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1546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6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柏2-4、炙甘草8-12、熟地黄3-5、沙参2-4、徐长卿6-8、露蜂房4-5、黄连1-2、白芷4-6、续断6-8、土槿皮3-4、乌梢蛇1-2、僵蚕8-10、马钱子6-7、茵陈3-4、艾叶1-2、制何首乌4-6、白花蛇舌草4-6、地骨皮2-4、虎杖4-5、石生铁角蕨2-3、大叶白纸扇1-2;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中成药具有通经活络、止痒疼、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调和气血、调节免疫功能,对治疗和预防疮疖肿毒症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疮疖是指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在中医角度来说是因外感热毒、湿热内蕴,热毒不得外泄,阻于肌肤所致;西医角度则是因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感染细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其特征是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脓出即愈,目前的治疗方法为外敷抗生素软膏、苯酚或使用物理疗法,例如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柏2-4、炙甘草8-12、熟地黄3-5、沙参2-4、徐长卿6-8、露蜂房4-5、黄连1_2、白芷4_6、续断6_8、土槿皮3_4、乌梢蛇1-2、僵蚕8-10、马钱子6-7、茵陈3-4、艾叶1-2、制何首乌4_6、白花蛇舌草4_6、地骨皮2_4、虎杖4-5、石生铁角蕨2-3、大叶白纸扇1-2。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柏3、炙甘草10、熟地黄4、沙参3、徐长卿7、露蜂房4.5、黄连1.5、白芷5、续断7、土槿皮3.5、乌梢蛇1_2、僵蚕9、马钱子6.5、茵陈3.5、艾叶1.5、制何首乌5、白花蛇舌草5、地骨皮3、虎杖4.5、石生铁角蕨2.5、大叶白纸扇1.5。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与常规膏药基质混合均勾,使得每克药膏中含生药量是3-5克,包装即得,每日涂敷一次,一般1-2周即可治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成药具有通经活络、止痒疼、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调和气血、调节免疫功能,对治疗和预防疮疖肿毒症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黄柏3、炙甘草10、熟地黄4、沙参3、徐长卿7、露蜂房4.5、黄连1.5、白芷5、续断7、土槿皮3.5、乌梢蛇1_2、僵蚕9、马钱子6.5、茵陈3.5、艾叶1.5、制何首乌5、白花蛇舌草5、地骨皮3、虎杖4.5、石生铁角蕨2.5、大叶白纸扇1.5。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与常规膏药基质混合均勾,使得每克药膏中含生药量是3-5克,包装即得,每日涂敷一次,一般1-2周即可治愈。典型病例:病例1、纪某某,男,31岁,头面长有若干疮疖,患处皮肤色红、灼热、疼痛,涂敷本专利技术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连续涂敷五天,患处皮肤红肿减轻,又涂一周,患处无明显症状,痊愈。病例2、王某某,男,25岁,背部长有若干疮疖,患处皮肤局部红肿,中间脓疖已形成,涂抹本专利技术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连续涂敷一周,脓液排出,患处明显好转,后继续涂敷一周,治愈。病例3、项某某,男,67岁,背部长有疮疖数月,患处皮肤色红、灼热、疼痛感明显,伴有灼热感,一直未治愈,后涂敷本专利技术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连续涂敷十余天,患处皮肤恢复正常,治愈。【主权项】1.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柏2-4、炙甘草8-12、熟地黄3-5、沙参2-4、徐长卿6-8、露蜂房4_5、黄连1_2、白芷4_6、续断6_8、土槿皮3-4、乌梢蛇1-2、僵蚕8-10、马钱子6-7、茵陈3-4、艾叶1-2、制何首乌4_6、白花蛇舌草4-6、地骨皮2-4、虎杖4-5、石生铁角蕨2-3、大叶白纸扇1_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柏3、炙甘草10、熟地黄4、沙参3、徐长卿7、露蜂房4.5、黄连1.5、白芷5、续断7、土槿皮3.5、乌梢蛇1-2、僵蚕9、马钱子6.5、茵陈3.5、艾叶1.5、制何首乌5、白花蛇舌草5、地骨皮3、虎杖4.5、石生铁角蕨2.5、大叶白纸扇1.5。【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柏2-4、炙甘草8-12、熟地黄3-5、沙参2-4、徐长卿6-8、露蜂房4-5、黄连1-2、白芷4-6、续断6-8、土槿皮3-4、乌梢蛇1-2、僵蚕8-10、马钱子6-7、茵陈3-4、艾叶1-2、制何首乌4-6、白花蛇舌草4-6、地骨皮2-4、虎杖4-5、石生铁角蕨2-3、大叶白纸扇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成药具有通经活络、止痒疼、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调和气血、调节免疫功能,对治疗和预防疮疖肿毒症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的特点。【IPC分类】A61K35/64, A61K36/815, A61P31/04, A61K35/583, A61P17/02【公开号】CN105147862【申请号】CN201510432904【专利技术人】董良清 【申请人】当涂县科辉商贸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7月2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疮疖肿毒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柏2‑4、炙甘草8‑12、熟地黄3‑5、沙参2‑4、徐长卿6‑8、露蜂房4‑5、黄连1‑2、白芷4‑6、续断6‑8、土槿皮3‑4、乌梢蛇1‑2、僵蚕8‑10、马钱子6‑7、茵陈3‑4、艾叶1‑2、制何首乌4‑6、白花蛇舌草4‑6、地骨皮2‑4、虎杖4‑5、石生铁角蕨2‑3、大叶白纸扇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良清
申请(专利权)人:当涂县科辉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