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人工呼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18196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6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呼吸急救机,该人工呼吸急救机包括:面罩;电子呼吸泵,通过导管与面罩密封连通在一起;电子呼吸泵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电子呼吸泵通过进气孔吸入空气,并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压或减压处理;出气孔位于电子呼吸泵与导管的连通位置处;电子呼吸泵将吸入的空气进行加压处理后通过出气孔和导管推送至面罩;电子呼吸泵将面罩和导管内的空气进行减压处理后吸出面罩内的空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规律地增加/减少面罩内的空气气压和浓度,促使患者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动地呼气和吸气,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体征,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单,非常适于家庭急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家用人工呼吸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面罩
,涉及一种人工呼吸急救机。
技术介绍
人工呼吸(ArtificialRespiration)是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窒息、煤气中毒、药物中毒、呼吸肌麻痹、溺水及触电等患者的急救。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人的心脏和大脑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如果中断供氧3~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触电、溺水、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抢救措施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和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鼻)方法,或使用简易呼吸囊。在医院内抢救呼吸骤停患者还可使用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的呼吸机。在常温下,人缺氧4-6分钟就会引起死亡。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有效呼吸,以挽救其生命。然而,对于有些患者,其病情并不严重,不适合一直住在医院等待可能突发的需要进行急救的状况出现。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其养病的方式通常是在家里。然而,当意外情况突发时,家人并不是医护人员,不能持之以恒地、连续正确地做出有效的人工呼吸等急救动作,来保证发病人的生命体征,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里备有人工呼吸机就可以替代不专业的家人实现有效的急救。然而,现有医院使用的人工呼吸机是一个庞大的机械设备,价格不菲,而且操作起来也并不容易,并不适合家庭人员使用。那么,适合家庭人员使用的人工呼吸机的出现就显得极为迫切了。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呼吸急救机,用于解决现有医院使用的人工呼吸机体积大、价格昂贵、操作复杂,不适于家庭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呼吸急救机,所述人工呼吸急救机包括:面罩;电子呼吸泵,通过导管与所述面罩密封连通在一起;所述电子呼吸泵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电子呼吸泵通过所述进气孔吸入空气,并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压或减压处理;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电子呼吸泵与所述导管的连通位置处;所述电子呼吸泵将吸入的空气进行加压处理后通过所述出气孔和所述导管推送至所述面罩;所述电子呼吸泵将所述面罩和导管内的空气进行减压处理后吸出所述面罩内的空气。可选地,所述电子呼吸泵包括泵壳、活塞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泵壳是中空的柱体;所述出气孔和所述进气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泵壳的两端;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活塞单元单向行走的距离及往返次数或/和频率;所述活塞单元位于所述泵壳内,且所述活塞单元将中空的泵壳分为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活塞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在所述驱动单元的带动下,所述活塞单元在所述泵壳内部往返移动,从而改变所述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体积。可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丝杆;所述丝杆安装在所述泵壳内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丝杆旋转运动;所述活塞单元固定安装在所述丝杆上;所述活塞单元随所述丝杆的旋转而在所述泵壳内部来回移动。可选地,所述电子呼吸泵的出气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导管与所述电子呼吸泵的连通位置处;所述电子呼吸泵还包括一中心位置固定在所述泵壳上并完全堵塞住所述进气孔的橡胶垫。可选地,所述活塞单元包括滑块和橡胶圈;所述滑块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橡胶圈套接在所述凹槽上;所述滑块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在一起。可选地,所述滑块与所述泵壳的内壁存在间隙,且所述橡胶圈与所述泵壳的中空部分相匹配,以便所述电子呼吸泵在进气时,所述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空气通过所述间隙相互流通,而出气时,所述间隙被所述橡胶圈密封,所述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相互独立。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人工呼吸急救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人工呼吸急救机,以空气为原料,不需要化学物质,打破了常规惯例,通过改善面罩内的空气气压,可以有规律地增加/减少面罩内的空气气压和浓度,促使患者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动地呼气和吸气,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体征,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单,非常适于家庭急救。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人工呼吸急救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人工呼吸急救机的电子呼吸泵和导管的剖面图。图3显示为图2的A向视图。元件标号说明100面罩200导管300电子呼吸泵310进气孔320出气孔330泵壳340活塞单元341滑块342橡胶圈350驱动单元351电机352丝杆360橡胶垫361橡胶垫固定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人工呼吸急救机,参见图1所示,包括面罩100、导管200、电子呼吸泵300。面罩100和电子呼吸泵300之间通过导管200相通。其中,面罩100采用无毒、柔软、透明医用PVC材料制成。并且,在面罩100上安装有松紧带(附图中未画出)。通过调节松紧带,可以将面罩100合适地固定在人的面部。电子呼吸泵300用于局部改善面罩100内的空气压力。电子呼吸泵300上设置有进气孔310和出气孔320。电子呼吸泵300通过进气孔310吸入空气;导管200与电子呼吸泵300的出气孔320密封连通在一起。电子呼吸泵300将从进气孔310中吸入的空气进行加压处理后通过所述出气孔和所述导管推送至所述面罩,进而促使患者实现吸气的动作。然后,所述电子呼吸泵300将所述面罩100和导管200内的空气进行减压处理后吸出所述面罩内的空气,进而促使患者实现呼气的动作。导管200也是采用无毒、柔软、透明医用硅胶材料制成。导管200的一端与面罩100的入气口密封连通,另一端与电子呼吸泵300的出气孔320连通在一起。如图2所示,电子呼吸泵300还包括泵壳330、活塞单元340和驱动单元350。电子呼吸泵300的泵壳330是一个中空的柱体,并且,电子呼吸泵300的进气孔310和出气孔320分别被设置在泵壳330的两端。并且,出气孔320可以为多个,如图3所示,4个出气孔320均匀分布在导管200与电子呼吸泵300的连通位置处。活塞单元340位于泵壳330的内部,并且活塞单元340的大小是与泵壳330的中空部分相互匹配的。中空的泵壳330被活塞单元340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位于电子呼吸泵300的进气孔310侧,第二空间位于电子呼吸泵300的出气孔320侧。驱动单元35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家用人工呼吸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呼吸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呼吸急救机包括:面罩;电子呼吸泵,通过导管与所述面罩密封连通在一起;所述电子呼吸泵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电子呼吸泵通过所述进气孔吸入空气,并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压或减压处理;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电子呼吸泵与所述导管的连通位置处;所述电子呼吸泵将吸入的空气进行加压处理后通过所述出气孔和所述导管推送至所述面罩;所述电子呼吸泵将所述面罩和导管内的空气进行减压处理后吸出所述面罩内的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呼吸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呼吸急救机包括:面罩;电子呼吸泵,通过导管与所述面罩密封连通在一起;所述电子呼吸泵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电子呼吸泵通过所述进气孔吸入空气,并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压或减压处理;所述出气孔位于所述电子呼吸泵与所述导管的连通位置处;所述电子呼吸泵将吸入的空气进行加压处理后通过所述出气孔和所述导管推送至所述面罩;所述电子呼吸泵将所述面罩和导管内的空气进行减压处理后吸出所述面罩内的空气;所述电子呼吸泵包括泵壳、活塞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泵壳是中空的柱体;所述出气孔和所述进气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泵壳的两端;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活塞单元单向行走的距离及往返次数或/和频率;所述活塞单元位于所述泵壳内,且所述活塞单元将中空的泵壳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活塞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在所述驱动单元的带动下,所述活塞单元在所述泵壳内部往返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小军宁德军姜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