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春刚专利>正文

注塑瓶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431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同规格酒瓶的集合提携。它由上、下箍组成:上箍为十个箍环,6相空洞及二个提拎孔连成一体的注塑件,下箍为一注塑圆环。其特点是箍环的位置与酒瓶的自然紧密集合后瓶口位置对应,且箍环为“*”,因此,使用注塑瓶箍将酒类瓶体集合提拎简单,可靠且可重复使用。本注塑瓶箍适用批量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市场广阔。(*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适用于同种规格的瓶装容器集合携带、运输的物件,特别是适用于瓶装啤酒的集合携带,属于为方便贮存或运输用包扎元件收拢在一起的装置。许多啤酒厂,瓶装啤酒的捆扎,多由人工采用尼龙带进行,一个年产4万吨级的啤酒厂,约装瓶六千万个,若十瓶一捆,约为六百万捆,这样,厂家需雇佣一百多个劳力来完成此项工作。由于是人工操作,捆扎不当时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且大量的尼龙带往返于厂家和用户的每个环节时,多又被剪而弃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方便地将同规格的十个瓶类容器连成一体,便于携带又可重复使用的装置——瓶箍。本技术由上箍及下箍组成,上箍为十个箍环及二个提拎孔、六个空洞连成一体的花瓣状异形体,其厚度为酒瓶口的高度;下箍为一园环,其内径为十个酒瓶自然紧密集合的外园。其特征是箍环的位置与瓶装容器自然紧密集合后的瓶口位置对应,每五个箍环为一边,呈对称排布,其中一个箍环位于半园心,其余四个均布在半园周上。箍环与箍环之间还对称地开有六个空洞,位于中心位置的两箍环的连线两侧还有二椭园形空洞。箍环与箍环之间的距离略小于酒瓶自然紧密集合后的瓶口之间距离;它的进一步特征是箍环为“ ”形,上空园的直径略小于酒瓶口直径,下空洞的直径为酒瓶口螺纹凹槽的直径。本技术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可靠,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上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箍结构图。图3为箍环剖面图。实施用有韧性、外形为花瓣状,厚度为瓶口高度、园的塑料块作上箍(1),然后按下面的尺寸作图。用十个同规格的啤酒瓶自然紧密集合后,分成二边,每边取中心一个为园心,以比酒瓶直径略小为半径作半园,然后将此半园均分四等分,并将为五点作“ ”称作箍环(2),另一边作法相同。在中心位置箍环与周边位置箍环之间对称均匀地开6个空洞(4),在中心位置的两箍环的连线两侧作二个椭园形洞作提拎孔(3)。以十个酒瓶自然紧密集合的外圆作内径,用塑料件作一个园环称作下箍(5)。批量生产时,按此尺寸先制模,注塑成形即可。权利要求1.注塑瓶箍由上箍及下箍组成,其特征是上箍为十个箍环及二个提拎孔,六个空洞连成一体的花瓣状异形体,其厚度为酒瓶口的高度;下箍为一园环,其内径为十个酒瓶自然紧密集合的外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瓶箍,其特征是箍环与箍环之间的距离略小于酒瓶自然紧密集合的瓶口之间的距离,箍环的位置与十个酒瓶自然集合瓶口位置对应;中心位置箍环与周边位置箍环之间还有6个对称、均匀的空洞,在两中心箍环连线的两侧还有二个对称椭圆形提拎孔。3.根据权利要求1与2所述的注塑瓶箍,其特征是箍环形状为“”,上空圆直径略小于酒瓶口的直径,下空洞的直径为酒瓶口螺纹凹槽的直径。专利摘要本技术用于同规格酒瓶的集合提携。它由上、下箍组成上箍为十个箍环,6个空洞及二个提拎孔连成一体的注塑件,下箍为一注塑圆环。其特点是箍环的位置与酒瓶的自然紧密集合后瓶口位置对应,且箍环为文档编号B65D25/00GK2155353SQ9323612公开日1994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18日专利技术者周志荣, 姜春刚 申请人:姜春刚, 周志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注塑瓶箍由上箍及下箍组成,其特征是:上箍为十个箍环及二个提拎孔,六个空洞连成一体的花瓣状异形体,其厚度为酒瓶口的高度;下箍为一园环,其内径为十个酒瓶自然紧密集合的外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荣姜春刚
申请(专利权)人:姜春刚周志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