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培鹏专利>正文

实验室用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10826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试管,包括试管,试管的上端开口端设置一密封圈,密封圈密封试管的上端开口端,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面凸出设置一圈挡圈,挡圈呈圆形状,挡圈的中间形成一圆形凹槽,挡圈的外侧端与试管内壁间形成一圈进液槽,所述进液槽内环绕进液槽上端面一圈均布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进液孔,第一进液孔贯穿密封圈上下端,密封圈上每两个第一进液孔之间均设置一圆形扣槽,位于密封圈的上端设置一密封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传统试管的开口端设置密封圈后,通过一密封盖板密封,并通过第一进液孔与第二进液孔相对实现出进液,可有效防止因试管液过满而出现溢出的情况,可实现倒扣试管摆放,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室用试管
技术介绍
实验室实验时,需要将一种以上的溶液进行混合反应,此时需要使用到试管,现有的试管由于底部呈圆弧凸面形状,因此不能独立放置于桌面上,非常不便,且在实验时,如果试管内的溶液过满,会出现溢出的情况,又或者实验者由于快速倒入反应物而出现距离化学反应的情况,在实验时都是非常危险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第一进液孔与第二进液孔相对实现出进液,可有效防止因试管液过满而出现溢出的情况,可实现倒扣试管摆放,更加方便的实验室用试管。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实验室用试管,包括试管,试管的上端开口端设置一密封圈,密封圈密封试管的上端开口端,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面凸出设置一圈挡圈,挡圈呈圆形状,挡圈的中间形成一圆形凹槽,挡圈的外侧端与试管内壁间形成一圈进液槽,所述进液槽内环绕进液槽上端面一圈均布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进液孔,第一进液孔贯穿密封圈上下端,密封圈上每两个第一进液孔之间均设置一圆形扣槽,位于密封圈的上端设置一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呈圆形状,密封盖板的外径等于试管的内径。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盖板的下端面正对每个第一进液孔设置有第二进液孔,第二进液孔正对密封圈上的第一进液孔,每两个第二进液孔之间均设置一圆形定位块,圆形定位块呈凸起状,圆形定位块扣入设置于圆形扣槽内,所述密封盖板的下端面正对挡圈位置设置有一圈圆形槽圈,圆形槽圈的内侧端形成一圆形凸部,圆形凸部密封挡圈中间的圆形凹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进液孔的直径等于圆形扣槽的直径。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进液孔的直径等于圆形定位块的直径。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盖板的底面设置一层防水密封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传统试管的开口端设置密封圈后,通过一密封盖板密封,并通过第一进液孔与第二进液孔相对实现出进液,可有效防止因试管液过满而出现溢出的情况,可实现倒扣试管摆放,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密封盖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试管,2为密封圈,3为第一进液孔,4为圆形扣槽,5为挡圈,6为圆形凹槽,7为第二进液孔,9为圆形槽圈,10为圆形定位块,11为圆形凸部,12为密封盖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验室用试管,包括试管1,试管I的上端开口端设置一密封圈2,密封圈2密封试管的上端开口端,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面凸出设置一圈挡圈5,挡圈5呈圆形状,挡圈5的中间形成一圆形凹槽6,挡圈5的外侧端与试管I内壁间形成一圈进液槽,所述进液槽内环绕进液槽上端面一圈均布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进液孔3,第一进液孔3贯穿密封圈2上下端,密封圈2上每两个第一进液孔3之间均设置一圆形扣槽4,位于密封圈2的上端设置一密封盖板12,所述密封盖板12呈圆形状,密封盖板12的外径等于试管I的内径。如图2所示,密封盖板12的下端面正对每个第一进液孔3设置有第二进液孔7,第二进液孔7正对密封圈2上的第一进液孔3,每两个第二进液孔7之间均设置一圆形定位块10,圆形定位块10呈凸起状,圆形定位块10扣入设置于圆形扣槽4内,所述密封盖板12的下端面正对挡圈5位置设置有一圈圆形槽圈9,圆形槽圈9的内侧端形成一圆形凸部11,圆形凸部11密封挡圈中间的圆形凹槽6。其中,第一进液孔3的直径等于圆形扣槽4的直径;第二进液孔7的直径等于圆形定位块10的直径。本实施例中,密封盖板12的底面设置一层防水密封层。在使用时,如果想往试管内加注溶液,只要转动密封盖板12,使得密封盖板12上的第二进液孔7与密封圈2上的第一进液孔3相通,实现进液,当不需要进液时,此时只要将密封盖板12下端的圆形定位块10扣入到第一进液孔3内即可完成密封,由于密封盖板12的下端设置了防水密封层,此时可将整个试管倒扣,无需借助外力便可放置于桌面上而不会出现漏液的情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传统试管的开口端设置密封圈后,通过一密封盖板密封,并通过第一进液孔与第二进液孔相对实现出进液,可有效防止因试管液过满而出现溢出的情况,可实现倒扣试管摆放,更加方便。【主权项】1.一种实验室用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试管(1),试管(I)的上端开口端设置一密封圈(2),密封圈(2)密封试管(I)的上端开口端,所述密封圈(2)的上端面凸出设置一圈挡圈(5),挡圈(5)呈圆形状,挡圈(5)的中间形成一圆形凹槽(6),挡圈(5)的外侧端与试管(I)内壁间形成一圈进液槽,所述进液槽内环绕进液槽上端面一圈均布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进液孔(3),第一进液孔(3)贯穿密封圈(2)上下端,密封圈(2)上每两个第一进液孔(3)之间均设置一圆形扣槽(4),位于密封圈(2)的上端设置一密封盖板(12),所述密封盖板(12)呈圆形状,密封盖板(12)的外径等于试管(I)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12)的下端面正对每个第一进液孔(3)设置有第二进液孔(7),第二进液孔(7)正对密封圈(2)上的第一进液孔(3),每两个第二进液孔(7)之间均设置一圆形定位块(10),圆形定位块(10)呈凸起状,圆形定位块(10)扣入设置于圆形扣槽(4)内,所述密封盖板(12)的下端面正对挡圈(5)位置设置有一圈圆形槽圈(9),圆形槽圈(9)的内侧端形成一圆形凸部(11),圆形凸部(II)密封挡圈(5)中间的圆形凹槽(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孔(3)的直径等于圆形扣槽⑷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室用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液孔(7)的直径等于圆形定位块(10)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12)的底面设置一层防水密封层。【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试管,包括试管,试管的上端开口端设置一密封圈,密封圈密封试管的上端开口端,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面凸出设置一圈挡圈,挡圈呈圆形状,挡圈的中间形成一圆形凹槽,挡圈的外侧端与试管内壁间形成一圈进液槽,所述进液槽内环绕进液槽上端面一圈均布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进液孔,第一进液孔贯穿密封圈上下端,密封圈上每两个第一进液孔之间均设置一圆形扣槽,位于密封圈的上端设置一密封盖板。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传统试管的开口端设置密封圈后,通过一密封盖板密封,并通过第一进液孔与第二进液孔相对实现出进液,可有效防止因试管液过满而出现溢出的情况,可实现倒扣试管摆放,更加方便。【IPC分类】B01L3/14【公开号】CN204841738【申请号】CN201520625154【专利技术人】林培鹏 【申请人】林培鹏【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申请日】2015年8月1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验室用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试管(1),试管(1)的上端开口端设置一密封圈(2),密封圈(2)密封试管(1)的上端开口端,所述密封圈(2)的上端面凸出设置一圈挡圈(5),挡圈(5)呈圆形状,挡圈(5)的中间形成一圆形凹槽(6),挡圈(5)的外侧端与试管(1)内壁间形成一圈进液槽,所述进液槽内环绕进液槽上端面一圈均布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进液孔(3),第一进液孔(3)贯穿密封圈(2)上下端,密封圈(2)上每两个第一进液孔(3)之间均设置一圆形扣槽(4),位于密封圈(2)的上端设置一密封盖板(12),所述密封盖板(12)呈圆形状,密封盖板(12)的外径等于试管(1)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培鹏
申请(专利权)人:林培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