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轮毂飞边的毛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4452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13:06
一种去除轮毂飞边的毛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轮毂定位夹紧机构、机械手、三个去飞边的工位、防尘罩和控制柜;其中三个去飞边的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第一工位实现对轮毂上、下待去飞边面飞边的同时去除,第二工位实现对下待去飞边面外圆弧飞边的去除,第三工位实现对下待去飞边面内圆弧飞边的去除。该毛刷机实现了对轮毂飞边的高效去除,并且保证了轮毂下待去飞边面外圆弧和内圆弧处飞边的去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毂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去除轮毂上表面和下表面飞边的毛刷机。
技术介绍
铝合金轮毂加工生产过程中,在轮毂轮辐两侧会出现很多尖角即飞边,传统的去除飞边是通过人工打磨的方式来完成,明显的,人工打磨去飞边的效率很低,而且打磨的过程中飞边很容易划伤人的手指,劳动强度大。现在市场也有很多去除飞边的毛刷机,但是对于铝合金轮毂而言,现有的毛刷机对轮毂下表面产生飞边的凹槽进行内外圆弧处飞边的去除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轮毂上、下表面飞边去除效果良好的毛刷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去除轮毂飞边的毛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轮毂定位夹紧机构、机械手、三个去飞边的工位、防尘罩和控制柜;其中三个去飞边的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在第一工位处固定设有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第一工位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的上方设有上去飞边机构,上去飞边机构可相对第一工位处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作上下往复移动,在第一工位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的下方设有下去飞边机构,上去飞边机构和下去飞边机构均可绕各自中心线旋转;轮毂通过机械手搬运到第二工位,在第二工位处也固定设有轮毂定位夹紧机构,且在第二工位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的下方设有向轮毂中心线倾斜的外圆弧去飞边机构,夕卜圆弧去飞边机构可以绕轮毂中心线旋转;在第三工位上也固定设有轮毂定位夹紧机构,且在第三工位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的下方设有内圆弧去飞边机构,内圆弧去飞边机构可以绕轮毂中心线旋转。进一步地,上去飞边机构包括圆盘状上毛刷盘,上毛刷盘通过螺栓与上毛刷盘固定座连接,上毛刷盘固定座的顶部与上毛刷电机主轴连接,底部固定设有若干与轮毂上待去飞边面形状配合的硬质毛刷;上毛刷电机通过上毛刷电机固定座与滑套固定连接,滑套与滑套气缸活塞杆连接,滑套沿竖直的导向柱上下滑动,导向柱的顶部与底部与机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下去飞边机构包括圆盘状下毛刷盘,下毛刷盘通过螺栓与下毛刷盘固定座连接,下毛刷盘固定座的底部与下毛刷电机主轴连接,顶部固定设有若干与轮毂底面待去毛刺面形状配合的硬质毛刷,且硬质毛刷与固定在轮毂定位夹紧机构上的轮毂一面接触,下毛刷电机通过下毛刷电机固定座与机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外圆弧去飞边机构包括倾斜毛刷盘,倾斜毛刷盘底部与倾斜毛刷电机主轴连接,倾斜毛刷盘上的毛刷与轮毂底面待去毛刺面的外圆弧接触。进一步地,内圆弧去飞边机构包括内圆弧毛刷盘,内圆弧毛刷盘上的毛刷与轮毂底面待去毛刺面的内圆弧接触。综上,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机械手将轮毂移动到第一工位上并通过第一工位的上去飞边机构和下去飞边机构同时对轮毂的上待去飞边面和下待去飞边面的飞边进行去除。然后机械手再将轮毂移动到第二工位上,通过倾斜毛刷盘对下待去飞边面的外圆弧的飞边进行进一步的去除,保证飞边去除效果。最后再通过机械手将轮毂移动到第三工位上并通过内圆弧毛刷对下待去飞边面的内圆弧的飞边行进一步的去除,通过是哪个工位对轮毂的上待去飞边面和下待去飞边面的飞边进行同时去除,并实现了对轮毂锐角的打磨,获得了较为圆滑的圆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工位未去飞边状态);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工位去飞边状态)。图3为本技术第二工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工位结构示意图。图中:I机架,2支撑板,3轮毂定位夹紧机构,4上去飞边机构,5下去飞边机构,6轮毂,41上毛刷盘,42上毛刷盘固定座,43第一电机,44气缸,45滑套,46导向柱,51下毛刷盘,52下毛刷盘固定座,53第二电机,54硬质毛刷,7倾斜毛刷盘,8内圆弧毛刷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图4对本技术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所示,该技术主要包括机架1、轮毂定位夹紧机构3、机械手、三个去飞边的工位、防尘罩和控制柜等部分。其中三个去飞边的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即对轮毂6的上待去飞边面和下待去飞边面的飞边分三个步骤完成去除。第一个步骤在第一工位上完成,在第一工位处固定设有轮毂定位夹紧机构,机械手将轮毂移动到第一工位处,通过轮毂定位夹紧机构实现对轮毂的定位夹紧。在第一工位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的上方设有上去飞边机构4,上去飞边机构可相对第一工位处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作上下往复移动。在第一工位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的下方设有下去飞边机构5,上去飞边机构和下去飞边机构均可绕各自中心线旋转。进一步地,上去飞边机构包括圆盘状上毛刷盘41,上毛刷盘通过螺栓与上毛刷盘固定座42连接,上毛刷盘固定座的顶部与第一电机43主轴连接,底部固定设有若干与轮毂上待去飞边面形状配合的硬质毛刷54。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固定座与滑套45固定连接,滑套与滑套气缸活塞杆连接,滑套沿竖直的导向柱46上下滑动,导向柱的顶部与底部与机架固定连接。整个上去毛刺机构可以在气缸44的作用下沿着竖直布置的导向柱上下移动。下去飞边机构包括圆盘状下毛刷盘51,下毛刷盘通过螺栓与下毛刷盘固定座52连接,下毛刷盘固定座的底部与第二电机53主轴连接,顶部固定设有若干与轮毂底面待去毛刺面形状配合的硬质毛刷,且硬质毛刷与固定在轮毂定位夹紧机构上的轮毂一面接触,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固定座与机架固定连接。轮毂定位夹紧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板2,且支撑板的中心设有圆形通孔,且该圆形通孔的直径大于下去飞边机构毛刷盘的直径,下去飞边机构的毛刷可以通过该圆形通孔接触到轮毂的底面。在轮毂定位完成后,上去飞边机构向下移动,下去飞边机构向上移动,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带动下,上去飞边机构的上毛刷盘和下去飞边机构的下毛刷盘转动,硬质毛刷将轮毂上、下待去飞边面上的飞边去除。然后进行第二个步骤,如图3所示,机械手将轮毂从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在第二工位处也固定设有轮毂定位夹紧机构,且在第二工位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的下方设有向轮毂中心线倾斜的外圆弧去飞边机构,外圆弧去飞边机构可以绕轮毂中心线旋转。外圆弧去飞边机构包括倾斜毛刷盘7,倾斜毛刷盘底部与第三电机主轴连接,倾斜毛刷盘上的毛刷与轮毂底面待去毛刺面的外圆弧接触。在轮毂定位夹紧机构对轮毂完成定位夹紧后,倾斜毛刷盘绕轮毂中线线旋转,倾斜毛刷盘上的硬质毛刷将轮毂的下待去飞边面的外圆弧的飞边去除,获得更好的去飞边效果。在完成第二个步骤后,如图4所示,机械手将轮毂从第二工位搬运到第三工位处,通过轮毂定位夹紧机构将轮毂定位夹紧。且在第三工位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的下方设有内圆弧去飞边机构,内圆弧去飞边机构可以绕轮毂中心线旋转。内圆弧去飞边机构包括内圆弧毛刷盘8,内圆弧毛刷盘上的毛刷与轮毂底面待去毛刺面的内圆弧接触。在完成对轮毂的定位夹紧后,内圆弧毛刷盘旋转,内圆弧毛刷盘上的硬质毛刷将轮毂的下待去毛边面的内圆弧的飞边去除,保证内圆弧处的飞边去除效果。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去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去除轮毂飞边的毛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轮毂定位夹紧机构、机械手、三个去飞边的工位、防尘罩和控制柜;其中三个去飞边的工位分别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在第一工位处固定设有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第一工位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的上方设有上去飞边机构,上去飞边机构可相对第一工位处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作上下往复移动,在第一工位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的下方设有下去飞边机构,上去飞边机构和下去飞边机构均可绕各自中心线旋转;轮毂通过机械手搬运到第二工位,在第二工位处也固定设有轮毂定位夹紧机构,且在第二工位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的下方设有向轮毂中心线倾斜的外圆弧去飞边机构,外圆弧去飞边机构可以绕轮毂中心线旋转;在第三工位上也固定设有轮毂定位夹紧机构,且在第三工位的轮毂定位夹紧机构的下方设有内圆弧去飞边机构,内圆弧去飞边机构可以绕轮毂中心线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锡佐刘宪鹏洪吉刚殷健波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新立新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