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锡奎专利>正文

防假冒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519 阅读:186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一次性防假冒瓶,它由瓶体和瓶盖组成,其特征是瓶口分为上瓶口、漏斗和下瓶口三部分,漏斗内设置一开有楔口的瓶塞;使用时必须去掉下瓶口以上部分,容器的完整性即被破坏,不能够回收重量复使用。(*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为一种改进的容器,特别是一种防止回收再用的一次性防假冒瓶,属于包装容器领域。目前市场上出现大量的优质产品包装瓶被回收后伪造假冒商品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给广大消费者和合法厂家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虽然已有部分商品采用了萤光商标、不干胶纸等防假冒措施,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的防假冒瓶设计方案。本技术为一种防假冒瓶,主要由瓶体、瓶口、瓶塞、瓶盖等组成,瓶口由上瓶口5、漏斗3和下瓶口2三部分构成,漏斗3内设置一外形的上部为上宽下窄圆台,下部为圆柱棒形状的瓶塞4。瓶塞4上部圆台形的上表面为一凹面,唇边均匀开有三个以上楔形口,楔形口尖端所在部位的直径等于或小于上瓶口5内径;圆柱棒的直径小于漏斗3下口内径,为了防止漏斗被击碎时,碎碴落入瓶内,为此,圆柱棒周面上布有二层以上环形挡片6,环形挡片6的外径与其在下瓶口2内所在位置处的内径相同。瓶塞4和环形挡片6均采用带有弹性的塑料制成;瓶塞4上部圆台形的外壁与漏斗3的内壁之间为紧配合。本技术的优点设计合理、便于识别、工艺简单;使用时,欲取出瓶中之物,必须去掉下瓶口2以上部分,容器的完整性即被破坏,不能够回收重复使用,有效地防止了仿制和假冒商品,切实保护了消费者和合法厂家的权益。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瓶塞4的俯视图。其中1瓶体2下瓶口3漏斗4瓶塞5上瓶口6环形挡片7内盖8外盖。瓶体和瓶口可采用玻璃、塑料或陶瓷等为材料,利用公知的制瓶技术即可一次加工成型;瓶塞4和环形挡片6均采用带有弹性的塑料制成,环形挡片6的壁厚可为0.5-1.0毫米;使用该瓶盛放液体时,先将液体由上瓶口5注入瓶内,然后把瓶塞由上瓶口5压入漏斗3内,环形挡片6进入下瓶口2内,由于瓶塞4采用有弹性的塑料制成,而且上表面为凹面,在向下压瓶塞4过程中,瓶塞4上方开有楔口处向内收缩,压入漏斗3内后瓶塞4自然张开恢复原样,最后拧上内盖7和外盖8。需要使用瓶中液体时,打掉下瓶口2以上部分即可。为提高密封性能,可在瓶塞4圆台部分的楔形口尖端下方套一“O”型密封圈;另外可在漏斗下端处开一凹槽,使得此处壁厚小于其他部位壁厚,易于在此处击碎;内盖7采用现有的铝制瓶盖即可,外盖8最好采用透明塑料制成。权利要求1.一种防假冒瓶,主要由瓶体、瓶口、瓶塞、瓶盖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瓶口由上瓶口5、漏斗3和下瓶口2三部分构成,漏斗3内设置一外形的上部为上宽下窄圆台,下部为圆柱棒形状的瓶塞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假冒瓶,其特征在于瓶塞4上部圆台形的上表面为一凹面,唇边均匀开有三个以上楔形口,楔形口尖端所在部位的直径等于或小于上瓶口5内径;圆柱棒的直径小于漏斗3下口内径,圆柱棒周面上设有二层以上环形挡片6,环形挡片6的直径与其在下瓶口2内所在位置处的内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假冒瓶,其特征在于瓶塞4和扇形挡片6均采用带有弹性的塑料制成;瓶塞4上部圆台形的外壁与漏斗3的内壁之间为紧配合。专利摘要一种一次性防假冒瓶,它由瓶体和瓶盖组成,其特征是瓶口分为上瓶口、漏斗和下瓶口三部分,漏斗内设置一开有楔口的瓶塞;使用时必须去掉下瓶口以上部分,容器的完整性即被破坏,不能够回收重复使用。文档编号B65D49/00GK2131816SQ92228618公开日1993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22日专利技术者洪锡奎, 洪宁, 卢昶惠, 李桂梅 申请人:洪锡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假冒瓶,主要由瓶体、瓶口、瓶塞、瓶盖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瓶口由上瓶口5、漏斗3和下瓶口2三部分构成,漏斗3内设置一外形的上部为上宽下窄圆台,下部为圆柱棒形状的瓶塞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锡奎洪宁卢昶惠李桂梅
申请(专利权)人:洪锡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5年01月25日 01:06
    假冒,指以假充真;冒用其它商品牌名。语出《魏书·李安世传》:“三长既立,始返旧墟,废井荒毁,桑榆改植,事已历远,易生假冒。”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