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门安装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17549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6 16:37
塞拉门安装升降装置属于轨道车辆塞拉门安装辅助托举升降装置领域,该装置通过主框架、一级提升框架、共同形成由电动卷扬机和动滑轮组驱动的一级主动抬升机构以及由一级提升框架、二级提升框架和两个钢绳共同形成的二级被动抬升机构,其能稳定可靠地将塞拉门精确抬升至指定的位置并提供适当的装配倾角。在利用该装置抬升和装配塞拉门的操作过程中,站在地面的两名操作者无需双手托举塞拉门或用手扶以保持塞拉门的平衡,对该装置操作过程简单省力、定位精准、安全高效,并至少可以减少一名操作者的全程参与,降低人工占用率,因此可以大幅提高塞拉门安装工序的时间和人工成本,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该装置还具有成本低廉,便于推广普及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车辆塞拉门安装辅助托举升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塞拉门安装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轨道客车通常在1.8米高的架车马凳上安置整车框架,在此情况下,整车框架上的车门框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米左右。在向门框上安装塞拉门时,现有方法通常采用人力托举方式,两名操作者站在地面用手将塞拉门托举并逐渐抬高直至超过头顶,另外两名操作者在整车框架的门槛内扶持塞拉门并将其通过螺栓固定,再由四人合力将塞拉门下部靠在门框下滑道的滚轮上,安装过程才算完成。在此安装过程中,站在地面的两名操作者需要始终双手托举塞拉门,并使其保持平衡,该人力托举定位的塞拉门安装方法存在安装质量无法保证、占用人力、浪费工时等问题,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由四人合力托举定位的塞拉门安装方法,其生产效率低下,塞拉门的安装过程费时费力、操作人员无法保证作业质量,并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塞拉门安装升降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塞拉门安装升降装置,其包括主框架、一级提升框架、二级提升框架、门框架、电动卷扬机、扶手和两根钢绳;所述主框架的底座的前端底面安装有前移动轮,底座的后端底面安装有万向轮;主框架的支架的前端面两侧设有滑道;支架的上部安装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一号上部静滑轮、二号上部静滑轮、三号上部静滑轮,支架的中部安装有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中部静滑轮;所述一级提升框架的底部安装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一号动滑轮、二号动滑轮、三号动滑轮,一级提升框架的后端面两侧横向安装有两排共四个一级提升滑轮,一级提升框架的前端面两侧设有滑道;一级提升框架的上部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第一升降链轮;所述二级提升框架的后端面两侧横向安装有两排共四个二级提升滑轮,二级提升框架的下部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第二升降链轮;所述门框架的上部两侧各安装有一个门卡具,门框架的下部设有斜向上凸出的托板,门框架的顶部与二级提升框架的顶部轴连,门框架与二级提升框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电动卷扬机安装在支架的后端面顶部,电动卷扬机的卷绳自由端先缠绕两个中部静滑轮后,再顺次缠绕三号上部静滑轮、三号动滑轮、二号上部静滑轮、二号动滑轮、一号上部静滑轮、一号动滑轮,最后固定在支架顶端横梁的下方;所述扶手固连在支架的后端面上部,所述两根钢绳的一端均固定在底座的上端面的后部,两根钢绳的另一端均先缠绕第一升降链轮后,再固定在第二升降链轮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主框架、一级提升框架、共同形成由电动卷扬机和动滑轮组驱动的一级主动抬升机构以及由一级提升框架、二级提升框架和两个钢绳共同形成的二级被动抬升机构,因此能够稳定可靠地将待安装的塞拉门精确抬升至指定的位置,并由门框架提供完美的装配倾角。在利用该装置抬升和装配塞拉门的操作过程中,站在地面的两名操作者无需双手托举塞拉门或用手扶以保持塞拉门的平衡,该装置操作过程简单省力、定位精准、安全高效,并至少可以减少一名操作者的全程参与,降低人工占用率,因此可以大幅提高塞拉门安装工序的时间和人工成本,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该装置还具有成本低廉,便于推广普及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塞拉门安装升降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塞拉门安装升降装置升高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卷绳的连接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钢绳的连接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塞拉门安装升降装置包括主框架1、一级提升框架2、二级提升框架3、门框架4、电动卷扬机5、扶手6和两根钢绳7。主框架I的底座1-1的前端底面安装有前移动轮1-1-1,底座1-1的后端底面安装有万向轮1-1-2,扶手6固连在支架1-6的后端面上部。通过手握和推动扶手6可以驱动该升降装置在水平面快速移动和调整位置。主框架I的支架1-6的前端面两侧设有滑道。支架1-6的上部安装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一号上部静滑轮1-2、二号上部静滑轮1-3、三号上部静滑轮1-4,支架1-6的中部安装有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中部静滑轮1-5。—级提升框架2的底部安装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一号动滑轮2-1、二号动滑轮2-2、三号动滑轮2-3,一级提升框架2的后端面两侧横向安装有两排共四个一级提升滑轮2-4,一级提升框架2的前端面两侧设有滑道。一级提升框架2的上部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第一升降链轮2-5。二级提升框架3的后端面两侧横向安装有两排共四个二级提升滑轮3-2,二级提升框架3的下部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第二升降链轮3-1。四个一级提升滑轮2-4均与主框架I的支架1-6的前端面两侧的滑道匹配并能沿其上、下滑动。四个二级提升滑轮3-2均与一级提升框架2的前端面两侧设有滑道匹配并能沿其上、下滑动。门框架4的上部两侧各安装有一个门卡具4-1,门框架4的下部设有斜向上凸出的托板4-2,门框架4的顶部与二级提升框架3的顶部轴连,门框架4与二级提升框架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如图4所示,电动卷扬机5安装在支架1-6的后端面顶部,电动卷扬机5的卷绳5-1自由端先缠绕两个中部静滑轮1-5后,再顺次缠绕三号上部静滑轮1-4、三号动滑轮2-3、二号上部静滑轮1-3、二号动滑轮2-2、一号上部静滑轮1-2、一号动滑轮2-1,最后固定在支架1-6顶端横梁的下方。卷绳5-1多次通过定滑轮实现换向,实现多个定滑轮组与多个动滑轮组的联动配合,通过动滑轮原理降低对电动卷扬机5和卷绳5-1的拉力配置要求,并通过多个定滑轮组和定滑轮组分散卷绳5-1在各框架上的分布结构,使得卷绳5-1通过多点布局实现在主框架I和一级提升框架2上的均布,并使一级提升框架2在拉升过程中保持稳定和平衡。如图5所示,两根钢绳7的一端均固定在底座1-1的上端面的后部的吊环上,两根钢绳7的另一端均先缠绕第一升降链轮2-5后,再缠绕和固定在第二升降链轮3-1上。具体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塞拉门安装升降装置向高度为2米左右的整车框架车门框上安装塞拉门时,首先通过扶手6推动该升降装置并到达作业位置,然后由站在地面的两名操作者直接将塞拉门抬起并安放在托板4-2上,再分别利用两个门卡具4-1分别将塞拉门的两侧上部同门框架4的两端固定。此后,站在地面的两名操作者其中一人继续通过扶手6保持塞拉门安装升降装置的定位,另一人则启动和控制电动卷扬机5。在电动卷扬机5的驱动下,卷绳5-1同时带动一号动滑轮2-1、二号动滑轮2-2和三号动滑轮2-3上升,并驱使一级提升框架2相对于主框架I做缓慢的整体抬升,在此过程中,四个三号动滑轮2-3分别嵌入一级提升框架2的前端面两侧设有滑道内,并沿其上滑动,起到对一级提升框架2的支撑和导向作用。随着两根钢绳7被逐步绷紧,钢绳7的运动端开始以第一升降链轮2-5作为静滑轮同步牵拉二级提升框架3做整体抬升运动。在此过程中,载有塞拉门的门框架4随二级提升框架3 —起被抬升。四个二级提升滑轮3-2分别嵌入二级提升框架3的前端面两侧设有滑道内,并沿其上滑动,起到对一级提升框架2的支撑和导向作用。当塞拉门被抬升并达到与整车框架上的车门框高度相同时,停止电动卷扬机5,并由站在整车框架内的第三名操作者通过螺栓将塞拉门的上端与门框初步固定,再由三人合力将塞拉门下部从托板4-2内取下,并将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塞拉门安装升降装置

【技术保护点】
塞拉门安装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主框架(1)、一级提升框架(2)、二级提升框架(3)、门框架(4)、电动卷扬机(5)、扶手(6)和两根钢绳(7);所述主框架(1)的底座(1‑1)的前端底面安装有前移动轮(1‑1‑1),底座(1‑1)的后端底面安装有万向轮(1‑1‑2);主框架(1)的支架(1‑6)的前端面两侧设有滑道;支架(1‑6)的上部安装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一号上部静滑轮(1‑2)、二号上部静滑轮(1‑3)、三号上部静滑轮(1‑4),支架(1‑6)的中部安装有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中部静滑轮(1‑5);所述一级提升框架(2)的底部安装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一号动滑轮(2‑1)、二号动滑轮(2‑2)、三号动滑轮(2‑3),一级提升框架(2)的后端面两侧横向安装有两排共四个一级提升滑轮(2‑4),一级提升框架(2)的前端面两侧设有滑道;一级提升框架(2)的上部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第一升降链轮(2‑5);所述二级提升框架(3)的后端面两侧横向安装有两排共四个二级提升滑轮(3‑2),二级提升框架(3)的下部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第二升降链轮(3‑1);所述门框架(4)的上部两侧各安装有一个门卡具(4‑1),门框架(4)的下部设有斜向上凸出的托板(4‑2),门框架(4)的顶部与二级提升框架(3)的顶部轴连,门框架(4)与二级提升框架(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电动卷扬机(5)安装在支架(1‑6)的后端面顶部,电动卷扬机(5)的卷绳(5‑1)自由端先缠绕两个中部静滑轮(1‑5)后,再顺次缠绕三号上部静滑轮(1‑4)、三号动滑轮(2‑3)、二号上部静滑轮(1‑3)、二号动滑轮(2‑2)、一号上部静滑轮(1‑2)、一号动滑轮(2‑1),最后固定在支架(1‑6)的顶端;所述扶手(6)固连在支架(1‑6)的后端面上部,所述两根钢绳(7)的一端均固定在底座(1‑1)的上端面的后部,两根钢绳(7)的另一端均先缠绕第一升降链轮(2‑5)后,再固定在第二升降链轮(3‑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峰申荣焕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