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播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0688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穴播播种机,包括基架以及设于所述基架前端的往复式播种单元;其中:所述往复式播种单元包括播种板和传动轮组,所述传动轮组包括主动轮组以及与所述主动轮组相连接的后轮盘,所述主动轮组通过轴承连接至所述基架,所述后轮盘与所述播种板相连接,所述播种板连接至所述基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穴播播种机有利于保护种子且方便后期的除草与收获作业,在提高了种植精度和田间布局趋于合理的前提下,减少了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穴播播种机
技术介绍
穴播播种方式是目前用于播种如花生、玉米、豆类等农产品时最广泛的播种方式 之一。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的花生,目前全国的种植面积多达500万 公顷,年产量高达1620万吨。由于花生的种植具有面积分布较广,加之受气候条件、地理条 件以及种植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种植模式多样化,相比多样化的种植模式,现有播种 机械单一,适用性和可靠性亟待提高。具体来讲:目前的播种机械通过链传动的传动形式带动播种轮旋转,花生通过播种轮上的凹 槽被带入播种管播种。改进后的多仓式播种机械则是通过齿轮传动带动多个播种轮从而实 现多仓及种肥同步播种。这种旋转式的播种机械在播种过程中由于整个播种轮旋转,使得 播种轮与种仓底座直接摩擦,摩擦力大造成播种过程行进推力大;同时在播种轮的直径本 身较大的前提下,加上种仓底座的高度,使得种仓的高度较高,导致在倒满花生的情况下播 种机械的重心较高,造成播种过程中存在费力、易倾倒的隐患与不足。 此外,装载花生后的播种轮目前往往是通过如毛刷等简单的方式将多余花生扫 掉,毛刷与播种轮的角度会影响扫除效果,具体地:沿直径方向与播种轮圆面垂直理论上可 把全部花生扫出,如果角度过小会造成播种轮旋转阻力大,如果角度过大会造成清扫效果 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穴播播种机,旨在优化播种机对于种植方式和植 株配置的适应性。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种穴播播种机,包括基架以及设于所述基架前端的往复式播种单元;其中:所 述往复式播种单元包括播种板和传动轮组,所述传动轮组包括主动轮组以及与所述主动轮 组相连接的后轮盘,所述主动轮组通过轴承连接至所述基架,所述后轮盘与所述播种板相 连接,所述播种板连接至所述基架。 在上述穴播播种机中,所述传动轮组具体为: 所述主动轮组包括主动轮以及焊接于所述主动轮的前轮盘,且所述主动轮与所述 前轮盘同心;所述前轮盘通过链条与所述后轮盘相连接,且所述前轮盘与所述后轮盘共面; 所述后轮盘通过由曲柄连杆机构与播种板相连接; 所述曲柄连杆机构的曲轴焊接于所述后轮盘,所述曲轴还通过轴承连接至所述机 架。 在上述穴播播种机中,所述基架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种仓单元,其 中: 所述种仓单元包括种仓、种仓底板、下种管和犁头,所述播种板连接至所述种仓底 板,所述种仓设于所述种仓底板的上方,所述种仓的底部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下方连 接有下种管,下种管的尾端连接有犁头; 所述种仓内设有弹性清扫膜,所述弹性清扫膜置于所述中心孔的正上方,且所述 弹性清扫膜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设于所述种仓底板两端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在上述穴播播种机中,所述播种板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播种孔和第二播种孔, 所述播种板伸入所述种仓底板的中上部。 在上述穴播播种机中,通过在所述第一播种孔或者所述第一播种孔内插入不同内 径的圆环改变下种的数量。 在上述穴播播种机中,所述第一播种孔和第二播种孔的孔心距与所述曲柄的偏心 距相等,所述曲柄的偏心距至少为所述第一播种孔或者所述第二播种孔的孔径。 在上述穴播播种机中,所述中心孔的直径 < 所述播种板的宽度 < 所述第一播种孔 和所述第二播种孔的孔心距,且所述种仓底板的底部长度至少为播种孔直径的三倍。 在上述穴播播种机中,所述播种板的厚度为5~25mm。 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的曲柄连杆式穴播播种机实现了等株距精准穴播:通过链传动与曲轴 连杆机构的传动方式具有的固定传动比,使得主动轮每转动一周种子掉落两次,实现了精 准的穴播,播种成窝,中间不漏种,并通过调节播种孔直径的大小实现播种种子数量的合理 匹配,种粒饱满的播种数量少,而种粒较小的播种数量多,保证了出苗率; 本技术中种仓中的弹性清扫膜采用丁基胶为材质,由于其材质柔软具有弹性 的特点,可有效地保护种子不被损坏,即可以有效地装载花生,又可以通过其清扫和隔离功 能,能保持每次播种的花生数量恒定; 曲柄连杆往复式播种系统的设计大大降低了播种机械重心,使得播种过程更省 力、更便捷,播种机械更稳固;且播种过程中的摩擦力小,更省力,播种板与上部只与种子接 触,压力和摩擦力均得以减小,播种灵活;通过犁的设计使铲土、播种、埋土的三个过程合为 一体,有效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播种效率;而且本技术的播种机无需启用开模等 复杂零部件制作程序,甚至纯手工即可制作完成,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现。【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 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实 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技术一种穴播播种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穴播播种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一种穴播播种机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一种穴播播种机的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1为本技术一种穴播播种机的播种过程示意图一(曲轴0或者360° ); 图5-2为本技术一种穴播播种机的播种过程示意图二(曲轴90° ); 图5-3为本技术一种穴播播种机的播种过程示意图三(曲轴180° ); 图5-4为本技术一种穴播播种机的播种过程示意图四(曲轴270° )。 图中: 1、手推杆2、种仓3、右支撑板4、机架5、轴承6、曲轴7、主动轮8、前轮盘9、 链条10、后轮盘11、连杆12、播种板13、犁头14、下种管15、左支撑板16、种仓底板 17、弹性清扫膜18、播种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穴播播种机,主要包括基架以及设于基架前端的曲柄连杆往 复式播种单元;其中: 曲柄连杆往复式播种单元主要包括主动轮7、焊接于主动轮7且与主动轮同心的 前轮盘8、通过链条9与前轮盘8连接的后轮盘10以及依次通过曲轴6和连杆11与后轮盘 10相连接的播种板12 ; 作为播种机的主体结构,基架主要包括机架4以及设于机架4上的手推杆1、种仓 2、下种管14、犁头13和种仓底板16 ;其中: 播种板12进一步连接至种仓底板16,主动轮7通过轴承5与机架4相连接; 种仓2设于种仓底板16上,种仓2的底部中心连接有下种管14,下种管14的尾 端连接有犁头13 ;且种仓2内设有弹性清扫膜17当载满花生的播种孔经过弹性清扫膜17 时,用于把高于播种孔的花生扫掉,同时,隔离置于弹性清扫膜17上方的花生,使其不落入 播种孔,从而保证每次播种的数量。 为了实现传动并可靠传动,前轮盘8与主动轮7同心,后轮盘10与前轮盘8共面。 曲轴6 -方面通过轴承5与基架相连,另一方面在与后轮盘10焊接后,后轮盘10 依次经曲轴6、连杆11连接至种仓底板16 ;具体地: 连杆11的大头与曲轴6同轴心配合,小头与播种板12前端的连接杆同轴配合,播 种板12置于种仓底板16的中上部,而种仓底板16平置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穴播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以及设于所述基架前端的往复式播种单元;其中:所述往复式播种单元包括播种板和传动轮组,所述传动轮组包括主动轮组以及与所述主动轮组相连接的后轮盘,所述主动轮组通过轴承连接至所述基架,所述后轮盘与所述播种板相连接,所述播种板连接至所述基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荣吉张依依郑天添刘明宣贺源李淼刘焕陈一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