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网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1836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6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网兜装置,所述网兜装置包括网兜状固定结构,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的周边上至少固定连接有三组牵引固定线,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用于覆盖骨折部位;多组所述牵引固定线通过胫骨上设置的骨隧道伸出并固定在一起,使得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将撕脱韧带紧压在胫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网兜装置,网兜装置直接罩在韧带撕脱位置处,不会对韧带以及关节造成伤害,减少了术后不良风险的发生;另外,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网兜装置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手术费用,且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缝线来制作,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取出植入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装置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III型、IV型ACL胫骨止点(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网兜装置。
技术介绍
ACL(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ACL下端附着处的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的ACL损伤;一般发生在8-16周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上,常由较小应力引起,比如骑自行车摔伤;因为青少年儿童的胫骨髁间嵴未完全骨化,与ACL相比,相对脆弱,成人也会发生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常合并半月板和内侧副韧带损伤。如按照Meyers-McKeever分类法,ACL腔骨止点撕脱骨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I型撕脱骨块无明显移位,如图1中所示;II型骨块有移位,但骨块仍有部分与髁间棘对合,形成铰链开门状移位,如图2中所示;111型骨折块完全与胫骨分离或位移,又可分为两种,III A型和IIIB型,III A型仅仅是前交叉韧带撕脱,如图3中所示,IIIB型包括整个髁间棘撕脱,如图4中所示。另外,Zaricznyj B将胫骨止点移位的粉碎性撕脱骨折定义为IV型。I型撕脱,常用的固定方法是在几乎伸直位固定膝关节型撕脱骨折的治疗,有石膏固定和早期手术治疗两种方案;ΙΠ型和IV型骨折需进行手术治疗,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方法,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具有切口小,对髌旁支持韧带及关节囊损伤小,降低术后粘连的几率,减轻了功能锻炼时的疼痛,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势,因此当前一般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为主。关节镜治疗髁间隆突撕脱骨折,历史上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参照图7,早在1991年Van等描述用关节镜下螺钉固定胫骨髁间隆突骨折,1993年Lubowitz等通过前内高位入路用自攻螺丝固定,虽然螺钉固定强度大,早期可以活动预防关节僵硬,但这种治疗方法的不足在于:1)仅适用于大骨块;2)由于螺钉头部突起需二次手术取出;3)手术过程中有可能损伤软骨,所以这种治疗方法不适合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 2、参照图5,1994年Matthews等描述了关节镜下用非可吸收缝线固定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手术,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成本,但这种治疗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仅适用于大骨块;2)有可能导致骨块前缘翘起;3)缝线会切割韧带,造成韧带损伤,还会导致关节纤维化,关节运动受限和部分运动机能受损。3、参照图6,2005年Dietrich等描述了关节镜下用endobutton固定的手术,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固定强度,但这种治疗方法相对复杂、成本又高,植入的endobutton存在与其他组织碰撞的可能,需二次手术取出植入的金属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网兜装置,所述网兜装置包括网兜状固定结构,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的周边上至少固定连接有三组牵引固定线,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用于覆盖骨折部位;多组所述牵引固定线通过胫骨上设置的骨隧道伸出并固定在一起,使得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将撕脱韧带紧压在胫骨上。较佳地,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和牵引固定线均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缝线制成。较佳地,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缝线的直径不小于0.5mm。较佳地,所述固定牵引线长度的取值范围为30-60cm。较佳地,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呈椭圆形或多边形环状结构。较佳地,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呈三角形或四边形,三角形或四边形网兜状固定结构的每个顶点处均连接有一组牵引固定线,且三角形或四边形兜状固定结构的每个顶点处均设置有用于加固定型的节点。较佳地,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呈四边形,且四边形网兜状固定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交叉缝线形成一内交叉四边形网兜。较佳地,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呈“8”字形。较佳地,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呈“区”字形。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网兜装置,网兜装置直接罩在韧带撕脱位置处,不会对韧带以及关节造成伤害,减少了术后不良风险的发生;另外,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网兜装置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且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缝线来制作,成本低,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取出植入物。【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I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II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III A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III B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缝线固定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endobutton固定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螺钉固定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网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中网兜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网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网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 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网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网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网兜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网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网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
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针对现有关节镜下治疗III型和IV型ACL止点撕脱骨折,存在缝线固定易造成切割韧带,使得韧带损伤和关节纤维化,螺钉和缝线固定仅适用于大骨块,螺钉和button固定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和手术复杂等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III型和IV型ACL胫骨止点(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网兜装置,该网兜装置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上述技术缺陷,而且简化手术过程和手术成本。具体的,该网兜装置包括有一网兜状固定结构,网兜状固定结构的周边上至少固定连接有三组牵引固定线,网兜状固定结构用于压住固定撕脱韧带,多组牵引固定线用于穿过胫骨上设置的骨隧道伸至胫骨外侧后固定在一起,使得网兜状固定结构将撕脱韧带的撕脱部紧压在胫骨上。其中,网兜状固定结构可以为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其他多边形,且可以是规则的多边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多边形;网兜状固定结构的具体形状此处不作限制,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设定,只要保证网兜状固定结构能够覆盖住韧带的撕脱部使其固定即可,通常情况下网9?状固定结构的覆盖面积的取值范围为25至400mm2。网9?状固定结构可以只是外框结构,中间无缝线设置,也可在网兜状固定结构的内部设置交叉缝线,以加强网兜状固定结构对撕脱韧带的固定效果。其中,优选的网兜状固定结构的周边上设置有三组或四组的牵引固定线,每组牵引固定线至少包括有一根牵引固定线;当然牵引固定线的组数以及每组的根数此处不作限制,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另外,牵引固定线的长度取值优选的为30-60cm。牵引固定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到网兜状固定结构的周边上,另一端穿过胫骨上的骨隧道后伸出,并在胫骨外部将多组牵引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网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装置包括网兜状固定结构,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的周边上至少固定连接有三组牵引固定线,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用于覆盖骨折部位;多组所述牵引固定线通过胫骨上设置的骨隧道伸出并固定在一起,使得所述网兜状固定结构将撕脱韧带紧压在胫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宁霍红亚牛志晓赖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