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建国专利>正文

流体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233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对流体容器的改进。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容器口(1)、容器底(2)、容器壁(3)组成,在容器口(1)与容器底(2)之间的容器壁上设置两个以上平面。当容器内的流体较少时,将容器转动一定角度,使容器口与容器底之间容器壁上的一个平面作为新的容器底,由于容器口与容器底之间有两个以上可以作为底面的平面,即具有多个底面,根据需要不断变换新的容器底,使容器内的流体始终接近容器口,很容易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容易倒净容器内的流体等特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对流体容器的改进。目前,人们常用的流体容器一般由容器口、容器底、容器壁组成,由于容器内的流体比较粘稠,当容器内的流体较少时,很难将容器内的流体倒出,使用十分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人采用带有加压装置的容器,但成本较高,有人采用软包装,但使用受到限制。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容器,当容器内的流体较少时可以方便的倒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组成中包括容器口、容器底、容器壁,在容器口与容器底之间的容壁上设置两个以上平面(底面)。采用本技术,当容器内的流体较少时,将容器转动一定角度,使容器口与容器底之间容壁上的一个平面作为新的容器底,这样容器内的流体比较接近容器口,由于容器口与容器底之间有两个以上可以作为底面的平面,即具有多个底面,根据需要不断变换新的容器底,使容器内的流体始终接近容器口,很容易倒出。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容易倒净容器内的流体等特点。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下面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在实施例1中,本技术由容器口(1)、容器底(2)、容器壁(3)组成,在容器口(1)与容器底(2)之间的容器壁上设置两个可作为底面的平面(4、5)。当容器内的流体较少时,将容器转动一定角度,使容器口与容器底之间容器壁上的一个平面(4)作为新的容器底,这样容器内的流体比较接近容器口,不断变换新的容器底,容器内流体始终接近容器口,很容易倒出。在实施例2中,本技术由容器口(1)、容器底(2)、容器壁(3)、手柄(8)组成,在容器口(1)与容器底(2)之间的容器壁上设置两个可作为底面的平面(4、5)。在实施例3中,本技术由容器口(1)、容器底(2)、容器壁(3)组成,在容器口(1)与容器底(2)之网的容壁上设置三个可作为底面的平面(4、5、6)。在实施例4中,本技术由容器口(1)、容器底(2)、容器壁(3)、手柄(8)组成,在容器口(1)与容器底(2)之间的容器壁上设置三个可作为底面的平面(4、5、6)。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容器口(1)、容器底(2)、容器壁(3)的流体容器,其特征是在容器口(1)与容器底(2)之间的容器壁上设置两个以上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流体容器,其特征是在容器口(1)与容器底(2)之间的容器壁上设置两个平面(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流体容器,其特征是在容器口(1)与容器底(2)之间的容器壁上设置三个平面(4、5、6)。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对流体容器的改进。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由容器口(1)、容器底(2)、容器壁(3)组成,在容器口(1)与容器底(2)之间的容器壁上设置两个以上平面。当容器内的流体较少时,将容器转动一定角度,使容器口与容器底之间容器壁上的一个平面作为新的容器底,由于容器口与容器底之间有两个以上可以作为底面的平面,即具有多个底面,根据需要不断变换新的容器底,使容器内的流体始终接近容器口,很容易倒出。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容易倒净容器内的流体等特点。文档编号B65D1/02GK2290550SQ9721163公开日1998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建国 申请人:刘建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容器口(1)、容器底(2)、容器壁(3)的流体容器,其特征是在容器口(1)与容器底(2)之间的容器壁上设置两个以上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