间通道口、围栏,所述巷道设置有巷道入口,巷道入口为喇叭型,巷道另一端设置有巷道出口,所述巷道长度根据场地需要能够适度延长;分群圈舍为多个,每个所述分群圈舍都设置有位于巷道同一侧的分群圈舍入口,分群圈舍入口装置有可移动式栅栏门,分群圈舍出口也安装有可移动式栅栏门,分群圈舍另一侧设置有分群圈舍间通道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牦牛分群,同时也可用作牦牛防疫与驱虫、补饲与断乳等生产或试验用,易于牦牛组群与饲养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牲畜饲养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牦牛组群与鉴定、选育与补饲、防疫与驱虫的分群栏装置。
技术介绍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遗传资源,由于对高海拔地带严寒、缺氧、缺草等自然条件的良好适应能力而成为高寒牧区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在高寒牧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社会、经济地位。由于青藏高原高寒低氧特殊的生活环境,牦牛主要以放牧为主,选育程度相对较低。随着良种工程的实施与推进,牦牛的选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多,牦牛选育场养殖规模不断增大。但是由于牦牛野性较大,在生产中不便于抓捕、保定,抓捕牵拉过程中也容易造成牛只损伤,这些因素的限制给牦牛选育、组群、鉴定与防疫等工作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牦牛选育与生产是增加牛群数量、提高牛群质量的必要前提,牦牛的分群与鉴定成为牦牛标准化养殖、系统选育的关键。因此,设计便于牦牛选育与饲养管理的分群栏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牦牛组分群难、鉴定难,不易选育与生产、防疫与驱虫的实际性问题,便于生产管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包括巷道2、分群圈舍3、分群圈舍入口 4、分群圈舍出口 5、分群圈舍间通道口 6、巷道出口 7、围栏8,所述巷道2设置有巷道入口 I,巷道入口为喇叭型,巷道另一端设置有巷道出口 7,所述巷道长度根据场地需要能够适度延长;分群圈舍为多个,每个所述分群圈舍3都设置有位于巷道同一侧的分群圈舍入口 4,分群圈舍入口 4装置有可移动式栅栏门,可移动式栅栏门控制巷道与分群圈舍入口的开关。分群圈舍出口 5也安装有可移动式栅栏门,分群圈舍另一侧设置有分群圈舍间通道口 6。进一步优选,所述巷道2、分群圈舍3均由围栏8构成。进一步优选,所述围栏8包括围栏横杆9、围栏立杆10、围栏立杆固定部11,围栏横杆9、围栏立杆10、围栏立杆固定部11均由钢管构成。进一步优选,所述围栏立杆高120?150cm,每40?50cm高度处设置一围栏横杆,两根围栏间距为180?200cm。进一步优选,可移动式栅栏门上设有可自由开关的控制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开展牦牛选育与鉴定过程中,便于牦牛分群,不需要抓捕与牵拉,通过驱赶,使牦牛依次进入分群圈舍内。此分群栏装置同时也可用作牦牛防疫与驱虫、补饲与断乳等生产用,易于牦牛饲养管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所用的围栏的结构图。图中:1、巷道入口 ;2、巷道;3、分群圈舍;4、分群圈舍入口 ;5、分群圈舍出口 ;6、圈舍间通道口 ;7、巷道出口 ;8、围栏;9、围栏横杆;10、围栏立杆;11、围栏立杆固定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如图1所示,一种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包括巷道2、分群圈舍3、分群圈舍入口4、分群圈舍出口 5、分群圈舍间通道口 6、巷道出口 7、围栏8,所述巷道2、分群圈舍3均由围栏8构成,所述围栏8包括围栏横杆9、围栏立杆10、围栏立杆固定部11,围栏横杆9、围栏立杆10、围栏立杆固定部11均由钢管构成;所述巷道2设置有巷道入口 I,巷道入口为喇叭型,宜于牦牛自然进入,巷道另一端设置有巷道出口 7,所述巷道长度根据场地需要能够适度延长,所述巷道宽70?90cm。分群圈舍为多个,每个所述分群圈舍3都设置有位于巷道同一侧的分群圈舍入口 4,分群圈舍入口 4装置有可移动式栅栏门,分群圈舍入口 4宽度为90?110cm,可移动式栅栏门上设有可自由开关的控制开关,控制巷道与分群圈舍入口的开关。分群圈舍出口 5也安装有可移动式栅栏门,分群圈舍出口宽100?120cm,便于牛只出入管理。分群圈舍另一侧设置有分群圈舍间通道口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在开展牦牛选育与鉴定中便于牦牛分群,不需要抓捕与牵拉,将鉴定好的牦牛用颜色标记,通过驱赶,使牦牛依次进入所述分群圈舍3内,此分群栏同时也可用作牦牛防疫与驱虫、补饲与断乳,易于在牦牛生产中使用。如图2所示,巷道2与分群圈舍3采用钢管围栏8围成,钢管围栏8由围栏横杆9和围栏立杆10组成,围栏立杆10底部设置有围栏立杆固定部11,通过围栏立杆固定安装在地面固定处,围栏立杆9高120?150cm,每40?50cm高度处设置一根所述围栏横杆9,长度每180?200cm处设一根所述围栏立杆10,该围栏制作简单,装置牢固,可随牧场与选育工作需要搬迀,制作成本低。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使用方法具体为:在牦牛选育与鉴定、防疫与驱虫时,将牦牛经巷道入口 I赶入巷道2,再将分群圈舍入口 4门打开,关闭巷道,使符合要求的或鉴定后颜色标记的牦牛赶入分群圈舍3,处理完毕后,符合要求的经分群圈舍出口 5放出或通过圈舍间通道口赶入下一圈舍,依次分群,不符合要求的赶入巷道2或经分群圈舍出口赶出。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包括巷道、分群圈舍、分群圈舍入口、分群圈舍出口、分群圈舍间通道口、围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设置有巷道入口,巷道入口为喇叭型,巷道另一端设置有巷道出口,所述巷道长度根据场地需要能够延长;分群圈舍为多个,每个所述分群圈舍都设置有位于巷道同一侧的分群圈舍入口,分群圈舍入口装置有可移动式栅栏门,分群圈舍出口也安装有可移动式栅栏门,分群圈舍另一侧设置有分群圈舍间通道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分群圈舍均由围栏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栏包括围栏横杆、围栏立杆、围栏立杆固定部,围栏横杆、围栏立杆、围栏立杆固定部均由钢管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栏立杆高120?150cm,每40?50cm高度处设置一围栏横杆,两根围栏间距为180?20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移动式栅栏门上设有可自由开关的控制开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包括巷道、分群圈舍、分群圈舍入口、分群圈舍出口、分群圈舍间通道口、围栏,所述巷道设置有巷道入口,巷道入口为喇叭型,巷道另一端设置有巷道出口,所述巷道长度根据场地需要能够适度延长;分群圈舍为多个,每个所述分群圈舍都设置有位于巷道同一侧的分群圈舍入口,分群圈舍入口装置有可移动式栅栏门,分群圈舍出口也安装有可移动式栅栏门,分群圈舍另一侧设置有分群圈舍间通道口。本技术便于牦牛分群,同时也可用作牦牛防疫与驱虫、补饲与断乳等生产或试验用,易于牦牛组群与饲养管理。【IPC分类】A01K1/00【公开号】CN204860477【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牦牛生产用分群栏装置,包括巷道、分群圈舍、分群圈舍入口、分群圈舍出口、分群圈舍间通道口、围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设置有巷道入口,巷道入口为喇叭型,巷道另一端设置有巷道出口,所述巷道长度根据场地需要能够延长;分群圈舍为多个,每个所述分群圈舍都设置有位于巷道同一侧的分群圈舍入口,分群圈舍入口装置有可移动式栅栏门,分群圈舍出口也安装有可移动式栅栏门,分群圈舍另一侧设置有分群圈舍间通道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宪丁学智裴杰包鹏甲褚敏吴晓云孙晓萍王宏博梁春年阎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