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0314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该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所述腔室为一端开口的腔室,且所述腔室的开口封堵有进声阻尼板,所述进声阻尼板上设置有两组拾音孔,所述腔室内设置有单指向性传声器,且所述单指向性传声器将所述腔室分割成两个腔室,所述两组拾音孔与所述两个腔室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单指向性传声器外部增加一个腔体结构,使其可以在安装在后腔密封环境中,并保持单指向性能;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外部腔体结构的调节,可以调整和改善产品整体的指向性和频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音频设备的
,尤其涉及到一种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 目.0
技术介绍
—般的单指向性传声器产品,由于采用的是压强式工作原理,其要求产品的周围声路通透,这样可以使声音信号同时作用到其振膜的正反面,以达到指向性效果。基于这一限制,单指向性产品一般的都使用于外部开放的结构环境,需要独立于其他结构部件,单独安放。而有一些拾音应用场合,不希望拾音传声器裸露于外部,而是需要将其封装在壳体内。这样的结构,一般只能采用全指向性的传声器;即使是采用单指向性传声器,由于其结构的限制,也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单指向性效果。针对这样的结构环境,而同时又需要实现单指向性拾音,如车内面板上的拾音MIC,会议室屋顶或桌面的拾音MIC等。针对这样的要求,通常的做法是使用阵列式麦克风,通过使用两只以上的全指向性麦克风拾音,并根据两只麦克风的位置对拾音信号进行复杂的计算,最终输出期望的单指向性效果。以上的阵列式麦克风这种方案,可以得到很好的单指向性效果,但其系统构成比较复杂,涉及到拾音、放大、AD转换、数据存储、DSP处理等一系列的过程。因此其实现成本很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该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所述腔室为一端开口的腔室,且所述腔室的开口封堵有进声阻尼板,所述进声阻尼板上设置有两组拾音孔,所述腔室内设置有单指向性传声器,且所述单指向性传声器将所述腔室分割成两个腔室,所述两组拾音孔与所述两个腔室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进声阻尼板包括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面板上的阻尼布,所述拾音孔设置在所述面板上,且所述阻尼布覆盖在所述拾音孔上。优选的,每组拾音孔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直通孔。优选的,所述单指向性传声器分别与所述壳体及所述进声阻尼板之间粘接连接。优选的,所述单指向性传声器包裹有橡胶套,所述单指向性传声器通过所述橡胶套的弹性形变与所述壳体及所述进声阻尼板卡装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单指向性传声器外部增加一个腔体结构,使其可以在安装在后腔密封环境中,并保持单指向性能;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外部腔体结构的调节,可以调整和改善产品整体的指向性和频响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的拾音区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的拾音区域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该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I,该腔室为一端开口的腔室,且腔室的开口封堵有进声阻尼板2,进声阻尼板2上设置有两组拾音孔,腔室内设置有单指向性传声器3,且单指向性传声器3将腔室分割成两个腔室,两组拾音孔与两个腔室一一对应。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单指向性传声器3外部增加一个腔体结构,使其可以在安装在后腔7密封环境中,并保持单指向性能;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外部腔体结构的调节,可以调整和改善产品整体的指向性和频响效果。为了方便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密封腔、单指向性传声器3及进声阻尼板2,其中:密封腔:包封在传声器周围,形成固定的前腔6和后腔7。前腔6、后腔7要完全隔离,以稳定传声器周围的声学结构,消除或最小化产品周围其它结构对传声器的声学性能的影响。该密封腔由壳体I及进声阻尼板2围成,如图1所示,壳体I为具有一端开口的腔室,进声阻尼板2封堵在该开口端处,从而形成一个密封腔。单指向性传声器3:拾音的关键器件,其本身带有一定的单指向性能,侧立安装在密封腔中;可使用橡胶套进行固定以及起到隔离前腔6和后腔7的效果;或者,单指向性传声器3与壳体I及进声阻尼板2之间的连接可使用卡扣固定或胶粘方式。具体的,单指向性传声器3分别与壳体I及进声阻尼板2之间粘接连接。或者,单指向性传声器3包裹有橡胶套,单指向性传声器3通过橡胶套的弹性形变与壳体I及进声阻尼板2卡装固定。进声阻尼板2:与密封腔形成前后两个内腔,并控制传声器前后进声的大小,以此来实现对产品单指向性能的控制。此进声阻尼板2由带孔的面板8和阻尼布组合而成。该拾音孔设置在面板8上,且阻尼布覆盖在拾音孔上。且每组拾音孔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直通孔。具体设置时,该面板8上具有分别与前腔6室和后腔7室分别对应的第一拾音孔组5和第二拾音孔组4,其具体对应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仅需要一只单指向性传声器3,将其安装于本技术的结构中,通过对单指向性传声器3的指向性、以及对结构内部孔、腔尺寸大小的配合调整,最终可以得到所期望的单指向性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和调试也容易实现,无需额外的器件以及复杂的运算,产品成本大大降低,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具体的,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到,本技术结构产品与面板8配合安装后,由于单指向性的前后均有声波进入,可以形成如图标出的指向性效果,拾音脚所示的区域为拾音较强的区域。此区域的大小可以根据对本技术结构的微调来进行调整,以获得实际需要的拾音效果。具体的,对结构的前腔6和后腔7大小进行调整,可以修正高、低频的频响曲线;对进声阻尼板2上的第一拾音孔组4和第二拾音孔组5中的拾音孔的大小和数量进行调整,可以调整指向性效果;对进声阻尼板2上的阻尼布进行调整,可以调整指向性效果;对内置的单指向性传声器3本身的性能进行调整。通过对单指向性传声器3的指向性、以及对结构内部孔、腔尺寸大小的配合调整,最终可以得到所期望的单指向性效果。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所述腔室为一端开口的腔室,且所述腔室的开口封堵有进声阻尼板,所述进声阻尼板上设置有两组拾音孔,所述腔室内设置有单指向性传声器,且所述单指向性传声器将所述腔室分割成两个腔室,所述两组拾音孔与所述两个腔室一一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声阻尼板包括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面板上的阻尼布,所述拾音孔设置在所述面板上,且所述阻尼布覆盖在所述拾音孔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拾音孔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直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指向性传声器分别与所述壳体及所述进声阻尼板之间粘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指向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式单指向性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所述腔室为一端开口的腔室,且所述腔室的开口封堵有进声阻尼板,所述进声阻尼板上设置有两组拾音孔,所述腔室内设置有单指向性传声器,且所述单指向性传声器将所述腔室分割成两个腔室,所述两组拾音孔与所述两个腔室一一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睿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鲁粤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