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新颖专利>正文

新型胸腹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394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能单手操作的新型胸腹腔引流管,它包括引流管、充满胶体的囊体以及用于挤压囊体的挤压件,所述的囊体设于引流管管壁的外壁面上,引流管外壁面上、囊体的上方套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挤压件,它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2)固定方式简单且固定牢固;(3)操作简单的优点,且适合作为军用医疗器械;(4)灵巧、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腹腔置管引流术在治疗胸腹腔创伤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该方法可以抽取胸腹腔中的积液,进行各种检查,对于胸腹腔中含有大量积液的患者,可以通过此方法将积液排出,必要时还可以注入药物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现有的胸腹腔引流固定器械操作复杂,需要医护人员的介入,传统的胸腹腔引流固定器械的固定方式大多数采用胶贴或胶布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存在脱落的风险,且缝针固定的操作复杂,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传统的胸腹腔引流固定器械没办法实现简单的单手操作的目的,不适合作为军用医疗器械。综上所述,有必要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能在无医护人员参与下单手完成操作的新型胸腹腔引流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能单手操作的新型胸腹腔引流管。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引流管、充满胶体的囊体以及用于挤压囊体的挤压件,所述的囊体设于引流管管壁的外壁面上,引流管外壁面上、囊体的上方套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挤压件。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结构简单。2)本技术利用皮肤的夹持力、囊体膨胀作用以及挤压件的固定定位,使得引流管能够固定牢固,不再需要采用胶贴或胶布固定,所以本技术固定方式简单且固定牢固。3)本技术可以在无医护人员干预的情况下,患者单手就能完成胸腹腔引流管的固定,所以本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且适合作为军用医疗器械。4)本技术灵巧、携带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三种使用状态示意图。标号说明:1引流管、2囊体、3导流通道、4螺纹、5腔室、6挤压件、7表皮、8真皮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3、图4、图5所不: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管,它包括引流管1、充满胶体的囊体2以及用于挤压囊体的挤压件6,所述的囊体2设于引流管I管壁的外壁面上,引流管I外壁面上、囊体2的上方套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挤压件6。所述的囊体2可以起到引流管I的固定定位作用:当引流管I插入胸腹腔腔室后,囊体2处于同时位于腔室5、真皮层8以及表皮7外的状态如图3所示,因为受到皮肤的挤压,囊体2会发生形变,使得位于真皮层8以及腔室5中的那部分囊体2几乎不存在胶体,此时,通过旋动挤压件6,让挤压件6向下移动并挤压囊体2的上部,把部分胶体挤入位于腔室5中的那部分囊体2中如图4所示,这样位于表皮7外以及腔室5中的囊体2均填充有胶体而膨胀,加之皮肤的挤压作用,使得引流管I能够固定牢固,不再需要采用胶贴或胶布固定,所以本技术固定方式简单且牢固;另外,所述的挤压件6可以进一步起到引流管I的固定定位作用,当把位于表皮7外的那部分囊体2中的胶体全部挤入腔室中的那部分囊体2中时如图5所示,挤压件6的下端与表皮7紧贴,从而起到了对引流管I的固定定位,得让引流管I能够固定的更加牢固,不会从皮肤中脱离。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它还包括导流通道3,所述的导流通道3设置于引流管I内,导流通道3的两端分别与囊体2上半部分和囊体2的下半部分连通。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所示:所述的导流通道3设置于引流管I的管壁中。所述导流通道3起到了胶体的导流作用:当将囊体2上部的胶体挤入囊体2下部时,如果没有设导流通道3时,由于皮肤的挤压作用,胶体很难被挤入囊体2的下部,如果设有导流通道3,胶体可以顺畅的沿着导流通道3进入囊体2的下部。本技术可在战场使用,当战士在战场上胸腹部中弹的状态下,受伤的战士取出随身携带的新型胸腹腔引流管,直接从中弹部位的枪孔插入皮肤内,然后单手通过旋动挤压件6来调整固定引流管1,可见本新型实用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且适合作为军用医疗器械。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的挤压件6为上下通透的管状结构,在管状结构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在引流管I的外壁面上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螺纹4。螺纹4不仅能够使挤压件6更好的固定,同时更好控制挤压件6对囊体2的挤压程度。管状结构下半部的开口口径由上至下渐大形成喇叭状开口。喇叭状的挤压件6不仅能够很好地实现囊体2的挤压,而且能够稳定的贴合于皮肤表层,使得引流管I固定的更加牢固。所述囊体2的制作材料为医用硅胶。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近似,区别在于:所述的导流通道3设置于引流管I的管壁内表面。【主权项】1.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引流管(I)、充满胶体的囊体(2)以及用于挤压囊体的挤压件(6),所述的囊体(2)设于引流管(I)管壁的外壁面上,引流管(I)外壁面上、囊体(2)的上方套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挤压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胸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导流通道(3),所述的导流通道(3)设置于引流管(I)内,导流通道(3)的两端分别与囊体(2)上半部分和囊体(2)的下半部分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胸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通道(3)设置于引流管(I)的管壁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胸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通道(3)设置于引流管(I)的管壁内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胸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件(6)为上下通透的管状结构,在管状结构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在引流管(I)的外壁面上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螺纹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胸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管状结构下半部的开口口径由上至下渐大形成喇叭状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胸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2)的制作材料为医用硅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管,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能单手操作的新型胸腹腔引流管,它包括引流管、充满胶体的囊体以及用于挤压囊体的挤压件,所述的囊体设于引流管管壁的外壁面上,引流管外壁面上、囊体的上方套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挤压件,它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2)固定方式简单且固定牢固;(3)操作简单的优点,且适合作为军用医疗器械;(4)灵巧、携带方便。【IPC分类】A61M25/10【公开号】CN204864496【申请号】CN201520646110【专利技术人】鲁阳春, 林新颖, 祁亚峰 【申请人】林新颖【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8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胸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引流管(1)、充满胶体的囊体(2)以及用于挤压囊体的挤压件(6),所述的囊体(2)设于引流管(1)管壁的外壁面上,引流管(1)外壁面上、囊体(2)的上方套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挤压件(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阳春林新颖祁亚峰
申请(专利权)人:林新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