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揉烘成品一体机,包括支撑结构(1)、传动结构、炒茶结构和揉搓结构,揉搓结构包括揉芯主盘(4)和揉芯副盘(5),揉芯主盘(4)与揉芯副盘(5)相连接并且能够模拟揉搓运动,炒茶结构包含有炒锅(3)和加热装置(35),揉搓结构设置在炒锅(3)内,炒锅(3)设置在支撑结构(1)上,加热装置(35)设置在炒锅(3)下方,传动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1)内,传动结构与炒茶结构连接,传动结构与揉搓结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茶叶揉搓和烘干同时进行,实现自动揉搓、自动炒茶、自动烘干,减少了工艺流程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简化了加工设备,节约了茶叶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业制作,特别是一种茶叶揉烘成品一体机。
技术介绍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按照焙火程度来分类,茶叶可分为六大类: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和白茶。其中绿茶的制茶工艺为“杀青一揉捻一干燥”;黄茶的制茶工艺为“杀青一揉捻一闷黄一干燥”;乌龙茶的制茶工艺为“萎凋一做青一炒青一揉捻一干燥”;红茶的制茶工艺为“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干燥”;黑茶的制茶工艺为“杀青一揉捻一渥堆一干燥”;白茶的制茶工艺为“萎凋一干燥”。现有技术条件下的茶叶制作设备,都是依据制茶工艺来制作相应的设备分别应用于制茶工艺中的单独步骤,使茶叶制作能够以流水线的方式实现,但是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无法解决缩短工艺时间、提交加工效率的问题,并且流水线内的设备数量多,导致占地范围广,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同时实现茶叶揉捻和干燥的茶叶揉烘成品一体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茶叶揉烘成品一体机,包括支撑结构、传动结构、炒茶结构和揉搓结构,揉搓结构包括揉芯主盘和揉芯副盘,揉芯主盘与揉芯副盘相连接并且能够模拟揉搓运动,炒茶结构包含有炒锅和加热装置,揉搓结构设置在炒锅内,炒锅设置在支撑结构上,加热装置设置在炒锅下方,传动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内,传动结构与炒茶结构连接,传动结构与揉搓结构连接。所述的传动结构包括电机、电机输出轴、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电机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接,主动带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带轮A和从动带轮B转动,从动带轮B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所述的炒锅为空心圆筒状,炒锅的两端分别开有安装孔和进茶孔,炒锅开有安装孔的一端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炒锅开有进茶孔的一端设有出茶口,炒锅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叶片。所述的揉芯主盘包括从动带轮A、与从动带轮A连接的传动轴A、与传动轴A连接的偏心传动件、与偏心传动件连接的传动轴B和与传动轴B连接的主盘,从动带轮A与主动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轴B上设置有防转杆。所述的偏心传动件为偏心轴承,传动轴B与防转杆垂直。所述的揉芯副盘包括若干个副盘连接件、副盘、若干个与副盘连接件和副盘连接的副盘连接杆、副盘支撑架以及偏心件支撑架,副盘支撑架的中心处安装有轴承,副盘连接件安装在副盘支撑架上,副盘支撑架上设置有防转轴承,防转轴承内安装有防转轴,防转轴上开有一通孔,传动轴A穿过轴承,偏心传动件设置在偏心件支撑架内,防转杆与通孔滑动连接,副盘支撑架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的副盘连接件为管状,副盘连接杆与副盘固定连接,副盘连接杆与副盘连接件滑动连接,副盘连接杆的自由端连接有调节件。所述的支撑结构上表面设有若干个滚轮,炒锅放置在滚轮上,支撑结构上设有出茶滑道,出茶滑道设置在出茶口下方,支撑结构下方设有滑动轮。所述的支撑结构上设有传动件保护罩和炒锅保护罩,传动件保护罩安装在炒锅开有安装孔的一侧,炒锅保护罩罩在炒锅外侧,炒锅保护罩为双层,包括保护罩A和保护罩B,支撑结构上还设有风机,风机位于传动件保护罩内,风机的吸风口位于保护罩A和保护罩B的间隙之间,风机的出风口伸入安装孔内。所述的揉搓结构朝上倾斜设置于炒锅内。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揉搓、炒茶、干燥同时进行,并且能够实现自动揉搓、自动炒茶和自动干燥,简化了加工工艺和制茶设备,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制茶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传动结构带动炒茶结构中的炒锅转动,在炒锅内壁设置螺旋状叶片,能够实现炒锅正转时,茶叶被螺旋状叶片带动旋转到炒锅上方再落下,掉入揉芯主盘与副盘之间进行揉搓,揉搓后又自动掉入炒锅进行烘炒,在炒锅下方设置加热装置对炒锅加热,实现自动炒茶,当炒锅反转时,茶叶由螺旋状叶片带动到出茶口离开炒锅,方便搜集茶叶,并且可以避免工作人员烫伤,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传动结构带动揉搓结构模拟揉搓运动,当茶叶从炒锅上方落下时,可以自动落入揉搓的范围内,由揉搓结构对茶叶进行自动揉搓,揉搓结构朝上倾斜设置于炒锅内可以减缓茶叶下落的速度,增加茶叶被揉搓的时间,提高加工效率,通过使副盘连接杆与副盘固定连接、副盘连接杆与副盘连接件滑动连接,可以通过调节副盘连接杆来调节主盘和副盘的间隙,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茶叶,或在茶叶经过加工后缩水变小需要更小的间隙才能揉撞; 4.通过设置风机可以将保护罩A和保护罩B之间的热空气输送到炒锅内,通过热风也可以对茶叶进行加热,并且热风可以将水蒸气从出茶口带出炒锅内,防止茶叶闷坏而导致口味变差、影响茶叶品质; 5.该装置可以用于加工高档茶叶,减少茶叶与人和地面的接触,保证了茶叶的卫生,机器能达到炒制茶叶的最佳温度,提高成品茶的香味和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茶叶揉烘成品一体机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传动结构和炒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茶叶揉烘成品一体机的右视图; 图4为揉芯主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揉芯副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A向视图; 图中,1-支撑结构,11-风机,12-传动件保护罩,13-出茶滑道,14-滑动轮,15-保护罩A,16-滚轮,17-保护罩B,2-电机,21-电机输出轴,22-主动齿轮,23-主动带轮,24-皮带,25-从动带轮B,3-炒锅,31-从动齿轮,32-螺旋状叶片,33-出茶口,34-进茶孔,35-加热装置,36-安装孔,4-揉芯主盘,41-从动带轮A,42-传动轴A,43-偏心传动件,44-传动轴B,45-主盘,46-防转杆,5-揉芯副盘,51-调节件,52-副盘支撑架,53-轴承,54-偏心件支撑架,55-副盘,56-副盘连接件,57-副盘连接杆,58-通孔,59-防转轴,510-防转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茶叶揉烘成品一体机,包括支撑结构1、传动结构、炒茶结构和揉搓结构,揉搓结构包括揉芯主盘4和揉芯副盘5,揉芯主盘4与揉芯副盘5相连接并且能够模拟揉搓运动,炒茶结构包含有炒锅3和加热装置35,揉搓结构设置在炒锅3内,炒锅3设置在支撑结构I上,加热装置35设置在炒锅3下方,加热装置35对炒锅3直接加热,传动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I内,传动结构与炒茶结构连接,传动结构与揉搓结构连接。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结构包括电机2、电机输出轴21、设置在电机输出轴21上的主动带轮23,电机2与电机输出轴21相连接,主动带轮23通过皮带24带动从动带轮A41和从动带轮B25转动,从动带轮B25带动主动齿轮22转动,主动齿轮22带动从动齿轮31转动,通过使用皮带传动可以起到减振的作用,避免炒制的过程中,设备出现较大的振动,并且可以方便的改变传动方向。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炒锅3为空心圆筒状,炒锅3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揉烘成品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1)、传动结构、炒茶结构和揉搓结构,揉搓结构包括揉芯主盘(4)和揉芯副盘(5),揉芯主盘(4)与揉芯副盘(5)相连接并且能够模拟揉搓运动,炒茶结构包含有炒锅(3)和加热装置(35),揉搓结构设置在炒锅(3)内,炒锅(3)设置在支撑结构(1)上,加热装置(35)设置在炒锅(3)下方,传动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1)内,传动结构与炒茶结构连接,传动结构与揉搓结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良,
申请(专利权)人:李中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