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继电器电子脱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2382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7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继电器电子脱扣器。三相电流信号分别经三相分别的整流桥整流,各整流桥负极分别连接各自的采样电阻得到三相电流的电位信号;三相分别的整流桥通过连接稳压管及滤波电容得到基本电源,再通过三端稳压器及滤波电容得到工作电源;三相电流的电位信号分别通过各自的电阻电容配对组成的低通滤波器电路滤波后,分别接入各自的由集成运算放大器和反馈电阻配对组成的负反馈比例运算放大电路经放大后的三个相电流的电位信号最终信号接入单片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消除高频分量对于整体脱扣器的干扰,避免拒动和误动故障;可保证脱扣器保护功能的高精度;并方便用户调整并提高保护精度,以及电路简单可靠,故障率低,自身功耗低利于维护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用于低压交流热继电器的电子脱扣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继电器电子脱扣器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低压控制与保护电气交流热继电器与交流接触器配合大量使用在转动控制中,对电动机、风机负载等进行过载、断相和堵转等故障保护,但因传统的热继电器使用双金属片热式进行电流保护,其缺点保护精度低,特性易受环境影响,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额定工作电流时无法进行精确调整,造成额定电流整定困难与设计参数不符;自身功耗过高,故障排除后因双金属片保护热弯曲后回位时间过长不能马上重新接通回路,另外其利用过热保护涵盖断相保护功能,在出现低于额定电流的断相时,传统的热继电器将不起保护作用,长时间将损坏用电设备造成经济损失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不使用双金属片热式进行电流保护的一种热继电器电子脱扣器。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作为热继电器的三相电流信号分别接入各相端子,即第一、第二、第三端子(JP1、JP2、JP3);所述的的第一端子(JPl)的一端与三相分别的整流桥即第一、第二、第三整流桥(B1、B2、B3)中的第一整流桥(BI)的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端子(JPl)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整流桥(BI)的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端子(JP2)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整流桥(B2)的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端子(JP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整流桥(B2)的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端子(JP3)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三整流桥(B3)的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端子(JP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整流桥(B3)的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整流桥(BI)的输出端的正端与所述的第二整流桥(B2)的输出端的正端,所述的第三整流桥(B3)的输出端的正端,三端稳压器(Ul)的Vin端,稳压二极管(VDl)的阴极,第一滤波电容(Cl)的正极,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电磁线圈(L)的一端,二极管(Dl)的阴极的一端连接作为电子脱扣器线路板的电源电压VCC使用;第一电阻(Rl) —端与所述的第一整流桥(BI)输出端的负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 —端与所述的第二整流桥(B2)输出端的负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 —端与所述的第三整流桥(B3)输出端的负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 —端,第四电容(C4) 一端,第五电容(C5) —端,第十一电阻(Rll) —端,第十三电阻(R13) —端,第十五电阻(R15) —端,所述的稳压二极管(VDl)的阳极,所述的第一电阻(Rl)另一端,所述的第二电阻(R2)另一端,所述的第三电阻(R3)另一端,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负电源端,发光二极管(LED)阴极,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四端子(JP4)的第三端,单片机(U3)的VSS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所述的三端稳压器(Ul)GND端,所述的第一滤波电容(Cl)的负极,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负极连接作为电子脱扣器线路板的参考地;所述的三端稳压器(Ul)的+5V端与所述的第六电容(C6)正极,作为工作电源VDD使用,并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正电源端,所述的第四端子(JP4)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电位器(RWl)的一端,所述的单片机(U3)的VDD端连接;所述的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lO)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电阻(RlO)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C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一电阻(RH)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C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二电阻(R12)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B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B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四电阻(R14)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A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A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十六电阻(R16)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电路(U2)的C放大器输出端,通过网络号AD3与所述的单片机(U3)的模数转换口RB2端连接;所述的第十七电阻(R17)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B放大器输出端,通过网络号AD2与所述的单片机(U3)的模数转换口 RBl端连接;所述的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A放大器输出端,通过网络号ADl与所述的单片机(U3)的模数转换口 RBO端连接;所述的电位器(RWl)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九电阻(R9)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电位器(RWl)中间端与所述的单片机(U3)的RA3端连接;所述的单片机(U3)的RCO端与第二十五电阻(R25) —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五电阻(R25)另一端与可控硅(Ql)的触发端连接;所述的电磁线圈(L)的另一端与所述的二极管(Dl)阳极,所述的可控硅(Ql)阳极连接;所述的单片机(U3)的RB3端与第四电阻(R4) —端连接;所述的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LED)阳极连接;所述的单片机(U3)的MCLR端与所述的第八电阻(R8)另一端,所述的第四端子(JP4)第一端,所述的第八电容(CS) —端连接;所述的单片机(U3)的RB7与所述的第四端子(JP4)第四端连接;所述的单片机(U3)的RB6与所述的第四端子(JP4)第五端连接。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由于是使用低通滤波电路对采样电流进行滤波处理可提高采样电流信号的纯净度,消除高频分量对于整体脱扣器的干扰,新颖的断相采集与判断可以保证在高于额定电流0.2倍以上电子脱扣器能工作时就可以对断相进行鉴别和相对保护,避免拒动和误动故障;电路采用精密的运算放大电路和单片机模数转换保证脱扣器保护功能的高精度;电流设定采集通过在规定幅值范围内线性改变电位并通过单片机模数转换成数字量可精准调整电流参数输入数值,方便用户调整并提高保护精度,另外电路简单可靠,故障率低,自身功耗低利于维护,采用单片机进行运算处理保护精度高,保护延时时间准确,可分为多种保护曲线,易于调整,保护动作后排除故障可随时重新接通回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气原理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的电气原理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2所示,作为热继电器的三相电流信号分别接入各相端子JP1、JP2、JP3中的端子JPl的一端与整流桥BI的输入端的一端连接;端子JPl的另一端与整流桥BI的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端子JP2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继电器电子脱扣器,其特征是:作为热继电器的三相电流信号分别接入各相端子,即第一、第二、第三端子(JP1、JP2、JP3);所述的的第一端子(JP1)的一端与三相分别的整流桥即第一、第二、第三整流桥(B1、B2、B3)中的第一整流桥(B1)的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端子(JP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整流桥(B1)的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端子(JP2)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整流桥(B2)的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端子(JP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整流桥(B2)的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端子(JP3)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三整流桥(B3)的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端子(JP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整流桥(B3)的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整流桥(B1)的输出端的正端与所述的第二整流桥(B2)的输出端的正端,所述的第三整流桥(B3)的输出端的正端,三端稳压器(U1)的Vin端,稳压二极管(VD1)的阴极,第一滤波电容(C1)的正极,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电磁线圈(L)的一端,二极管(D1)的阴极的一端连接作为电子脱扣器线路板的电源电压VCC使用;第一电阻(R1)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整流桥(B1)输出端的负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整流桥(B2)输出端的负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一端与所述的第三整流桥(B3)输出端的负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一端,第四电容(C4)一端,第五电容(C5)一端,第十一电阻(R11)一端,第十三电阻(R13)一端,第十五电阻(R15)一端,所述的稳压二极管(VD1)的阳极,所述的第一电阻(R1)另一端,所述的第二电阻(R2)另一端,所述的第三电阻(R3)另一端,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负电源端,发光二极管(LED)阴极,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四端子(JP4)的第三端,单片机(U3)的VSS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所述的三端稳压器(U1)GND端,所述的第一滤波电容(C1)的负极,第二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负极连接作为电子脱扣器线路板的参考地;所述的三端稳压器(U1)的+5V端与所述的第六电容(C6)正极,作为工作电源VDD使用,并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正电源端,所述的第四端子(JP4)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电位器(RW1)的一端,所述的单片机(U3)的VDD端连接;所述的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电阻(R10)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C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C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二电阻(R12)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 器(U2)的B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B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四电阻(R14)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A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A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十六电阻(R16)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电路(U2)的C放大器输出端,通过网络号AD3与所述的单片机(U3)的模数转换口RB2端连接;所述的第十七电阻(R17)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B放大器输出端,通过网络号AD2与所述的单片机(U3)的模数转换口RB1端连接;所述的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与所述的集成运算放大器(U2)的A放大器输出端,通过网络号AD1与所述的单片机(U3)的模数转换口RB0端连接;所述的电位器(RW1)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九电阻(R9)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电位器(RW1)中间端与所述的单片机(U3)的RA3端连接;所述的单片机(U3)的RC0端与第二十五电阻(R25)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十五电阻(R25)另一端与可控硅(Q1)的触发端连接;所述的电磁线圈(L)的另一端与所述的二极管(D1)阳极,所述的可控硅(Q1)阳极连接;所述的单片机(U3)的RB3端与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所述的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LED)阳极连接;所述的单片机(U3)的MCLR端与所述的第八电阻(R8)另一端,所述的第四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祺陈浩李津莲高辉王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百利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