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362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褶机,包括:支架、支板、头板、上支板、下支板、传动手轮组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凸轮以及快锁螺丝,其中,支架、支板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传动手轮组件活动连接,支架与第一气缸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头板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气缸活动连接,下支板通过连接件与头板固定连接,上支板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凸轮、快锁螺丝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在第二气缸的下方。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打褶机可以自动完成打褶过程,使得褶裥整齐、美观、统一,且打褶效率高;另外,可以通过转动传动手轮组件实现快速固定两褶之间的距离,从而省去人工标记的繁琐,减少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缝纫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打褶机
技术介绍
打褶是使布料形成皱褶或整理成褶裥或类似褶裥,从而使之美观,而目前的打褶技术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实现,例如现有的窗帘打褶工序通常分为三个步骤:1、首先计算两褶之间的距离,并在要打褶的位置用记号笔标记;2、然后通过手动打褶;3、最后根据手动打褶的位置放入缝纫机中缝纫。由于该方案全程都由人工干预手动完成,因此,导致工序间的连贯性差,且存在手动打褶误差较大,缝纫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褶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打褶导致工序间的连贯性差、误差较大、缝纫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打褶机,包括:支架1、支板2、头板3、上支板4、下支板5、传动手轮组件6、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8、凸轮9以及快锁螺丝10,其中,支架1、支板2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传动手轮组件6活动连接,支架I与第一气缸7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头板3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气缸7活动连接,下支板5通过连接件与头板3固定连接,上支板4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气缸8固定连接,凸轮9、快锁螺丝10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在第二气缸08的下方。进一步的,连接件包括:M8*45的螺丝、M6*16的螺丝、M5*20的螺丝、M5*10的螺丝、M5*8的螺丝以及M4*45的螺丝。采用上述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打褶机可以自动完成打褶过程,使得褶裥整齐、美观、统一,且打褶效率高;另外,可以通过转动传动手轮组件实现快速固定两褶之间的距离,从而省去人工标记的繁琐,减少误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打褶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支架,2、支板,3、头板,4、上支板,5、下支板,6、传动手轮组件,7、第一气缸,8、第二气缸,9、凸轮,10、快锁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褶机,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打褶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打褶机包括:支架1、支板2、头板3、上支板4、下支板5、传动手轮组件6、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8、凸轮9以及快锁螺丝10,其中,支架I通过M6*16的螺丝与传动手轮组件6活动连接,传动手轮组件6通过M5*10的螺丝与支板2活动连接,支架I与第一气缸7通过M6*16的螺丝活动连接,头板3通过M4*45的螺丝与第一气缸7活动连接,可以实现相对支架I左右运动;下支板5通过M5*8的螺丝与头板3固定连接,上支板4通过M5*20的螺丝与第二气缸8固定连接,可以实现相对下支板上下运动,凸轮9以及快锁螺丝10通过M8*45的螺丝活动连接在第二气缸8的下方。以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提供的打褶机的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以打褶窗帘为例进行说明,当需要对窗帘进行打褶时,首先,将待打褶窗帘的面料放入上支板4和下支板5之间,通过第二气缸8控制上支板4向下运动,以将面料折成所需形状;然后,通过第一气缸7控制头板3向右运动,以便将面料从上支板4和下支板5之间取出,从而完成自动打褶过程,使得褶裥整齐、美观、统一,且打褶效率高;最后,可以将打褶好的窗帘面料放入缝纫机中实现自动化缝纫,从而使得缝纫图案的线迹均匀、美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转动传动手轮组件6实现快速固定两褶之间的距离,从而省去人工标记的繁琐,减少误差。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打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I)、支板(2)、头板(3)、上支板(4)、下支板(5)、传动手轮组件¢)、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8)、凸轮(9)以及快锁螺丝(10),其中,所述支架(I)、支板(2)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传动手轮组件(6)活动连接,所述支架(I)与所述第一气缸(7)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头板(3)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气缸(7)活动连接,所述下支板(5)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头板(3)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板(4)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气缸(8)固定连接,所述凸轮(9)、快锁螺丝(10)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气缸(08)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M8*45的螺丝、M6*16的螺丝、M5*20的螺丝、M5*10的螺丝、M5*8的螺丝以及M4*45的螺丝。【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打褶机,包括:支架、支板、头板、上支板、下支板、传动手轮组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凸轮以及快锁螺丝,其中,支架、支板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传动手轮组件活动连接,支架与第一气缸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头板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气缸活动连接,下支板通过连接件与头板固定连接,上支板通过连接件与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凸轮、快锁螺丝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在第二气缸的下方。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打褶机可以自动完成打褶过程,使得褶裥整齐、美观、统一,且打褶效率高;另外,可以通过转动传动手轮组件实现快速固定两褶之间的距离,从而省去人工标记的繁琐,减少误差。【IPC分类】D05B35/08【公开号】CN204875105【申请号】CN201520438943【专利技术人】张国伟 【申请人】昆山华美缝纫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支板(2)、头板(3)、上支板(4)、下支板(5)、传动手轮组件(6)、第一气缸(7)、第二气缸(8)、凸轮(9)以及快锁螺丝(10),其中,所述支架(1)、支板(2)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传动手轮组件(6)活动连接,所述支架(1)与所述第一气缸(7)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头板(3)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气缸(7)活动连接,所述下支板(5)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头板(3)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板(4)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气缸(8)固定连接,所述凸轮(9)、快锁螺丝(10)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气缸(08)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华美缝纫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