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识别极性的手机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05105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识别极性的手机锂电池,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1与电阻R14的串联电路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变压器X1的线圈L3的,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2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之间的节点,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三极管Q8的基极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之间的节点,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变压器X1的线圈L3。充电时在三极管与电阻之间构成回路对极性进行自动识别,使得手机锂电池在充电时与充电器之间的正负极接线关系,能对锂电池进行快速充电,节约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机电池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动识别极性的手机锂电池
技术介绍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手机电池种类多,在充电时都是通过充电器的保护功能进行保护,也就是在充电器中设置保险管,通过保险管的熔断提供过流保护,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手机电池在充电时要区分正负极接线,如果使用者将手机锂电池与充电器的极性接反,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很可能烧坏手机锂电池,更严重的会发生爆炸,对人的生命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动识别极性的手机锂电池,不需要区别锂电池在充电时与充电器之间的正负极接线关系,能对锂电池进行快速充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识别极性的手机锂电池,该手机锂电池内设有充电时与充电器电性连接的识别电路,所述识别电路包括变压器XI,三极管Ql至三极管Q9,二极管Dl至二极管D8,电阻Rl至电阻R14以及电容Cl至电容C4 ;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ll与电阻R14的串联电路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2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之间的节点,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三极管Q8的基极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之间的节点,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的。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和三极管Q8的型号为8550。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变压器Xl的线圈LI后再依次接二极管Dl和电阻Rl,三极管Ql的基极第一方面通过电容Cl与电阻R4的串联电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2,第二方面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三方面通过电阻R2接变压器Xl的线圈LI,第四方面通过二极管D4与电容C2的串联电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2,电阻R2、二极管D4和电容C2串联,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接变压器Xl的线圈L2 ;三极管Q2的基极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阻R3之间的节点,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变压器Xl的线圈L2,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l与电阻R4的串联电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2,以及接电阻R2与二极管D4之间的节点;二极管D3—端接二极管D4与电容C2之间的节点,另一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2 ;电容C3接电源两端。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Ql的型号为13001 ;所述三极管Q2的型号为8050。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5与电容C4串联后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的两端,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二极管D6与二极管D5的串联电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5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二极管D7的串联电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二极管D6与二极管D5的串联电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电阻R7的一端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之间的节点,其另一端通过电阻R8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三极管Q4的基极接三极管Q9的K端,三极管Q9的A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三极管Q9的R端接电阻R7与电阻R8之间的节点,电容C5的一端接电阻R7与电阻R8之间的节点,另一端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9的C极之间的节点;电阻R6接在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基极之间,电阻RlO的一端接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之间的节点,其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8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进一步的,二极管D5的型号为IN4937 ;所述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的型号为8550 ;所述三极管Q9的型号为TL431。本技术的自动识别极性的手机锂电池通过在手机锂电池内设有充电时与充电器电性连接的识别电路,在识别电路中设置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和三极管Q8,以及设于它们之间的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和电阻R14,充电时在三极管与电阻之间构成回路对极性进行自动识别,使得手机锂电池在充电时与充电器之间的正负极接线关系,能对锂电池进行快速充电,节约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动识别极性的手机锂电池的识别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识别极性的手机锂电池,该手机锂电池内设有充电时与充电器电性连接的识别电路,所述识别电路包括变压器XI,三极管Ql至三极管Q9,二极管Dl至二极管D8,电阻Rl至电阻R14以及电容Cl至电容C4。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变压器Xl的线圈LI后再依次接二极管Dl和电阻R1,三极管Ql的基极第一方面通过电容Cl与电阻R4的串联电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2,第二方面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三方面通过电阻R2接变压器Xl的线圈LI,第四方面通过二极管D4与电容C2的串联电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2,电阻R2、二极管D4和电容C2串联,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接变压器Xl的线圈L2。三极管Q2的基极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阻R3之间的节点,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变压器Xl的线圈L2,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通过电容Cl与电阻R4的串联电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2,以及接电阻R2与二极管D4之间的节点。二极管D3—端接二极管D4与电容C2之间的节点,另一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2 ;电容C3接电源两端。二极管D5与电容C4串联后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的两端,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二极管D6与二极管D5的串联电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二极管D5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二极管D7的串联电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二极管D6上并联电阻R5。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二极管D6与二极管D5的串联电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电阻R7的一端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之间的节点,其另一端通过电阻R8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三极管Q4的基极接三极管Q9的K端,三极管Q9的A端接变压器Xl的线圈L3,三极管Q9的R端接电阻R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识别极性的手机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该手机锂电池内设有充电时与充电器电性连接的识别电路,所述识别电路包括变压器X1,三极管Q1至三极管Q9,二极管D1至二极管D8,电阻R1至电阻R14以及电容C1至电容C4;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1与电阻R14的串联电路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变压器X1的线圈L3,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2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之间的节点,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三极管Q8的基极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之间的节点,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变压器X1的线圈L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怀军
申请(专利权)人:海芝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